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雷 《湖南档案》2010,(11):28-30
首次亮相惊四方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大约4000人的部队引人注目,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当这支部队向蒋介石致意的时候,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秘书邵则明多年后回忆:“当时,英国大使面容惊愕,日本大使面色苍白。德国大使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  相似文献   

2.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相似文献   

3.
佚名 《湖北档案》2004,(4):42-43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1999,(1):22-23
1938年,胡适接替王正廷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要使命即为利用其个人影响,为中国对日抗战争取美国的支持与援助.胡适协助国民政府特使、著名银行家陈光甫于1939年获得了美国第一次战时对华援助--二千五百万美元桐油借款,随即又努力为中国争取第二笔贷款而奔走.  相似文献   

5.
1927-1928年首都的南迁使浙江在近代中国政治地理上的重要性空前加强,成为国家政权统治的强势地带.当时,浙江是南京国民政府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有效控制的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是以首都南京为中心的重点建设区域、国民政府锐意经营的"模范省".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匾额的制作,也有一番过程。这块匾额,非一般人能写,必须请名家。时任国民政府委员的谭延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写得一手漂亮的正楷大字。国民政府秘书处的人员经过磋商,认为由他来写非常合适。但当秘书处的人员将此意告诉谭延时,他却说,他的字不如他弟弟写得好,说他弟弟在上海卖字,你们找他去写吧。谭说的这位弟弟叫谭泽,谭泽的字确实写得好。原来,谭氏兄弟的父亲是清末大官僚谭仲麟,做过陕甘总督和直隶总督,与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颇有交往,常有书信往来,还互相馈赠食品,收礼后都写回据。翁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书法家,求他的字…  相似文献   

7.
顾维钧( 1888- 1985),上海嘉定人,中国近现代史上卓越的外交家之一,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等要职,以拳拳爱国之心和超常才能智慧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被人们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大使是将军大使.确实是这样的,十个大使十个将军.他们都打过仗,当时有:姬鹏飞、黄镇、王幼平、谭希林、倪志亮、彭明志.当时总理找耿飚谈话的时候,耿飚对总理说:我对外交一窍不通啊.总理鼓励他:"可以边干边学嘛.再说,抗战时你不是曾经带领美军观察组从延安到了晋察冀吗?在北平不也是和美蒋代表在会议桌上打过交道吗?"  相似文献   

9.
傅秉常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任职,1943年任国民政府驻苏大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法国,1957年回到台湾,1965年去世.2009年傅秉常孙女傅錡华从英国来到南京,向有关单位捐赠了数份民国时期有关南京蓝家庄房屋的文件,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68年春天.外交部翻译范承祚陪同阿尔巴尼亚大使赴天津访问.那年头,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是每个人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在被参观单位集体"读语录"、"唱东方红"、"呼万寿无疆",阿大使也挥动小红书和中国同志一起参与.但给毛主席像三鞠躬时,人家说什么也不干.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备党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序幕.  相似文献   

13.
颜平  王兴武 《出版参考》2006,(14):19-20
1945年,苏联克格勃费尽心机,用最名贵的木材制作一枚美国国徽,把"金唇"窃听器暗藏其中,赠送给美国驻苏大使卡里曼.这枚国徽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一挂就是8年……在美苏大大小小的间谍战中,这一仗令克格勃引以为荣,让美国中情局感到丢脸.  相似文献   

14.
萧文 《北京档案》2008,(1):15-17
2007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珍贵档案南京大屠杀再添铁证>,文中说:"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国家档案局宣布:我国学者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阅有关中国抗战档案时,在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发现了两件珍贵档案:一件是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国大使陶德致罗斯福总统的密电.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国大使东乡茂德承认,在南京沦陷之前,日军已杀死了50万中国平民.  相似文献   

15.
若雪 《湖北档案》2012,(1):45-46
1939年初,1位犹太知名人士白尔克拉斯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通过担任"国联"中国同志会会长的朱家骅,找到当时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向他讲述了犹太人在德国所受的非人待遇,并陈述了犹太人移民中国的前景:"每一移民入境时,将携五十至一百英镑,使中国的外汇基金至少可增加五百万英镑,相当于中国币一亿五千万元。”这其实是向孙科表明,如果中国政府肯接收犹太人。他们将无偿交出一定的移民经费.支援中国政府财政,这对正处于战争窘困下的国民政府财政状况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其新闻报道特别是评论中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本文通过对重庆陪都时期各类报纸关于某些特定事件的评论进行比较分析,对这一时期的办报纸环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雷颐 《档案与史学》2007,(12):54-55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临危受命出任首任驻英大使以前,曾有一段因"反腐"反受打击、仕途受到重挫的痛苦经历.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大使是将军大使。确实是这样的,十个大使十个将军。他们都打过仗,当时有:姬鹏飞、黄镇、王幼平、谭希林、倪志亮、彭明志。当时总理找耿飚谈话的时候,耿飚对总理说:我对外交一窍不通啊。总理鼓励他:“可以边干边学嘛。再说,抗战时你不是曾经带领美军观察组从延安到了晋察冀吗?在北平不也是和美蒋代表在会议桌上打过交道吗?”  相似文献   

19.
韩江雪 《青年记者》2009,(12):89-90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李润波 《北京档案》2007,(11):34-36
民国期间,中国曾三次参加世界奥运会比赛.然而,由于当时各地的体育运动开展很不均衡,训练没有基本保障,完全靠个人素质硬挺,加之国内连年战乱不断.国民政府根本无力顾及此事,以至于每次参加世界大赛都饱经磨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