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期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用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意愿和情感的视觉语言。当儿童反复感知和多次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表象之后,他便想通过绘画等美术活动把头脑中形成的事物表象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同时研究各年龄阶段适合幼儿绘画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来打造具有美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心智,即以审美形式为中介,引导儿童关注和体察各种事物(人、自然、社会以及内心精神)。大量实践证明,拓展儿童经验领域,对心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学习作为一种拓展视觉经验的有效途径,亦即从视觉感知开始到视觉形象的创造,可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从而使其心智得以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杨学松 《贵州教育》2014,(14):43-44
正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高段学生,要在美术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的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以及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储备面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家,但是学生的感受和经验敢说、会说吗?以下是笔者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一点体会和思考。一、课堂上做到"有备而赏"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思正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4):83-84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观察感受是美术的最基本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出发点.首先对"实际空间"进行视觉领悟,这是对物象存在即立体的、变化的、运动的视觉效应,所感知的静物、景物、动物、人物等的空间距离、空间透视、空间强弱以及冷暖虚实等,领悟实际空间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感知.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享受学习,体验成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观察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的理解力、独特的创造力来获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儿童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离不开观察、想象和记忆。换句话说,观察是绘画的基础。观察能使儿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熟悉物体的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大自然是培养儿童观察的好场所。带学生到大自然去,大家积极性非常高,一边观察,一边作画,一幅幅情趣盎然、栩栩如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8.
<正>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其教学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图画教学和手工制作,而是一种美术活动,其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良好的感知水平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前提,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依靠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获取感知内容后根据自身的情感、经验、性格、习惯、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化加工并在交流中完成审美提炼。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它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视觉形象是美术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和情感态度的载体,美术教学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渠道。强化美术课程性质,是美术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儿童对着生活中的实物主动观察,感知物体的形体、花纹、材质等美感,强化内心的体验,用儿童特有的用笔用线方式表达对物体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2.
美术是造型艺术.美术通过其变化万千、多姿多彩的形状、色泽来使人们感受美。美术作为人类一切艺术活动中最直接的视觉形式.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美术的感染力是通过视觉得以传达.而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相对语言、文字和其他相对抽象的信息传递方式来说.美术这种通过对视觉形象最直接手段来表现的方式.无疑是最适合抽象性思维还在成长的儿童获得和传递信息.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抽象的概念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尤其是对语言、  相似文献   

13.
<正>从教育角度看,启发、刺激幼儿的美术观察、评价,以及思考意识,是能够提升幼儿感知事物、发觉兴趣能力的,幼儿园的美术活动都应以幼儿对美感悟、理解、认知的诉求来创造。一、幼儿美术教育价值与意义所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从艺术角度看,幼儿的审美意识是从看一幅幅画、感受图形和颜色、明白感官美等方面开始的,这也是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中的知识内核包含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儿童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掘文化内涵,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依托观察、体验、实践,着力培养儿童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要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及美术学习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通过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充实文化底蕴,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文化、塑造人格的作用。其在目标维度上指向儿童人格完善,在内容维度上指向所有美术活动,在方法维度上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以美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依据儿童心理,通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活动,是实现儿童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人们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必须以可视的形象反映生活。美术要将感知到的具体形象,通过认真观察、加深印象、反复比较找出基本特征,运用线条、形状、体积、色彩等形式表现事物。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促进学生美术基本能力的形成,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美术教学中给儿童讲授美术知识,指导儿童进行艺术创作,儿童的思维意识、创作能力、赏析能力都能随之而提升。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在儿童的学前学习阶段增加一些美术教学内容,为儿童提供接触优秀作品的机会,儿童的视觉审美水平会得到提升。希望能通过对艺术类教学的分析更好地探讨如何提高儿童的视觉感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术用其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刺激儿童的审美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加深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美术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是根据儿童的教育方法和心理成长规律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儿童的成长时期,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并培养其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生的美术才能与自身素质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特征。幼儿时,美术才能表现:1爱涂涂抹抹、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2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较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和学校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研究发现,3-4岁时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  相似文献   

19.
一、艺术与幼儿 艺术领域包括音乐、美术两个部分。艺术与幼儿有着奇妙的“缘分”,这种“缘分”来自艺术与幼儿有着某些共同特征。 (一)艺术活动促进幼儿视听感官发展。 音乐是听觉感知的艺术,美术是视觉感知的艺术,舞蹈是视觉、听觉、动觉共同感知的艺术。而感知觉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惠英 《福建教育》2023,(22):54-55
幼儿意象美术是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感知和理解,捕捉事物的特征,借助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方法,创造“视觉语言”的一种美术表征形式。文章从幼儿意象美术的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指导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构建新型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形成系统的支持幼儿自主创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