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信仰。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融合百年教育文化的基因,用"对话"的方式实现学校的转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全体教师的素养提升建设、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发展建设、青年教师的个人规划建设,重构教师文化层面的职业使命理解,促使教师认知层面的知识技能更新,强化教师道德层面的品格涵养锤炼。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现阶段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教师面临着思想理念危机、领导权威危机和统筹能力危机。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由"独白型教师"向"对话型教师"过渡,在合作学习的前期转变思想,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坚守原则,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后期自我修炼,扮演好"辅导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正>自立,方可立人。教育,不仅是立人的过程,更应该是教师自立的过程,即教师自我修炼的过程。没有自我修炼,自立都谈不上,焉能立人?那么,教师如何修炼呢?林格先生的《教育者的自我修炼》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修炼的"五行说"。"金"之可贵——尊重孩子,呵护好奇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教育的可贵之"金"。没有尊重,教育很容易沦为"想当然"的"灌输";不尊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阅读过程也就成了一种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种阅读理论的指导下,我把每篇课文的阅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这一教育主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即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也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一位生物教师,如何才能较好地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呢?怎样的师生沟通最美丽?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所谓反思性学习是指学习者的一种自我对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语言表述过程进行检验、反省的过程,是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从而实现学会这一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关系到能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邵瑞娟 《天津教育》2022,(13):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校的挑战》一书中也提出“,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是指参与对话各方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互动过程,包括三个范畴,即“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建议的“对话”相对照,学生学习文本即展开了与“新的世界对话”;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基本形式,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在双方平等基础上的自我建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和文本、教师进行有效对话,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有效提问是教师摒弃"一言堂"的重要追求,也是师生"对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试论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国际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理念和学习方式,还将全方位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历史教师的挑战既是深刻的,也是全方位的。它将促成历史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更是历史教师在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自我更新。一、权威型向对话型…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要做个"杂家",这并不是语文教师不务正业,相反,正是教师修炼内功、提升素养、完善技能的积极表现。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呢?首先,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其次,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再次,这是由教师的职业要求决定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修炼成一个知识丰富的杂家呢?修炼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广泛阅读各类健康有益的报刊书籍、网络信息;而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崇高的理想抱负;如果立志成为杂才型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还要博闻强识,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提出了"对话"的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堂中的对话并非程式化的一问一答,而是思维碰撞和体验交互的复杂过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复合性。甚至面对同一文本或同一话题,其对话课堂也不尽相同,每一次对话都有其独特性。对话是培养思维、丰富感受、创造知识和更新自我的过程。对话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这四种对话形式中,如果说师本对话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前提,那么生本对话则  相似文献   

13.
<正>佐藤学先生曾说:"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是与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与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基本任务是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在运用中陶冶美好情感。"学习真正发生"的语文课堂,必须基于儿童立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的状态,在相互倾听、思考、辨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特别的约定     
"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系统的、整合性的智慧。具体说,就是教师要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能以新的学生观和教育活动现实实施心理教育,善于和学生心灵对话。教师和学生一个小小的约定,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积极地想办法改正缺点,由他律逐渐改为自律,使学生热爱学习,能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呢?我以为必须过好“三关”。一、读书关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使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沃土,让阅读教学洋溢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提出"教育即对话"的思想。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动态"对话"的过程,其要旨在于数学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中学历史教师的角度,以知识重构为切入点,探讨中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基本途径,并对发展性教师的标准进行初步思考.科学的发展观、交互主体教育理念、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教研活动、民主课堂、历史与现实的交流对话和对历史学新成果的了解,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原则。对话教学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集中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对话教学把教学看作是一场对话,它注重人与人、人与文本、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对话,契合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话教学在师范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更有利于师范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的养成,也更有利于他们将来职业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