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老师的成长都需要内外两个环境:内驱力和外部平台。而名师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内在和外在动因有机结合的文化团队,为"我想发展、我在发展、我能发展"的优秀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三年来,我和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共同耕耘,一起走过了一段幸福的生命旅程。名师工作室,成了我们学习的加油站。我们一起走进大学学习,让大家拥有大学的视野;我们一起走近大师,  相似文献   

2.
<正>常州市金坛区张俊科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以14位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团队,工作室以"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发展"为宗旨,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不断丰富成员们对科学课程的理解,一路探究,一路前行。其中,工作室成员邓云荣获江苏省小学科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姚星荣获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尹小燕、张若兰荣获  相似文献   

3.
<正>"工作室学校"更适合职业教育,我的启发:一、职业教育工作室化。"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以"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这实际上和德国的"双元制""现场教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一脉相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由专业教师组成学科方向教学研究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教学、项目承接与实施能力,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学习、研究、社会服务与实践等工作。以工作室的形式,把工作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9人,平均年龄37岁,自2011年工作室创立以来,团队成员追寻意趣,享受成长,锐意创新,成为江苏省南通中专建设发展征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理念引领。"让兴味盎然的课堂点亮每一个职业梦想,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梦想的温度,争取自己最大限度的成功",成为团队成员专业成长中最美丽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5.
2013年9月,在龙岩市教育局及市普教室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龙岩市小学数学林爱村名师工作室成立了。时光飞逝,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在这三年中我们工作室团队始终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秉着"成长自己,服务学生"的活动理念,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围绕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规划,开展了"共读一本书""送教送培""网络研讨""传帮带"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做"理论学习的楷模、教学实践的典范",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工作室团队以饱满的精神和出色的成绩展示了名师工作室的风采,为我市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作为低年级的品德启蒙课程,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生活"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会生活"是教学这门课程的目标。品德教学也要从学科性质出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在"生活"二字上下功夫,让品德教学根植于生活这片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师生共同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结合学生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必须常抓不懈,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假、大、空"的问题迎刃而解,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小学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心中有一种品德,它是源自于人的内心深处。它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地继往开来,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它就是"真""善""美",一个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深入学习和了解陶行知提出的"真""善""美"思想和价值理念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历案的数学学习过程较之传统数学教学过程,在课堂结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学习的"真"与"实",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建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措施,得出只有从"立足课堂活动,善待教材资源""拓展教育时空,优化校本资源""注重生活体验,挖掘生活资源"等几方面出发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实验已有两年,从面对新课标和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出发,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自主、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同时,突出《品德与生活》课的三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型课程"。"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时下也没有一个教师会怀疑生活对品德教学的重要,但课堂教学却不能是简单的生活引入  相似文献   

14.
《国语》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春秋时的独特意义。《国语》中的"道"概念从"天道"到"人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的解释开始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德"概念从无"心"到有"心",开始注重人的内在品格修养以及人自身能力的开发,反映了春秋时期德内涵的一次重要转换。《国语》中的"道""德"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关注人的内在品德及主观能动性。"道""德"强调的都是人对自身品格的修养与完善和对生活的思考,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材的改进需要处理好"生活""知识""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着力教材的思想性,注重学生品德思维的发展;重视优秀的文化传统,注重历史感的养成,凸显教材的人文性;重视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增强教材的实践指导;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出融合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既承载着学生的德育教育,又肩负着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以教材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巧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走出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品德和生活的结合,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建设存在校企合作不深入、运行支持不足等问题,设计"一体化""三结合""六职能"的工作室建设框架,依托工作室组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将"产教融合""寓教于研"和"教师发展"互通互融。通过严把关口,择优建设;分类立项,分层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校企合作,文化互融;面向市场,提高效益,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工匠精神弘扬、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技艺技术传承、技能推广和技术研发中的核心载体作用,探索实践了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教师工作室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起走。"这是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条理念是从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和成员的成长经历中获得的共识。作为从团队创建至今一直深度参与其中的老成员,作为从团队的发展中获益无穷的青年班主任,这一理念已经牢牢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从班会到班级活动就从我专注的班会实践与研究来说吧。最初我对班会课堂的热衷与坚守,只是源于自己求学阶段遇到的优秀班主任的示范,以及初为人师后朴素的教育情怀,希望在班会中关注学  相似文献   

19.
一个"名师工作室"应当有一种专业信仰,从而支持团队行走得更远。"证据物理"是一个"名师工作室"的教学追求,它是从课堂教学中来的,又是在团队研修中发展的,最终又成为一个团队的实践品性。"证据物理"不仅是探究教学的"根",而且还是团队研修中最核心的"魂"。它包含合作中的"证据"、探究中的"证据"、成长中的"证据",因为这些确凿的证据,使得工作室的研修伙伴逐渐实现专业认同,积累了成长的底气,找到了修炼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陈巧云,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盐城市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团校长,盐城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盐城市德育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建设团队"领衔人,盐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领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盐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心学科组"主任,曾获"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巾帼文明标兵""江苏省初中教学研究先进个人""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首届最美盐中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