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的"宏大化""精英化"取向,使其增进教师课程能力的设想流于形式。微型课程是一种基于教师能力和学生兴趣的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着相通之处,但因其"微""小"和"扎根实践"的属性,用微型课程的视角解读校本课程,又使其具有了"灵活而有针对性""聚焦现实问题"和"小步子快跑"等特点。微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都是"预期的"、"未完成的课程"。只有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它才成为"完成的课程"。当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仅仅有自己的学科与专业,更重要的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体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文化视界、科学与人文精神、个人修养等。  相似文献   

3.
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开发范式"探究的是普适性的教育规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范式发生了重大转换,开始走向课程理解.以科学化的目标模式选择和组织课程的"课程开发范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对课程多元化理解的冲击,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课程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多元的、动态的课程观;必须建立崭新的整合课程范式;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课程实践:课堂情境中的课程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探讨了倡导参与式课程实践的理论背景,认为课程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必然会引起课程实践层面的震荡与回应.其次对传统的接受式课程实践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认为在新的时代应改变课程叙事方式和课程运作方式,倡导参与式课程实践.最后分析了参与式课程实践的核心特征,指出以"理解"和"参与"为精神内核的课程实践必将导向对教师和学生的赋权以及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付海妮 《文教资料》2012,(25):170-171
新一轮的基础教学改革提出了"综合课程"的设置。综合课程具有"整体性"、"关联性"、"民主性"的特征,具有分科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综合课程实施的必然性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断分化和整合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为对地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走出"历史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大量有针对性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实现有效历史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有效开发和利用大量的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存在于各地的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为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下锅之米"。一、对历史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的思考历史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是历史课程活动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课程研究需要借助语言视角,来使一切课程"事件"变得明亮起来。自20世纪以降,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激发了课程语言意识的觉醒,促使新的课程语言系统和叙述结构得以重构与敞开。不同的课程语言具有异质的品格、秉性和旨趣。其中,科学化课程语言的贫困、制度性课程语言的规训、隐喻性课程语言的张力、叙事性课程语言的真实、"新课程"语言的人文关怀等,为我们澄清课程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不同的教育学意义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在推进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警惕课程语言的欺骗功能,进而采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课程语言来真实反映我们"周围实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把构建社团课程体系与双向选择的特色课程作为师生实现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社团课程化,即把学生平时的社团活动纳入特色课程,规范学生的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按照课程的要求对社团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实施。一、英语社团课程的目标在学校构建社团课程体系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英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先后设立了"英语地带""英语短剧"和"英美文化"等社团课程。我们初步确立了"创设氛围、激发潜能、开阔眼界"的指导思想,以"拓宽学习途径,以生为本"为社团课程目标,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从民办独立高校课程群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探讨了在课程群中"数据结构"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该课程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与"自主课程",二者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自主课程的特征高度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理念,自主课程的内容体系又集中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追求,自主课程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载体.  相似文献   

11.
由"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的课程范式转型是课程研究领域的深化与升华,这一重大转型不但影响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看法,还对教学形态、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方面造成了一系列重大影响。通过对课程范式转型及其对我国课程实施的影响进行剖析,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的课程范式转型是课程研究领域的深化与升华,这一重大转型不但影响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看法,还对教学形态、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方面造成了一系列重大影响.通过对课程范式转型及其对我国课程实施的影响进行剖析,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课程思政"与课程关系阐述着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课程思政"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思政"现状分析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期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  相似文献   

14.
协商课程就是师生共同作出有关课程的决定,一起开发、创生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师生共同的"体验课程".协商课程的过程就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的过程.许多教师对于课程行动研究的实际操作感到棘手,协商课程的实施过程:计划、协商、教和学、展示、评估五个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做课程行动研究的一个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配置是保障课程改革有序推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监控,课程资源配置出现了"不均""失衡""错位"等一系列问题。课程监控视域下的课程资源配置,应注重彰显公平、利益平衡、区域均衡,有机地组织、分配、规划与使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资源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浙江理工大学坚持将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举,以凸显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为导向,以网络平台二次开发为依托,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开发"活"的网络课程,构建了交互性好、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卓有成效地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教学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维是围绕课程而展开的思维活动。它是对课程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思考的过程。与教学思维相比,课程思维是上位性、根本性的,教学思维是下位性、实操性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与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教学是课程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有教学思维,没有课程思维。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割裂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成为政府、专家、学者的"专利",成了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东西,教师则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只能埋头于教学层面"拉车"。长此以往,只问教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于2016年首次被提出,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教育界的一个伟大创新,其不仅要求全课程的育人,更是要求全方位的育人。目前,全国高校都已经相继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培育出全方位的人才,该文首先概述总结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并分析了基于课程思政进行教学的意义;然后基于当前日语商贸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了课程思政如何应用于日语商贸写作课程,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日语商贸写作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职课程信息化的实现条件。中职课程信息化表现出自身的独特特征,并对中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即"非"系统、"星"知识、"显"原理、"仿"技能和"活"资源。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在上个世纪70年代,总结反思60年代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经验之后,提出了"实践性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三个关键点是"实践"、"折中"和"改革主体".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许多理论忽视职教实践,忽视对引进课程理论的扬弃,严重影响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实践性课程"理论有相通之处的"多元整合"课程理论,也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