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届裕固学研讨会召开,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文化与认同”,梳理裕固族形成历史、文化认同与建构中的问题,总结学校开展民族教育的经验和规划,探索裕固族语言传承的途径,探讨裕固学之意义、裕固学之支撑以及未来指向,必将对提高有关裕固族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产生启发意义,并最终以裕固学的成果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乃至内亚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承办的"‘裕固与敦煌’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裕固学研讨会"于2017年5月16日在敦煌市敦煌研究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者围绕"裕固与敦煌"主题进行了研讨,为大众展示了裕固族研究的新视角,推动了裕固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8,(1):12-16
裕固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如何不断提高其研究质量,是其学科建设的核心命题和学科发展的根本之道。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观察,营建优质学科文化当属必要之举。综合考虑"裕固族研究"的已有基础和"裕固学"研究的当前现状,倡导基于证据的研究是持续提高裕固学研究质量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6,(4):24-27
"裕固学文献资料中心"建设,突出以"裕固学"及相关研究为主题,内容包括文献信息的收集、组织、研究、保存和提供利用,既可以有效地保存裕固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有效地满足专家学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对于促进裕固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7,(1):31-35
由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河西学院文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联合主办的"视野·理论·方法——第三届裕固学研讨会"于2016年7月12日在河西学院召开,来自于国内外的学者30多人围绕视野、理论与方法进行裕固族社会文化的研讨,在"裕固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裕固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裕固族研究走过了近1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领域。根据21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系列成就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学界同仁应集合力量、共同努力把裕固族研究提升到裕固学这一新的学术境界。为了实现这一学术飞跃,需要从凝炼研究团队、夯实资料建设和加强学术交流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的直系祖先来自河西回鹘而非学界常说的西州回鹘,裕固族东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指的是沙州瓜州而非吐鲁番。元代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西端,与当地回鹘融合而形成裕固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宋代以后见诸史册的黄头回纥,其实就是沙州回鹘之另称。对裕固族形成史的研究,应特别关注河西回鹘,同样地,对裕固族文化的认识,也需要与河西回鹘相联系。只有把裕固族历史文化置于河西回鹘大背景中来认识,将河西回鹘之源与蒙古豳王家族之流做通盘考虑,才能真正解决裕固学研究中的诸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如果"裕固学"成立,其研究成果首先要有辐射其他民族或学科的价值和意义,要与其他民族或学科的研究成果互为文明。裕固族的语言、文学艺术、民族形成史以及当下彰显的心性史都具有跨民族、跨学科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历史发展中,裕固族遗失了本民族的文字,转而用口头传承的方式来传承民族文化,语言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载体。由于裕固族人口稀少,加上历来在众多大民族夹缝中求生存的边缘化境遇,裕固族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影响的深入,日渐式微的裕固族传统文化更是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为了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我们采取到裕固族牧区生产一线举办母语传承培训班的形式,来探索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为在整个裕固族地区推广积累经验。本文就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裕固语是居住在甘肃省肃南自治县裕固族的民族语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明花乡裕固族村民裕固语的“听”“说”能力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裕固语具有一定活力,但语言转用现象普遍,裕固语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大多数裕固族村民母语“听”“说”能力保持较稳定,能用裕固语熟练地进行交流。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群体裕固族村民母语“听”“说”能力差异较大,呈现出退化的趋势,代际语言能力差异明显。语言态度、族际婚姻和语言环境对裕固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和标识。音乐社会学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音乐的研究,或作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裕固民歌的传承、传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裕固民歌的音乐社会学特征和价值主要是涉及传承、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两种本族语言已经成为濒危语言。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3次裕固语教育试验,展开了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奋斗历程。该个案研究在描述这一社会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该历程实际上是多个社会行动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脉络中展开话语竞争的过程,并对在此过程中人们很少关注和倾听儿童青少年主位"声音"的现象作出反思,进而指出,被"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的意识形态过分束缚和过分鼓荡是当代中国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裕固族表示颜色的基本词民俗文化语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西部裕固语基本颜色词是颜色的基本范畴,广泛的表现了裕固族游牧生活、宗教、民间文学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6,(4):11-16
"裕固学"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响应,但构建"裕固学"的基本条件、范筹定位、组织架构、研究重点以及需要积极争取的一些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还比较模糊,需要进行广泛研讨,使裕固学的架构能够立起来,真正凸显其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首次采用裕固语国际音标转写与汉语对照互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原貌,也为今后学界研究裕固族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裕固族民歌和语言提供了国际音标原文文本载体。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首次采用裕固语国际音标转写与汉语对照互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原貌,也为今后学界研究裕固族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裕固族民歌和语言提供了国际音标原文文本载体。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作为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民族,拥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故而裕固族民族文化外译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裕固千秋》(中英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外译者合作的翻译模式,并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探讨裕固族文化名称、文化术语与文化标题的翻译策略,描述其译者行为特征,以期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回鹘的来龙去脉与历史文化情况,堪称回鹘学、裕固学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裕固族作为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民族,拥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故而裕固族民族文化外译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裕固千秋》(中英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外译者合作的翻译模式,并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探讨裕固族文化名称、文化术语与文化标题的翻译策略,描述其译者行为特征,以期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裕固语地名“西至哈至”考释钟进文西至哈至是裕固族叙事民歌中出现的一个故地名称。它告诉我们裕固族先民来自这个地方。因此,研究西至哈至实际是从另一角度研究裕固族族源。在《裕固族文化研究》一书中笔者罗列了6种对西至哈至的解释,其中与史书资料相结合研究的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