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一方面其有利于预防司法审判不公促进判决结果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会干扰司法独立,妨碍司法公正。阐述了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及其消极影响,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消极影响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引进"协商型司法正义"理念,建立和完善司法舆论网络监管条例;促进法官理性地面对网络舆论;建立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沟通机制;加强网民法律素质和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司法案件受到网络舆情的密切关注。对网络舆情进行法律规制和引导是抑制网络舆情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司法监督功能,并解决目前对网络舆情规制不足问题的现实需要。实现网络舆情环境的健康有序需要从观念、制度、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可以从完善立法加强网络行业管理,规制侵权行为,引导网络行业自律,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提高网民法律素养与媒介素养等方面对网络舆情进行法律规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从构建公众社会话语权、培养公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舆论监督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政治参与和司法公正的建设。然而,由于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开放、匿名、免责特性,本身无可避免地有一些缺陷和偏差,过度泛滥和缺乏引导将对司法理性与独立造成冲击。因此,处理好"影响性诉讼"和"媒介审判"与司法独立和理性之间的关系,需在完善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与司法公开和对待媒体的正确态度中找到平衡。"影响性诉讼"与司法公开地互动,逐渐让网众养成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司法理性与公正的更成熟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已成为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的理性选择。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是现代司法有效运作的内在要求、司法理性生成的保障和司法机关抗拒其他权力机关不当干预的制度屏障。然而,司法运作如何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却存在法律价值和社会事实间的冲突与矛盾。采取陪审制这种传统的公众司法参与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如何有效吸收主流民意这一难题,因此,司法运作进程中的网络主流民意吸收机制需要采取科学化的制度逻辑构造,通过构建司法参与主体间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法意与网络主流民意的理性博弈机制及网络主流民意有序进入司法运作中的机制,才能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认知和判断网络主流民意,最终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人们对司法活动的一种基本愿望。承认人类有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应当说这是一种顺乎自然的结果。司法公正必须建立在理性之上。所谓法制现代化,首要的是保证司法公正,这就需要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6.
徐娟 《鄂州大学学报》2014,(5):11-13,16
李某某案一出即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跟踪报道,该案引发的社会影响非同一般。当案件审理落幕后,我们不得不对该案及其引发的舆论关注进行深入的理性反思,社会舆论对司法裁判的影响,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就成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回顾了李某某案的基本案情、该案引起的社会影响、对该案的理性反思,在此基础上阐述网络环境下社会舆论监督的新特点,及社会舆论对司法的公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落实到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以促进司法公正的问题上。现代法治社会,独立的司法审判和正义的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司法工作者网络媒介素养内涵,从历史文化积淀、网络媒体特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三方面分析司法工作者媒介素养产生的背景,提出司法工作者应树立网络舆情意识、培养网络媒介素养、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良性互动的媒介培养途径,在保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引导,提升司法公共形象,推动司法公信.  相似文献   

8.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是现代各民主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媒体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同时媒体与司法之间也存在着冲突。文中通过对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以及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以建立更健全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总体来讲,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有时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利益保护的天平经常向新闻媒介的一边倾斜,导致新闻实践中强大的媒介经常伤害到法人、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需要重构新闻与司法的关系,以解决保障新闻舆论监督自由与限制媒介滥用权力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进而催生了许多邻避冲突事件。智媒时代来临,公民已善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利益诉求,邻避冲突事件经互联网发酵后,会激化线下冲突,甚至引发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分析网络舆情影响邻避冲突事件的原因,探究邻避冲突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困境,进而为邻避冲突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其网络舆情内容多元,目的多样,影响极具快捷性和广泛性。以苏州大学为例,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从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理性思维、打造高效网络思政教育工程、拓宽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渠道、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引导预案五个方面提出改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言论自由的表现,但媒体的报道不应影响司法的公正,形成媒体审判。文章将对当前我国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扬弃的基础上借鉴域外解决司法公正和媒体报道冲突的做法中,实现我国司法公正和媒体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状况越来越复杂,为解决校园舆情的新挑战,通过分析校园网络舆情的现状,预测了新媒体校园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并基于此分析,提出了校园网络舆情搜集、引导、分析、管理及应急机制于一体的应对策略,为建设理性、和谐、健康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影响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大,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网络舆情事件与传统的舆情事件相比,网络舆情分布广、传播速度快、并可进行互动式交流等特点,不仅吸收了传统舆情的优点,还弥补其传播范围窄、传播速度慢、互动式交流差等缺点。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理性的引导,是现今从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司法公正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和诠释,两者内涵丰富,关系复杂。笔者结合司法现状,以司法为民与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司法为民与司法公正的实现条件为契机,探讨践行司法为民精神,实现司法公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正确地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用系统科学的结构一功能分析法对网络舆情内部结构和功能导向进行分析,有效地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有利于引导网络舆情朝着理性、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司法文明是人类在长期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法律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是文明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疑罪从无是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原则,在促进人权司法保障、防范和纠正冤错案件、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疑罪从无贯彻与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疑罪从押等现象损害了司法公正,侵蚀了司法权威。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司法文明理念入手,重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等,为实现疑罪从无创造理性的环境,推动了司法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涉警类网络舆情状况,认为网络涉警舆情不断增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涉事的司法执法机关危机应对提出更高要求。提出了化解网络舆情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司法公正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和诠释,两者内涵丰富,关系复杂.笔者结合司法现状,以司法为民与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司法为民与司法公正的实现条件为契机,探讨践行司法为民精神,实现司法公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大量通过媒体报道经由网络媒介传播走进公众视野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吴英案是网络民意影响司法裁判的一个鲜活范本。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但这并不等于说司法裁判不需要民众监督。如何理性引导网络民意?要走出困境就需要通过制度框架构建民意导入机制,使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恰当作用,确保公正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