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学生有质量地生长是新时代高中教育的主题。让学生有质量地生长,应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寻找立德树人的校本化表达方式,形成学校自己的价值哲学,从共性走向个性;依托课程基地及项目建设,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从学科育人走向文化育人;推进教学改革,将学习者放在课程的中央,从学术性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学校的核心课程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打上道德底色。"幸福雷锋"课程是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引领下,以"幸福教育"为课程哲学,以"基础+特色+综合"为课程建构模式,以全员育人理念作为课程实施理念,以课程群的方式,从课程的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出发,建构的基础类课程群、特色类课程群、综合拓展类课程群,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我始终认为,学生,或者说儿童,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原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学校的个性化办学、特色化发展,都应该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正因此,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生命发展课程"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具体化,是学校整个育人模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我就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形成,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发展过程来详细解读"生命发展课程"的来龙去脉。一、我的教育价值观:为了爱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育人主阵地,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新课程改革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举措,既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其中校本课程更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开辟了崭新天地。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立新学校提出"课程育人"理念。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校务委员会",实行以学校教育教学领导为年级主管领导的年级负责制:成立"课程委员会",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学校实施激励德育,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打造"魅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精气神";"课程委员会"为"课程育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杨念锋 《中国教师》2014,(10):84-85
<正>校长的使命是办好一所学校,学校的品质源于课程的品质。在积极、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的"课程顶层设计"能力直接决定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从"课程顶层设计"入手,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校长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办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文立校,以德树人,以健育人"的办学理念已深植义乌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三中")教师的心中。"以文立校",即以学校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课程越来越重视学校的作用。多年来,我校以“和智慧一起幸福成长”办学理念为引领,围绕“建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的办学目标,对学校现有课程进行综合规划与开发,逐步确立了课程理念,即“为智慧的生长而教”,创生并实践从知识走向智慧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求知、做事、做人、探究和创造的自主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智能,挖掘人的多元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实现从学到思的转变,进而实现深度教学,已成为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雅斯贝尔斯"自由、对话、生成"教育理念,指导"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通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要素,搭建个性与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对话与成长的课堂教学讲台、知识与情感内化的实践教学舞台,从而为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架构了理论框架,引领课程走向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9.
蒲春燕 《中国德育》2013,(13):50-51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成都市娇子小学一直致力于课程研究,通过整合,课程不再是一颗颗毫无关联的"树",而是变成一片资源丰富的"森林"。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整合学校课程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2004年,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发展的趋势,我们确立了"博雅教育"办学理念。这里的"博"指基础厚、能力强,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2015,(2):81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始建于1952年,是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坚持"复光教育"理念,以"尊重生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协同发展,个性成长"特色育人模式。学校正视个体的差异性,養眼于学生的来来发展,积极探索抅建顺磨高效?孥习中心型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的需求。通过校本课程"走入创造之门"的学习,学生已获国  相似文献   

11.
班级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种特殊的育人之"场",是一颗有着深厚底蕴的"树"。所以班主任应该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有了创设完美教室的欲望。根据学校的理念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打造完美教室,以诵读和绘本课程为主线结合国家课程为师生的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3,(9):84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创办于1989年,是广东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深圳市德育特色创建学校。现有教职工407人,教学班92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学校秉承"以人为本、成长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奉行"最优成长"德育观,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创设道德品质生成的良好环境,激励学生个性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最终实现"最优成长"。精彩课程引领成长德育自主实践力促最优发展德育活动课程化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构建完善的校本  相似文献   

13.
正昭平中学是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样本校,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育人理念,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认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样本研究工作。学校坚持以德育管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科学习活动为导向,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为载体,运用多载体、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共性要求和山区学校的现实需要,构建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程序规范、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发展的统一,引导教师积极稳妥地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吸收了领域课程、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按照"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路,关注儿童的成长规律,以兴趣为导向,构建了"暖记忆系列课程"(以下简称"暖课程"),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有温度的课堂,推动小学课堂教学走向校本化、人性化与体验化。一、打造六大主题"暖课程",塑造"暖文化"育人标签学校深谙不同儿童的个性发展差异,从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打造了六大主题"暖课程"。  相似文献   

15.
在"乐学有才"的育人理念下建构起来的立体拓展课程,让学生需求、教师需求和学校需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的需求整体:学生幸福未来的需求需要学校作出开发立体拓展课程的决策;立体拓展课程的决策又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对师生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让教师逐步从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得到满足,最终在课程实施中让学生"乐学有才";学生需求、教师需求的实现,也就促成了学校需求的实现,为学校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顺应新课标的育人目标,我们以一百种语言理念为导向,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儿童讲堂,摒弃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机械被动的课堂模式,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将其巧妙融入课程具体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儿童讲堂从教材走向生活,从学科讲堂走向延时讲堂、短视频讲堂,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其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长、展示自我,从而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崇文尚武”育人理念的引领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方课程目标为参考,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挖掘课程内容,探索三大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实现以情润德、以行塑格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季洪旭 《上海教育》2010,(12):51-52
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明确提出“以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特长为着眼点,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和谐发展的课程;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为主要生长点,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汀洲学校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建构“立德润心、启智润慧、习劳润技、育美润品、健身润体”十五年一体化课程体系,并通过基础课程、选择性课程的灵活实施最大化实现课程育人价值,同时立足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评价课程育人效果并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实现“教育让美好看得见”的汀洲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20.
邹良 《考试研究》2020,(2):4-10
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育分走向育人,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长沙市历经六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基于增值理念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进行增值评价"。引导学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