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邮票及实寄封片,本身烙有鲜明的历史印记,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其研究价值己渐渐凸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文革”邮票及实寄封片,严格地说应该包括老纪念邮票中的纪118至纪124,“文”字邮票和“编号”邮票,1976年10月以前发行的J1至J11及T1至T9及有关它们的实寄邮品,这一时期发行的所有普通邮票及有关它们的实寄邮品和这一时期所发行的所有邮资封、片、简及它们的实寄邮品,还包括这一时期的其它各种邮政用品等。它横跨中国邮票发行史中老纪、特、“文”字、编号、JT邮票等四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大的家族。  相似文献   

2.
徐洪 《收藏》2006,(8):75-77
由于是过来人,我对“文革”邮票(图1)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噩梦醒来,百废徐兴之时,就主攻“文革”邮票的收信和研究。现将收集“文革”邮票的几点体会写与同好们交流。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文革”实寄封收集爱好者,目标是想收齐“文革”邮票和“编号”邮票自然实寄封大全套。经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说“任务”已完成百分之八、九十了,除个别高价票和高值票外,基本上都收集到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文革”时期的自然实寄封绝大多数邮票都是贴在信封的背面,而且邮戳不够清晰,想找一枚品相好、双戳清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是从教育领域开始的,“教育革命”始终是十年文革中喋喋不休的话题,教育领域也一直是文革的“重灾区”。文革末期,即1976年的9月6日毛泽东逝世的前夕,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编号为T.18的《工农兵上大学》邮票,作为对文化大革命“教育革命”成果的赞颂。在1998年发行“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之前,这套T.18居然一直是新中国邮票中惟一的一套反映高等教育的邮票。  相似文献   

5.
2006年开春以来,随着邮市逐渐走出低谷,“文革”邮票及其实寄封片的价格也节节高升,“文革”邮票全套新票已从3.6万元涨到4.2万元以上,“编号”邮票也从原来的3000元上涨到4000元左右,而且继续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文革”实寄封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邮市上一天一个价,其投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那么,到底是收藏邮票还是收藏实寄封片,哪一种的投资收藏价值更高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便于读者了解、对比和分析,笔者分别制作了“文”字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和“编号”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风 《集邮博览》2011,(12):13-13
这套邮票是为纪念1968年9月5日“文革”风暴席卷全国时,除台湾省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这一事件而设计的,全套一枚。  相似文献   

7.
高华 《集邮博览》2011,(11):56-58
邮政因“文革”“切入’而具体体现、首先表现的是取消邮票志号。然而。取消的只是在邮票上的体现。实际上邮票志号仍在实行,只不过由邮票上的“明面”显示变为邮票之外的“隐形”显示——此即“文”字邮票编号的来历。当时,中国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所特有的志号编排方法,备受国际集邮界称许,已连续使用近18年.受到广大集邮者的欢迎和喜好,但因“文革”  相似文献   

8.
1975年我偶然在看了一本书后,从此迷上邮票,决心收藏邮票。经过30多年努力,我收藏了世界上各式邮票30000多枚,诸如异形邮票、军人邮票、“文革”邮票、旅游邮票、体育邮票等,另外还有人物的邮票30枚,弥足珍贵。我收藏邮票主要受到全国邮票名家收藏故事的启发,加上我酷爱体育收藏,而邮票印  相似文献   

9.
咎鸿祥 《收藏》2007,(5):157-157
“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八个样板戏盛行,并且全部被搬上邮票,数量有5套23枚之多,并创下我国邮票发行史上的几个“第一”。  相似文献   

10.
邮票图案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因此邮票的发行历来经过邮政主管部门审定,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文化大革命”前,纪念和特种邮票都是由邮电部党委审查后上报中共中央工业交通政治部审批,抄报中共中央宣传部备案。“文化大革命”中打破了这种审批程序,从1967年4月发行“文”字邮票开始,由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审批,直到1968年5月变通邮票审批办法。其间,中央文革小组共审批发行“文”字邮票8套、53枚,审查未批准发行“文”字邮票4套、12枚。 中央文革小组审批邮票的由来 1967年4月发行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  相似文献   

11.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1):26-28
就像吸烟有瘾一样,我从小对邮票就有瘾。即便是在文革期间挨批斗、住“牛棚”。还是忘不了集邮!可那时,由于我父亲单位只发给他“生活费”,造成了我们家的收入减少了十倍。此刻,我再也没钱买邮票了!这可怎么办呢?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就在1983年天津集邮协会成立不久,天津市搞‘1人1:3普查”。我们单位同事被临时抽掉参加这一工作,他所在的街道有一位老大爷要出手他“落实政策”的邮票,其中就包括分版分型收集的“伦敦版单、双圈孙中山像邮票”,还有“伦敦加盖‘限滇省贴  相似文献   

