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幼儿教师体罚、虐待幼儿成为社会焦点话题。“虐童”事件频繁发生之后,社会舆论共同指向幼师资质,认为幼儿教师“无证(教师资格证)上岗”是引发此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然而,“虐童”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是成人对儿童基本权利的剥夺和人格尊严的践踏,是“成人本位”儿童观的极端体现。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所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它需要全社会对“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做进一步的反思和再启蒙,需要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教师文化对其职业实践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童本作文教学,是以儿童的"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为本位的作文教学。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必须着力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之环境,必须着意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必须着重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进而更好地保护农村儿童天性、激发农村儿童灵性、生成农村儿童个性。  相似文献   

3.
虐童罪入刑旨在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权,但虐童罪入刑不是遏制虐童行为的必然要求,法律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在于已有法律法规的实施。虐童产生的儿童身心健康权的侵权责任,在我国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清楚、详尽、量刑适当的规范。当前,遏制虐童行为,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的重点不在于创制法律,而在于有效地实施已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唐芬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74-275
黄边小学积极实践课改,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三童教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这过程,学校不仅抓住了课堂这一切入点,还意识到课改阵地不仅仅囿于课堂,还要着手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唱童谣活动中,我立足于“童谣”的“童”字,调动儿童说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编童谣的积极性,搜集和儿童生活结合紧密的题材,鼓励学生积极创编。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爱读、爱唱童谣的表现形式易于被儿童接受,题材接近儿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刑法不能评价虐童行为的现状,学者们呼吁"虐童"入刑,用刑法来保护低幼儿童的合法权益。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虐童"行为,"虐童"行为的对象是什么呢?"虐童"行为的主体持怎样的心态呢?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宁化县聚焦“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目标,从儿童视角出发,整合全县资源,全面实施幼儿园提质扩量工程,构建高质量共同体,探索富有县域特色的学前教育“童+”品牌,努力发展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沸沸扬扬的"虐童案"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虐童"行为进行处罚的"民意"甚嚣尘上。然而,民意本身就具有两面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辨识什么是真正的民意;另一方面应当保持民意与司法的适当距离。侦查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初始环节,更应谨慎地处理其与民意的关系,应当充分坚守侦查程序的独立性和谦抑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看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违法现象面临的现状,研究探索引起"虐童"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健全儿童保护法律制度,遏制"虐童"思想的萌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利用幼儿教师职业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事件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逐渐引起人们对此现象的思考与反思。只有充分了解当今虐童现状,深刻分析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成因,从根本上认识幼师虐童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和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水平、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幼儿权益保障体系等,才能有效预防虐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玩是儿童的天性。文章从“玩”—“儿童”—“玩童”的逻辑阐释“玩童”的哲学意蕴,认为“玩”是儿童的自然感性需要的表现,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儿童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玩童”却面临困境,表现为萎缩的时间和空间、失落的自主与自决、变相的工作和学习。省思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学习思想、现实教育竞争和传统儿童观的影响。“玩童”的实现,需要尊重儿童是其所是——“儿童就是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爱玩”“好玩”;给予儿童玩的支持,保证儿童玩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儿童玩的自主和自决权利,减少对儿童玩的直接功利诉求。  相似文献   

13.
一起起"虐童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否应当将虐童行为入刑,是否应当单设"虐待儿童罪"罪名的讨论成为焦点,而学术界对此存有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对虐童行为必须进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尤其是要将既不符合虐待罪犯罪构成又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犯罪构成、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但对儿童权益造成巨大伤害的、家庭成员以外的虐待行为予以刑罚处罚。将虐童行为归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修改虐待罪的适用范围、处罚程度以及变自诉案件为公诉案件等方式来实施。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师"虐童"舆情统计结果显示:从宏观表征而言,"虐童"事件偶有发生;从中观组织来说,近九成"虐童"发生在民办幼儿园,且视频记录占比不足;从微观行为来看,"虐童"始于幼儿表现"不达标",手段多样、粗暴,"虐童"事件发生后,校方的措施不外乎"一辞,一整顿"。讨论与分析发现,就事实而言,幼儿教师"虐童"几率极低,但舆界渲染过度,教师遭遇舆论漩涡;就"虐童"影响因素来看,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较差为其内在动因,外部监管不力则是助推性因素。若要从根本上避免幼儿教师"虐童"行为的发生,建议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内扶外管"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郎丽青 《教师》2012,(19):108-108
童谣,自古有之,最早记载于《诗经》。百度百科对童谣是这样定义的: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它的叫法很多,在古籍中有“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称谓。名称虽不同,但童谣的两大特点是亘古不变的: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童本作文教学,是以儿童的"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为本位的作文教学。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必须着力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之环境,必须着意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必须着重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进而更好地保护农村儿童天性、激发农村儿童灵性、生成农村儿童个性。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善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童谣、儿歌、对口令等形式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对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用“童言”会“童心”,以“童趣”引“学趣”。  相似文献   

18.
郑玉玲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20-121,127
儿童舞蹈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它与成人舞蹈在艺术特征方面有重大差异,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儿童舞蹈的编排及教学中,必须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儿童舞蹈艺术特性与心理特性的关系,将童趣性、游乐性和童幻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童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它以短小整齐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情趣和事理,滋养着儿童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为孩子们稚嫩纯真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灿烂的色彩。可是,在不少地方,健康向上、悦耳动听的校园童谣正渐趋失声,内容低俗的"灰色童谣"趁虚而入。"灰色童谣"传递消极、暴力、颓废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儿童需要健康童谣的滋养,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引导儿童阅读、吟唱优秀童谣,让"阳光童谣"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0.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