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斜坡的科学》一课的第一课时。本课是按照“问题——体验斜面——猜想——模拟实验——对比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组织教学的,即引导学生猜想时为他们提供场景,在亲身感受中有根据地猜想,再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认识斜面的作用:斜面能够省力,而且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相似文献   

2.
张丽 《科学课》2009,(4):34-35
(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使用斜面可以更轻松地提升很重的物体。然后认识斜面,主要是认识斜面的坡度。随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提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的实验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下面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例谈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生活情景:向车上装重物时,工人师傅一般会怎么做?常用木板搭成斜面,把重东西推或拉上去。(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感受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由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让数据说话     
《在斜坡上》一课,课本安排了“探究斜面是否省力”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两个活动。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都会让学生填写记录表。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盘山公路》一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盘山公路和往汽车上搬重物的场景引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部分内容是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探究“直接提升重物与使用斜面比较”和“斜坡坡度大与小的比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部分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然教学,学会自行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处处当“有心人”,终于有了收获。 例如我教《斜面》这一课,首先通过精心设计材料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探求得知“斜面是一种能省力的简单机械”。然后,我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斜面的应用,先放映搬油桶、盘山公路、大桥引桥等录像,让学生知道它们都是斜面的应用,又用实验的方法揭示了螺丝钉的秘密,学生脸上惊喜的表情分明写着:“螺丝钉也是斜面的一种应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中讲完功的原理后讲到斜面,在不考虑摩擦时,“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而实际斜面是存在摩擦的,是否还是在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虽然已经超出了初中知识的范围,但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清楚的.本人愿对此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恒 《考试周刊》2014,(59):176-177
科学本身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将科学运用于生活是科学意义的存在。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学生活中的科学,在生活中运用科学",使教与学遵循"源于生活,体验生活,为了生活而教学"的模式,最终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科学课堂上获取富有活力的知识,并能以最大热情探索科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教学一得     
初二物理《斜面》一节的教学难点是功的原理的应用。重点是认识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这节内容若按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因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易达到教学目的。为此我对这节课的讲授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 在介绍斜面的组成时,我顺便将使用斜面可以省力的实验做给学生看(使用演示弹簧秤,学生都能看到指示数),将重物G挂在弹簧秤上匀速竖直提起时,拉力为G,沿斜面把该物体拉上去时,  相似文献   

10.
1教材实验设计 本实验来自鄂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上册"公路"单元第二课"盘山公路"中"斜面的实验",主要探究斜面是不是省力及怎样使斜面更省力. 2 实验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原实验存在如下不足:需多次搭建,费时费力;稳定性差,难以操作;拉力不均,读数不准;坡度大小,数据模糊.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自然课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自然课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鉴于此,自然教学应树立如下的教学观念。一、经历探究过程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1.少一点纸上谈兵,多一点真刀实枪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首选让学生用一根木棍撬一块大石头,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到:“用手直接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杠杆能撬起来,杠杆的确能省力。”然后产生“杠杆为什么能省力?”“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不省力)?”等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继续探究。在学生初步得出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条件后,再  相似文献   

12.
筷子与科学     
正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生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他们熟悉并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因此,生活中使用筷子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在科学课堂中,以高年级科学内容为载体,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筷子的妙用"专题研究活动。一、一根筷子实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力和工具"单元,笔者在讲解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时,回想起学生经常看到大人在喝啤酒时,用一根筷子撬啤酒瓶盖。笔者便开展了"用一根筷子撬啤酒瓶盖(空瓶)"活动,让学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组织体验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讲"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科学探究贯穿始终。这一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化学的兴趣。学生喜欢学化学,一是化学实验"有趣、好看、好玩",二是化学能随时和生活联系起来。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且对这些现象能加以解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及生活中的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施建平 《考试周刊》2014,(61):178-178
<正>"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小学实验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通过"玩"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数学学习应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物理学上的斜面原理众所周知:同水平面成一向上倾斜角度的平面。沿铅垂线上举重物很费力,若把重物放在斜面上,沿斜面往上推或拉就可以省力。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斜面原理"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果把作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或训练要求比作"重物",那么沿着"斜面"推进就更"省力"。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进行有效指导,放缓"坡度",设置"斜面",使学生能够"不费力"地到达顶点。现实教学中,小学生望"文"生  相似文献   

18.
<正>在《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相当部分学生觉得哲学课抽象枯燥、晦涩难懂。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课堂教学缺乏生活的味道,缺乏真正的哲学味道。因此,《生活与哲学》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悟、运用哲学知识,寻求生活的"哲学味";让学生在哲学学习中回归生活,理解生活,体会哲学的"生活味"。"诱"——诱发哲学兴趣哲学是兴趣之学,柏拉图发现哲学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于是一把火烧掉了自己之前的作品,开始专心研究哲  相似文献   

19.
<正>何为研学旅行?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做出了要"逐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规定。研学旅行,即游学旅行,旨在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感受不同于学校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在新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孩子们对于地域和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新东方酷学酷玩北京英语游学营作为研学旅行的先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生开始走出校门、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