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当王钟陵教授从苏州寄来他的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时,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了它。王先生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三本大部头的专著,且都引起了震动效应,时下在文学研究领域,人们对王钟陵的名字不仅不会感到陌生,甚至不能不对他表示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李建军坚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强调文本细读和修辞分析,捍卫批评的学理与人文良知,坚持原则,奉实事求是为文学批评的圭臬抑或第一尺度。他的文学批评实践,体现了他的文学批评理念。在文学批评风气有待改变的环境里,他的文学批评经验,自有值得研究和总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说课课题是《重建"诵读"诗歌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学期我教授的课程是《中学语文名篇讲练》,授课对象是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选用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这本书,该书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心科老师。  相似文献   

5.
洪治纲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坛搏击风浪和辛勤耕耘的优秀学者与批评家。他的新著《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不仅体现了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态势的精准把握,并且厚植于他过往在先锋文学、代际研究领域所积累的深厚学养,是其数十年来学术研究和思考结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该书并非停留在书斋中的冰冷学问,而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统一、温度与锋芒兼具、思想与诗意并存的文学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洪治纲不偏执一隅,而是将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相结合,在此三个层面实现了有机统一,不失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典范。正是洪治纲这种身体力行的学术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重构中国当代文论的可能性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更加强调理论建构的批评化,这突出表现为对文本的细读性开掘。同时,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也预示着文艺学的多元转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龚举善教授的专著《文坛边上的搜索》适时出版,对转型期的文艺现象与文学文本、文艺政策与文艺理论、生命哲学与文化想象、影视艺术与美育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大跨度探讨。该著以其浓厚的文化研究情结、可贵的文学批评精神积极地为当下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催生、护航。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90后的中文系在读学生,我还难接近理想的文学。"无论艺术样式如何变化,只以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观。要是文学,那必定万变不离其宗,文学的教化功一切都在融汇,一切都还在成长。我以为能与审美功能始终不变,无论哪种文学门类,都文学是"心"与"言",文学批评于我,正是立心与有追求理想,追求穿透世道人心的艺术力量。"立言的学业与事业。"言为心声",文学批评首文学工作者永恒的职责也许就是为了探寻理想先基于文学作品的细读,书写心中所想所思,接中最完美的艺术可能性,所以我理想中的文学下来就是从作品幽微的裂缝中探究是否存在作批评是一种融入个人体温,又在理性客观中不家没有意识到的,更接近"完美"的表达形式,更断探寻"最佳可能"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评介加拿大教育学者Bonny Norton教授2013年出版的著作《认同与语言学习:对话的延伸》。该书为《认同与语言学习:性别、种族和教育改变》的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认同和语言学习的最新研究综述、"想象共同体"和"想象认同"概念的介绍以及Claire Kramsch的后记。本文将简述该书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其理论和研究实践的补充,并做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全球化》一书是舒曼·格普塔教授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又一力作,该书以文本嵌主题入全球化为视角,以精湛的手笔呈现了文学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全球化进程对文本产生和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壁德的《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对十九世纪晚期以来美国大学盛行的“各种各样的潮流都自由地进行了批判”。该书因此可以看成是一篇文化战争宣言。宣言公开出版于1908年,当时白壁德已经43岁,与他同龄的同事大都早已成为教授,而他虽然在哈佛教了十四年的书,却仍只是一位讲师,依旧在为谋求终身教职抗争。  相似文献   

11.
正前些日子,我和本校教师发展学校的学员们认真读完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一川教授主编的《美学与美育》(第二版)一书。书中的不少观点与阐述,我很认同。该书对"美"所下的定义为"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无功利和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众所周知,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而该书强调了人类的实践是"符号实践",我觉得很有道理。德国卡西尔曾说:"人不再生活在一个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创作长于想象和幻想,常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融在一起.他的湘西系列小说所营造的湘西世界其实是他的想象与幻想.他敏感而且善于捕捉个人感受、体验,把个人的种种感觉演绎成"湘西"这个优美的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是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界与汉语的文学批评界所认可的小说作家”。因此,邹建军教授选择她作为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选题,就美国的华裔作家而言,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关于谭恩美的研究,我国已经有学者作了这方面的先期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不仅是对他的考验,也是对他的期望。他果然不负众望。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把他的论文《“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收入“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丛书出版,这可以看成是对他艰苦努力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的诗与文学批评都受到艾略特的影响,尤其是余氏的文学批评与艾略特诗学有共同的学理渊源和理论兴趣.艾略特诗学对余光中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对待文学传统的态度上反浪漫主义;其二,在文学价值的诉求上,视文学伦理与宗教价值为最高境界;其三,在诗歌想象上"主知";其四,在诗歌语言建构上,重口语化和韵律化.  相似文献   

15.
一批评的原则:女性批评与美学标准李修建:各位朋友周末好,现在网聊开始,今晚我们请到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李玲教授,网聊主题为“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下面先请李老师就该主题的基本观点作简要陈述,然后大家进行提问交流。李玲:女性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是以两性平等和谐为价值理想,批判文学想象中所存在的种种霸权意识。由于已有的文化具有深厚的男权积淀,当下的女性文学批评必然更倾向于确认文学想象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批判文学想象中的男性霸权意识。也就是说,强调两性和谐不应该以牺牲平等这个正义立场为前提,而恰恰要把两性平等作为两性和谐的前提。同时,强调平等,也要强调尊重性别与个体的差异性。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尊严上的平等,是主体性上的平等。不是抹去个性、以一种性别在文化中形成的特质来统一另一种性别。不讲差异的平等最终仍是不平等。当然,批判性别不平等是女性文学批评的价值原则。这一原则,还和美学的标准等共同构成文学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崇扬科学是胡适基本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胡适尤其通过他的学术研究,比如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来倡导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胡适对传统文学的研究包含重要的文学批评。连同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和其他专门的文学批评整体来看,其文学批评具有相应的科学品格,可以说是一种科学批评。胡适的文学批评,强调文学形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注重语言、叙事和结构方面;同时也讲内容,并进行客观的阐释。内容阐释注意作者和时代问题。进而,在形式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评价。胡适的文学批评同他的科学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他的科学思想的一部分。胡适对文学的科学批评,对未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晓进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鲁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的《“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一书,是朱晓进教授在文学与文化这一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系统地挖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个大而无当的题目。然而,在过分耽溺私我、梦呓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当下,兴许奢谈一点"宏大叙事"更有利于寻索理性原点的车尘马迹。在文学界,有一种流口常谈:一等人写诗,二等人写小说,三等人写散文,最次的才做文学批评。在出版界,似乎也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类型文学是宠儿,严肃文学是鸡肋,文学批评是毒  相似文献   

19.
新近,成晓军教授的学术著作《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了.这是作者精深耕耘于曾国藩研究的又一力作,亦是研究曾国藩幕僚的最新成果.笔者有幸第一时间拜读了这一大作.读完之后,体会与感触,顿时了然于胸: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是该书的最大特点和亮点,敢是该书最为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唐代兴教授著《生态理性哲学导论》,是本哲学新视野专论。该书给我总的印象是视野开阔,论述清晰,分析深刻,见解新颖,有较好的哲学功底,是一本颇有学术水平的书,可以说开创了“生态”问题和理性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一个很有创见性的研究。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