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丽君 《福建教育》2020,(35):57-58
<正>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从三个渠道入手,推进"四融"活动,能让劳动教育更扎实地推进。三个渠道是指家庭教育渠道、学校劳动实践渠道、阅读感受渠道。"四融"活动是指劳动内容与"情""趣""活""动"相融,即让内容有"情",提升学生的荣誉感;让内容有"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内容够"活",联系现实生活,触发学生的思考力;让内容有"动",学生更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劳动教育更富有人文性、情感性、活动性、生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动脑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要"善思"、"会学"。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浅析如何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达到对于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娇 《学子》2014,(13)
正小学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理念是:通过教学实践,让每个学生具备动手能力,掌握设计思维,爱上劳动创造,整个课程理念的大方向立足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不过,笔者认为劳动与技术课程除了提升学生技术,引导学生劳动之外,还具备不可忽视的德育功能: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对于个体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规律、创造技术、相互协作,共通谱写了一支支人类进步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和基础性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客观实际。从"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和劳动实践回归于生活"两个方面,阐述了在课堂上应用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劳动技术,让学生体会实践的乐趣的教学体会;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积累一些劳动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来促进劳技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劳动技术教育拥有特殊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实践性、操作性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学校比较看重的就是"做中学",通过与学生性格特点相符合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拥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从设置劳动技术教育实践课程、布置趣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展现出"做中学"理念在校园劳技教育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以学校近万平方米的"自然实践园"为依托,在"实践育人"教育理念引领下,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让每一个身处城市的学生拥有充分的劳动体验和经历,成为兼具农夫身手、科学家头脑和改造社会精神的"城市小农夫"。  相似文献   

7.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实践活动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劳动实践贵在创新。但是,如果劳动实践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那么创新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在实施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将"手脑并用——在‘做’中学创新"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学习旨在手脑并用,同向共进,以做促思,以思导做,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内化,提高劳动技术教学的效率和品质。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聚焦动手与动脑的对接点,正确运用可感知的作品引导学生劳动技术学习活动,在做中触发学生指尖上跃动的智慧,可以优化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聚焦动手与动脑有效引导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断"去繁琐,"舍"掉重复,"离"开执着,让课堂上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地浮现出来,体现简洁高效。课堂上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突出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乐趣,在"断""离""舍"的方式下轻松学习"。减负"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是不断养成学生劳动习惯,形成技术素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及近十年中德合作的研究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劳动与技术课有着独特的优势,课堂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思想,让创造之花永远绽放。  相似文献   

11.
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参与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进"与"退",学生才能有机会在学习中主动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第一,教师适时"退",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教师适时地"退",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  相似文献   

12.
随着音乐课程的发展完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音乐课要回归本质,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发展,音乐记号的理解,认识不能只有"乐"没有"音"。通过多种音乐要素的显性练习和隐性渗透,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唱会歌曲,更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领悟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内涵。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能让导入环节也有音乐要素的渗透,怎样能更有效的为下面"学"的环节更好的服务?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这样做,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生活化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当中,不断把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烈愿望激发出来,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做事的同时,还能学会做人,生活化教学更利于学生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等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83):94-96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劳动要素,让其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目标中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板块得以有效实现,力求通过课堂教学与劳动相融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帮助其树立"我劳动,我快乐"的理念,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强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劳动教育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的融合与渗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传统作文评价重心过分关注“结果”,这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新课标”规定了正确的评价方法“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一个人的劳动得到肯定时,自豪感和自信心就会从心底升起,而自豪感和自信心又是激发人的兴趣的重要因素,官会让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理念】本次活动是以劳动技术为内容的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学习领域。它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在活动中达到"做中学"和"学中做"。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课程纲要》提出"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要求广大教师明确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还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本着这一理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劳技课程不仅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才能让纸造型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工具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课外实验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比如注重自主,但更注重"发现问题";注重合作,但更注重拨"乱"反正;注重探究,但更注重"远程指导"。做精做细学生的课外实验探究,必将滋补于课堂,增值于课堂,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相似文献   

19.
正从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开始,体力劳动被人们定义为"下等人"所做的事。如今,在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下,体力劳动更是被边缘化,被学生和家长抛在脑后,这种偏激的思想让我们为学生和家长感到遗憾。教师必须矫正学生、家长错误的劳动观,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积极向上的劳动观。"还是劳动好玩儿"。如果让劳动变成有趣的事情,学生其实是乐意去做的。某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雪停后,我班被安排清洁区的扫雪任务。班里的小军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王云 《小学生》2013,(12):95-95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验为主、探究为主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挑战自我,所以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让孩子的个性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一、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为了利于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针对城区学校校园占地十分紧张的实际,用小花盆种植蔬菜,每四五个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