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福州市典型的清末合院式传统民居——旗山湖70号古厝为研究对象,在当地典型的夏季晴热天气下,对室外、天井、厅堂、次间和披屋等场所,进行了太阳辐射、温湿度、风速、墙壁温度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分析,通过计算标准等效温度(SET*),结合游客热舒适投票调查(TCV),对其夏热特性与气候适应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有明显的热延迟效应,午间温度低于户外4~5℃,相对湿度总平均值接近60%,平均风速较低(<0.2 m/s),灰板壁的隔热性能显著优于木板壁;SET*可反映古厝的热舒适性,当SET*超过33.3℃时游客开始出现热不舒适感,37.0℃为非常不舒适的临界点;对各测点参数进行差异化分析,尽管各测点长期处于不舒适或非常不舒适的区间,古厝在檐廊遮阳、墙体隔热与排窗通风等方面仍表现出对夏季炎热气候的适应策略,可在主导风向引入、室内通风、围护结构更新和外环境微气候调节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民居的村落选址、空间布局以及居住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所蕴涵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居住文化因子,揭示出大屋民居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文化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人类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为研究手段,从关中民居的选址落位、自然资源利用、形制布局和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影响。本题的研究旨在能对今后的人居环境选址及民居建设方面有些积极地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康百万庄园透析中原传统民居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康百万庄园的建筑布局、结构分割、内外环境以及建筑装饰的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建筑心理文化,从而映射出明清时期中原地区民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粤东客家传统民居背山面水,外闭内敞,风格独特。本文从适应气候的地域性、适应灾害的防御性和适应人文的教化性三个方面论析了粤东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7.
一个建筑最终成型的好坏不但要看建筑本身的做工质量和设计理念,其装饰的优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建筑装饰艺术空前繁荣的传统建筑中,装饰更是赋予了传统民居独特的风味.在传统民居中,对装饰的讲究很多,从装饰的选址到各种色泽的搭配,无一不精,本文将着眼于传统民居中的装饰艺术,来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民居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其分布、形式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密不可分。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形式亦体现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形式的传统民居,各式的民居当然也映射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徽州的建筑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家文化偏向进行分析,得出几点结论:传统民居选址、布局的风水模式,反映出一种家之环境文化偏向;传统民居的对称组群封闭式布局,反映出一种家之伦常文化偏向;传统民居材质的“当下存在”和祠堂的“永存不灭”,反映出一种家之“弃祈”文化偏向。  相似文献   

11.
土楼是福建西南部以永定为中心的客家人民居。这种民居因其独特的外形而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它是由北方战乱而南迁的移民建造的。由于南迁这些移民与当地土著人融洽而形成汉民族的另一民系———"客家人"。在异域的荒野中,客家人采用生土夯筑形成自己的独特家园———土楼。土楼历史悠久、形态各异、布局合理、坚固耐用。它不仅组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更构成了独特的"土楼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民族节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本文从节庆文化的概念和起源入手,阐释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15th"大师奖"福到——中国春节形象创意大赛的指导过程为例,探索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教学。以学生设计的参赛作品为例,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构与互融、传统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以及谐音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并行融合设计。以期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教学提供广阔的思维,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设计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是政治至上,具体表现为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轻视经济、轻视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宗教作用有限等。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有利于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向中国现代文化的转换做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令环霞 《成才之路》2021,(15):46-47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各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地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以丰富地理课堂的文化内涵,奠定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习题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17.
姜楠 《成才之路》2021,(14):44-45
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想象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时,要注意对美术教材的选择和挖掘,提高学生对民俗体验活动的参与度,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传统文化渗透存在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缺少有效性问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有:以传统风俗为基础,传递传统文化内涵;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就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首先,要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注重日常教学渗透,实施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后,要开展经典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