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赶进度、快节奏、把新课上成复习课等现象,导致部分学科育人功能丧失。"慢悟理"教学主张倡导物理教学不忘初心,回归物理教育本源,坚持以"物"为本,凸显知识的建构过程,着力科学思维和创新创造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2.
体悟教育:回归人的本真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应该关涉人的生存,认识人的生存特性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实践表征着人与世界之间最为本源性的关系,也是人之为人的深层根据;悟性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实践与觉悟是人"本源性"的生存特性。体悟教育彰显人的这种"本源性"的生存特性,是人生存状态的澄明与回归,因而它是回归人本真存在的教育,并且可以引领人走向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3.
学校在窗外     
教育改革要回归教育本源,即通过教育的过程,让每个人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人格的最大发展,让每个生命都活得精彩。继《童年与解放》之后,台湾著名教育家黄武雄又推出另一扛鼎之作《学校在窗外》。该书直指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等一连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回归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等理念契合了当前思政课"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要进一步拓展教育载体、丰富育人手段、创新方式方法"的要求。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实现知识融于生活、促使学生自我建构生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说法古已有之,为什么今天还要郑重而明确地提出呢?就世界范围看,经过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所渭物质本位阶段后,教育的人文精神有所失落,教育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目前,我国正处于世界性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折。教育对象从面向少数人到面向全体;教育目标从单一追求知识到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6.
张景和 《现代教育》2012,(Z2):47-48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在回归教育本源的路上,我们行进了近半个世纪。教育的风向标就在眼前,不过一步之遥,我们付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血,却依然貌合神离,无法直抵教育的真正灵魂。我们要认真分析难以回归教育本源的原因,尽快将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可以是"无中生有",一项教学改革也可以是"无中生有",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也可以在"无中生有"中形成。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在让学生学习"有用"知识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多学些"无用"的知识。教育需要以"无痕"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至高境界。而"无为"是一种对管理效能的追求,是一种管理态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实施"无为",最终要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在回归教育本源的路上,我们行进了近半个世纪。教育的风向标就在眼前,不过一步之遥,我们付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血,却依然貌合神离,无法直抵教育的真正灵魂。我们要认真分析难以回归教育本源的原因,尽快将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号召,教育部也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三爱"教育的要求。作为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老少先队员、老教育工作者,我油然想起了五十年代在小学生中开展的"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五爱"教育活动。回荡在多少人心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就是那个时代的回声。"三爱"教育不仅是对"五爱"教育的一种传承,而且回归了德育的本源。教育离不开爱,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体验中逐步形成、完善的。因此,"三爱"教育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4):46-46
<正>长期以来,物理教育的基本追求是科学理性目标,注重强化人的知识技能,物理教育的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物理的框架,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就必须在物理教育中融入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更好地提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一、台湾著名教育家黄武雄提出,教育改革要回归教育本源,即通过教育的过程,让每个人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人格的最大发展,让每个生命都活得精彩;学校教育应做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独立思考和成熟心智;教育改革首要任务是释放学生的心智。  相似文献   

12.
在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教育哲学演进前提下,回顾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理论,应用能力、教育权理论,从人的发展权的哲学视角,阐释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最后指出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方向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展开,回归教育本源,即对人性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中国好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中国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好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有学可上,但要享受好的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我认为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本源是什么?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培养人才,不要总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工具。人类要生产、要繁衍、要发展,教育是人类生产、  相似文献   

14.
人教育的方法与自然科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然而长期来,我们在人教学过程中,沿用的却是侧重知识灌输的科技教育方法。人教育的方法在于,首先要唤醒学生对人学科,尤其对形而上、对信仰、对艺术的本源性欲求;其次是与对象同化,并在感觉和行动上参与其中;最后要创造一种思与诗相融合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5.
<正>看到英国最新流行的"工作室学校",又名"学徒学校",我们仿佛又回到职业教育的原点。回归原点,职业教育要"溯本源"。现在,很多教育者热衷于积极研究创造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的工具主义倾向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教育的繁荣不能依赖单纯的教学法变革去增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已经被证明、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为了发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回归原点,职业教育要"通人性"。主流的教育模式偏重静态知识的传输和记忆,却忽略了同等重要的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擅长动手却坐不住的学生,流水线式的快餐培养扼杀了他们的智能发展,无疑是不公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趣味"是教学生活的应有之义,它是师生在教学生活中真情参与的自然表现;而在科学思维主导的教学生活中,教学异化为外在于生命体的知识加工过程,实然成为枯燥无味的机械活动;重建教学的"趣味",理应回到教育为人的本源,探讨教学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山东的教育,注定要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这一年,山东人以其回归教育本源的探索精神,以其回归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敢为人先,以高中教育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个优雅而缓慢的过程。我认为,"慢"下来不光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打造实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必然之径。特别是科学课,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假设、质疑;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实验、分析。如果这些我们都做得很好了,又何愁你的课堂教学不高效呢?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应该让你的课堂"慢"下来。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慢"下来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的语文教育可谓"百病丛生"且"久治不愈"了,是因其读书的"根"被"伤"甚至被"刨"了。要使其回归学科本源,培养对学生终生有益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少一些繁琐的灌输与讲解",学生要"多一些必要的阅读、体验、思考和感悟",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少教,即精讲。教师要讲在"急需时"与"关键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知识和道理讲深讲透,让学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幼儿的科学活动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完全是自己主动地探索科学,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进行生活。因此,运用"生活即教育"理论,以大班科学活动"杯子叠叠乐"为例,从"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生活;科学活动的开展融合于生活;科学活动知识的转化回归于生活"这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