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
论汉语骂詈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骂詈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男性使用骂詈语时比较肆无忌惮、粗露、词汇量大,常取人体生殖器名称或其他最脏的脏话骂人。而女性使用骂詈语时则隐晦曲折,词汇量也略显贫乏,并有所选择。第二,男性享受权力,担负责任,因而其能力是第一位的,所以对男性的骂詈语就集中在对其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诋毁上。但对于女性,更注重于她的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谓“德”,最关键的一条是有关贞操方面的,因此,对女性的骂詈语基本上是对其性的侮辱。第三,长期的性别歧视使妇女完全处在等同于“物”的屈辱地位,这种现象在骂詈语中表现得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詈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詈语来源于社会价值观念所形成的对禽兽行为的禁忌,社会文化评价系统在詈语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詈语作为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出人类自身对人性的强调和强化,表现为对非人性的人类个体、行为的贬斥,这是人类詈语的本质属性,它与不明詈语属性、以粗鄙为荣的操詈语者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白鹿原》中的姻亲进行分析,认为姻亲有着繁衍后代、两性分工的功能。门当户对的姻亲有着极大的稳定性。《白鹿原》中的各种姻亲模式,反映出当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花旦》詈语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仲舫的《花旦》富含民俗词汇,其中就包括很有特色的骂詈语。该书詈语“倒主”就是“扒灰”的意思,来源于“盗媳”;“嫁汉”的意思与“卖客”接近,指招客偷汉;“嫖客”与“狎客”同义,得名于举止轻浮;“婊子”起初写作“表子”,是由“内子”类推出的一个词语。“甩翠”源于动物求欢时“甩尾翠”,后演变为卖弄风情义。“瓜”来源于“ ”,“ ”本义是“幼稚”,引申之,则称人“无知愚蠢”为“瓜”,“无知愚蠢者”为“瓜子”。  相似文献   

7.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生殖崇拜是理解力低下的原始初民对生命降临的一种解释。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由此派生的生命的崇拜心理,推促着人类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出种种古朴神秘的文化类型。为了长生不死,为了生命种性的连绵不绝,生殖之谜被原始人神圣化信仰化了。中国自古就有生殖崇拜的文化传统,《白鹿原》是以生殖崇拜为审美主线,涵盖了人类生存和繁衍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9.
章莉莎  王涛 《教师》2015,(2):22-23
陈忠实的《白鹿原》问世以来,就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可以说《白鹿原》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跟其精练而雅致的书面语和地道的关中方言是密不可分的。作者陈忠实注重这两种语言材料的区别和调配,并且将书面语和方言的使用作明显的分化和对立,形成了亦庄亦谐、大雅大俗、相得益彰的效果,增强了小说语言的张力。关注陈忠实语言特色的别致,才能更贴近地理解他的文学价值,体会作家淋漓酣畅的内心冲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白鹿原》中朱先生的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他的思想是道学思想,即宋明新儒擘思想,通过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表现的是一种新儒学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中的特色称谓语繁多,本文以生态学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翻译三维原则角度对小说特色称谓语的翻译进行尝试性研究,为《白鹿原》中的特色称谓语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期更好地促进陕西关中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电影《白鹿原》游走于雅俗之间,改造了原作的叙事主线,使其叙事含混、破碎;试图以轻盈的画面表述复杂故事,定位不甚清晰;以影像奇观取代厚重思想,原作的精神意义被消解。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陈忠实奉献给20世纪中国文坛的一部长篇力作。这部小说以其史诗品格及独特的形象系列引人注目,采用寓言的叙事策略,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陈忠实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文章从艺术独创性和艺术品格方面着重分析《白鹿原》的经典性问题,同时挖掘封建传统文化视角下渗透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至今还不乏评说,因其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陈忠实在这部长篇里寄托自己对乡土文化、儒家文化、性别文化的思考,显示出了他对传统文化既依恋又排斥、既认同又批判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为了渲染环境,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需要,陈忠实先生交替运用明快畅达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言,质朴浑厚的关中方言书面语言,古奥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形式多样,韵味独特,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白鹿原》大量运用关中方言,是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典范之作。关中方言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方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显得非常晦涩难懂,但是《白鹿原》所运用的关中方言并未成为读者阅读《白鹿原》的语言障碍。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陈忠实继承性创造性地运用关中方言进行文学创作,以使晦涩难懂的关中方言变得通俗可解,对于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骂詈语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骂詈语作为另类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期存在于校园中,跟一般骂詈语相比,大学生骂詈语有着独特的形式和表情达意方法。大学生骂詈语的存在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