12.
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了,扼杀中国传统文化、摧残集邮活动的“文革”结束了,中国集邮微现复兴的曙光。10月中旬,邮兄李毅华约我谈谈誊印一份资料的事。李和我是50年代相识的邮友,他的收藏多且丰。难忘的是,在“文革”戕害集邮最猖狂的岁月,他还送我几套列支敦士登的体育邮票,为单调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情  相似文献   

13.
在“文革”撤销发行邮票中,与集邮界“见面”较早,而又议论较少的,可能就是这套编为文15的《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纪念邮票了。据朱祖威先生在《关于毛泽东给日本朋友题词邮票》(在《集邮》1989年第2期)一文中说,他是1976年春发现这枚于1968年11月从河北保定寄出的实寄封上洗下的这种邮票,其票幅尺寸和毛主席诗词邮票中的“沁园春·雪”一般大,图案上的  相似文献   

14.
集邮界每每回忆“文革”浩劫,总会提起一桩令人揪心的事件——集中清点、销毁国家库存邮票,其中包括一大批早期珍罕邮票也被扔进炉火里焚毁,有人称之为“不堪回首的邮票劫难”。被烧毁的珍邮中,首推上海海关移交的清代红印花原票761枚! 1997年台湾《邮史研究》刊出一篇文章(注),提及这批红印花原票的处理经过是:“‘文革’开始后,七十年代初,邮电部被军管,当时一位军代表下令留十枚, 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一枚、单枚票一枚、横四连二件,其余全部烧毁,即烧掉七六一枚红印花原票。”  相似文献   

15.
“大老宋”,就是宋兴民。这是从当年邮政总局叫起来的。因为他身高块头大,叫他“大老宋”,很形象,他也感觉很亲切。说大老宋“兼具三家”,是说他在邮票发行、邮票设计、集邮事业方面,扮演的角色,做出的成就。不会画画的邮票设计家从1956年到1985年的三十年间,除“文革”时期已不能工作的三四年时间外,他对我国邮票的选题、设计、发行工作,是具体的负责人,是“总编导”,是“总设计师”。包括孙传哲和我先后担任设计室主任期间,几  相似文献   

16.
“文革”藏品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受到收藏界的重视。毛主席像章、“文革”邮票、语录粮布票、小红书、毛主席著作等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近日,笔者收集到一本64开的《毛主席版画头像汇编》小册和一套24张的  相似文献   

17.
在某些多枚套票中,有的票因为存世量相对稀少以至其价格在整套票里占有很大比重,集邮者便称这样的票为“筋票”。一定的社会环境是“筋票”形成的前提条件,邮政实寄消耗则是“筋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从《实用中国邮票价格总目录》提供的数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纪、特邮票里的“筋票”均出现在1991年之前,其中绝大部分又集中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35年间。在这一时段(“文革”时期除外),集邮活动受到社会尊重,那时,集得人数不多,且重视收集信销  相似文献   

18.
《集邮》1994年8月号周正宇写的《“文革”时期集邮品杂谈》一文,提到“出口公司在1976年底曾制作过一本邮票月历,在每月的月历上都印刷了邮票名称,并  相似文献   

19.
“东方欲晓”这一标题,并非仅指天天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也指人们经过漫漫长夜,对黎明的期盼。凡是经历过上世纪“文革”动乱的人,在1971年林彪集团折戟沉沙的“九一三”事件之后,一般都有这种“东方欲晓”的心情,期盼着早一天结束这场灾难。有远见的人,则筹划着“动乱”过去之后,如何重新起步。 七十年代初的交通部邮政总局,以宋兴民为代表的一班关心中国邮票事业的人,已在悄悄地思考:邮票发行工作“大伤大痛”之后,应该如何康复。 宋兴民同志人称大老宋,幼时读书不多,闯过关  相似文献   

20.
张乐民 《上海集邮》2010,(11):13-14
今年11月,正值杨开慧烈士逝世80周年。在新中国的邮票中,分别上了邮票主图的第一对夫妻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早就上了邮票,而杨开慧上邮票则在“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是年3月8日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发行见7《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第2图即是“杨开慧烈士”(图1)。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