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领域,存在着文化精神研究、文学本体研究和宗教信仰研究三种范式,这三种范式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力与学术影响。在当下多元化的学术语境下,应实事求是地检视三种研究范式所体现的学术理念、观照视角和研究方法,总结得失,多向汲取理论资源,积极寻找拓展的话语空间和创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科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从唐代开始,特别是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三代,时断时续地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基督教,企图把中国纳入“基督教的世界”。可是适得其反,他们给中国文化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得到了在中国传教的“合法”权利。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内推波助澜,试图加快中国的殖民化进程。他们想以学术收揽人心,往往采用以学术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三代.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国学者围绕网络对教育的影响、网络教育、网络教学等专题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年~2006年三年间发表于国内教育技术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中的相关论文,在检索和研读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此考查我国网络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大学之道——刘献君教育论丛》(以下简称《大学之道》),汇集了作者刘献君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三十余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三十年间,刘献君教授大体上每十年侧重于一个主题,主要在中国教育研究的三个领域影响突显:第一个十年开展大学德育研究;第二个十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第三个十年开辟和发展中国院校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代曾出现过一个西北史地研究群,其成旯间的学术交游随着道光初年西北边事而活跃起来,在以后的三十年间,学者们在西北史地研究中直面讲谈、交换文献、分享成果。其中,既有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有前辈与后学之间的相承相袭。这些学术交游活动,促进了西北史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从东吴大学算起,苏州大学文学院有一百一十余年的历史,这百余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里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中文学科学者。如果循着这条线索,从黄摩西先生到范伯群先生这一代,大致有四代学人。钱仲联先生是第三代,范伯群先生是第四代。这一学术传统偏重于国学,当年苏雪林也曾在东吴大学执教,她也写过许多同时代的作家论,但主要成就是在创作上。近三十年来文学院的学科面貌,一方面是以钱仲联先生为代表的、以明清诗文研究为特色的古典文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范伯群先生为代表的、以近现代通俗文学为特色的现代文学研究。这是我们的两大特色,或者说以此形成了我们的学术传统。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学术传统,学科是不能往前发展的。近几年来,我们开始重视整理出版一些老师的著作,先后给近十位退休老师出版了论文选,计划出版以中文学科为主的“东吴学术文库”。去年夏天我建议范先生编选一本自选集,是我们规划中的一部分,是集体的意志。当然,范先生这本自选集是规格最高的,因为范先生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们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旅游史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为基础,系统爬梳了国内旅游史研究的现状,展示了中国旅游史这一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前沿进展。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三十年来,旅游史的研究论著和论文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研究对象的宽度、研究内容的深度和理论体系的建构诸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有待旅游学与史学领域的学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十余年时间里,中国艺术人类学从蹒跚起步到迅速发展,离不开各位前辈学者、研究人员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一系列的著述不断滋养着艺术人类学在中国萌芽并起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史的专著,梳理了中国艺术人类学从发轫至今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大量优秀论著为我们理清了学术演进的脉络,清晰地展现了一幅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谱系"图景。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大陆地区中国基督教区域史已不再是边缘化的历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的内容也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督教在各地区传播历史简单地探讨,对基督教在各地区的活动也有所研究,涉及到区域基督教教育、医疗、出版、慈善等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三十年来大陆近代基督教区域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95—2000年间中国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概括了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三大主要的比较教育专业杂志的论文成果,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是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自觉对当代学术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其学术旨归在于"求是",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以前的学术成果进行客观切实的总结评判,包括对学者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定位;二是对一切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进行"除恶务尽"式的批判,肃清学术不良风气,还学术界一片净土;三是对学术发展的内外部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为学术自身的发展不断提供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民族理论经历了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完善,在民族概念、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跨界民族研究等理论研究方面都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本文以第九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为主要内容对以上各个方面内容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3.
侯营  胡足凤 《文教资料》2007,(30):24-25,40
中国学者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研究的时间早,起点高,但是在三十年代中期之后就中断了,直到八十年代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再一次为中国学者所注目。在1979—1989十年间,中国学者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海明威单篇的短篇小说的解读、赏析;二是对海明威短篇小说总体特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可以不断开拓和深化的研究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五四女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过滤就表现出她们的独特性。把她们置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分析她们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文化在她们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这种宗教情愫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她们的创作个性和拓展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明朝流民问题发生的严重阶段。历来学者在研究明朝的流民问题时往往选择对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把握。然笔者仅从此阶段中的正德年间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一二。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是中国各项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三十年。就道教研究而言.研究氛围的自由.研究队伍的成长,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都是此前未曾有过的。应当说。这是沾了改革开放的光。同时也是在道教研究的前辈足迹之上开始的新旅程.是中国人长期积累的学术能量在新的条件下渐渐释放的结果。从研究的环境说.三十年来的中国道教研究与开放联系在一起.国外的研究动态.常常引发国内的学术脉动.其研究的方法。也常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将目光集中在国内的研究状况,而将与海外学术界的交流看成一种背景。  相似文献   

18.
岳鹏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12-15, 66
三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关问题研究热情高涨,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丰硕成果,既展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又充分发扬了学术民主、学风端正的优良传统。当前,全面回顾三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具体分析学界同仁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成绩与不足,对于我们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间,它应合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节拍而发展。三次研究高潮取得了堪称辉煌的学术成就,演化了一个逐步摆脱政治化规约的建构学术品格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边疆服务研究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从193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历经战争与国家政制转型,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最能同时反映教会趋重社会福音、追求本色化并将其发展重心从沿海及内地城市向西部边疆转移这三方面变化的重要事件。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展开学术综述、评价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