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法活动中,靠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获取证据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设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在司法鉴定广泛运用的刑事诉讼中却尚未设立,本文着重论述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意义、作用及相关立法的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刑诉法的出台,我国初步建立了"鉴定人+专家辅助人"的模式。但是,现有刑诉法并未对专家辅助人的权利进行明确界定。明确专家辅助人的权利将不仅有助于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更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已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得以正式确立,但立法叙述的模糊导致学界对专家辅助人的认知分歧,关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属性均存在争议。通过对专家辅助人概念的梳理,以及对域外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我国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进而界定我国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属性。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意见作为民事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日渐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证明作用,但从司法实践情况来看,有关司法鉴定意见的质证和认证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也尽管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意见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并新增了专家辅助人的内容,但是相关的制度设计依然尚不完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对司法鉴定意见的质证和认证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作为重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尽可能为司法实践排忧解惑。  相似文献   

5.
简述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基本理论范畴,考察域外几个国家的相关制度,提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建议: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对是否具有客观中立义务予以说明,规定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条件,将专家辅助人意见作为法定的证据种类等。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民事诉讼案件类型趋于多样化、专业化的现实。我国2002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61条被认为是首次规定"专家辅助人"制度,2012年对于民事诉讼法的条文修改中第79条再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一制度。文章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与英美民诉中"专家证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借鉴英美法系这一制度的优良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外司法合作与交流的逐步深入,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有关专家辅助人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中外有关国家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旨在从比较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专家证人出庭制度,这对于促进控辩关系平衡、弥补鉴定意见的不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该法对专家证人的选任资格、选任程序、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以及专家证言的采信等问题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较难操作.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专家证人制度需进一步细化,以增强其可操作性;我国当前的司法鉴定制度也需进一步优化,以明确专家证人制度在司法程序中的辅助地位.本文拟从专家证人的基本概念、设置专家证人出庭制度的意义和设想等几个方面,对刑事诉讼背景下的专家证人出庭制度谈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9.
两大诉讼法修正后,条文中"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地位、享有权利及承担义务、法律责任等事项的研究逐成热点,目前尚无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应着手研究其职能的扩展,独立的地位以及权利制约,进一步推进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这一规定使我国法律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尚无系统规定,学界争论不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尝试在概念、诉讼地位、资格、参与诉讼的程序以及其权利义务等方面对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作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诉讼活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专门性问题。为了适应庭审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新设了专家辅佐人制度。作为民事诉讼中新创设的制度———专家辅佐人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主要是种事后权益保护,预防性的权利保护欠缺,这种权利保护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所需,故将预防性行政诉讼纳入行政诉讼救济体系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防止司法权过度干预行政权以及诉讼滥用泛化的风险,可以将行政行为即将作出或在作出过程中、损害重大且难以恢复、原告具有特别利益、其他方式不足以提供有效救济作为预防性行政诉讼的诉讼要件,只有在同时满足这四个要件的情况下才允许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危险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特定机关也可以不经申请而依职权主动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特定机关包括检察院和公益性社会团体及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一个在理论界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于如何确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有着不同的认识。文章将我国与日本、英国、美国、法国这几个国家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民事诉讼更多地依赖包含于鉴定结论中的科学证据。然而,随着诉讼司法实践的发展,我国鉴定制度的诸多弊端日益突现,面对民事诉讼模式及审判方式改革,鉴定制度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应当建立专家证人制度,并对专家证人的范围、资格、作证程序等做出具体规定。本文就建立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初步分析,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提出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并对积件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预处理步骤op-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等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对黑鸭绒漂白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的温度为50℃,氧化时闻为1h,H2O2用量为9ml/L,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的助漂作用较好,得到的鸭绒白度最高、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18.
虽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法院却得到广泛的运用,调解结案率甚至一度成为法院的工作指标。调解何以如此大行其道,它到底该不该被当下的行政诉讼审判实践所接纳,如果可以,调解与审判该如何衔接。此外,调解如要作为一项制度存在,它本身的价值基础是什么,现实中大量的法院调解活动是否已背离了调解制度设计本身的初衷而发生了异化,此种情况下,该如何规制这种异化的调解活动。这些即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走势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状况的调查为依据,推论出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助研规模和提高"三助"报酬应成为未来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基本走势,并就此提出了强化"三助"管理体制、完善"三助"工作内容、提高"三助"报酬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