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们班的A同学.真叫我头痛。回家经常不做作业.课堂作业也是盯着一点做一点.学习成绩很差。家中父母离异.无人管他。这不.刚才班长又报告:A同学昨天回家作业什么也没做。蓦地,我浑身的血直往脑门上涌.咬牙切齿地想.用什么办法惩罚他?罚他站着.罚他做卫生.这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行;罚他练字,  相似文献   

2.
雨儿转变记     
曹筠 《早期教育》2009,(4):49-49
雨儿,男,六岁,大班小朋友。他经常跟同伴争抢玩具,占有欲强,不合群;他经常踩踏小花园的植物,伤害自然角的小动物:他常常暗自发呆。不参与各种活动……因此.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他。  相似文献   

3.
父母离异的学生小A,随母亲从贫困闭塞的山区转学到一所城里小学。再婚父母不牢固的情感,由于小A的存在而产生裂痕,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养父的嫌弃,生母的迁怒使小A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学校里,老师也由于小A孤僻的个性、怪异的行为和不良的学习成绩而讨厌他。同学冷落、嘲笑他。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到一则消息,标题是《电线挂风筝,孙子打爷爷》。内容讲述了一位爷爷帮小孙子去够挂在电线上的风筝,风筝没够下来,却拽断了风筝线,爷爷答应给小孙子再买一个,可是小孙子就是不依不饶,他竟用拳头打爷爷。爷爷对别人说:“现在的孩子让人宠坏了。我平时最疼爱这个小孙子了,谁知道他竟然为了一个风筝打我,我真是白疼他了。”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例如,在公共汽车上,腿脚不利落的爷爷奶奶站在一旁,小孙子却独霸着座位;吃饭的时候,小孙子喜欢吃的东西任他独享,爷爷奶奶只有看着的份儿……这些事情的发…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玩具少,幼儿间为争抢玩具而摩擦不断:由于操作材料准备不足或无法做到人手一份,只好牺牲部分幼儿亲自动手的机会:老师提问时,小手林立,但总见一些幼儿带着失望的目眼神并伴着叹息不情愿地放下他们的手;在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和操作时,由于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关注和辅导,降低了任务完成的质量甚至无法完成,带来不愉快的以至失败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单一的感官感觉,通过理解、联想、情绪作用,又引起其他感官的感知觉兴奋和整体产生感觉的心理现象为“感觉他涉”,也称“感觉挪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念儿歌时,总会惰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越小的孩子,越喜欢频繁地表演儿歌;对越不熟悉的儿歌.幼儿表演的痕迹越明显。这正是“感觉他涉”的“外显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寻找创设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基本元素,形成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自然环境,并挖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同时,可以通过种植饲养活动,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情感;通过各类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通过主题探索活动,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内化”;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改善幼儿的日常行为;通过季节及各类环境日,增强幼儿的环保情感厦行为。  相似文献   

8.
姜玲 《教育导刊》2004,(5):51-51
从幼儿在园的表现来看,有孤独感幼儿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幼儿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差。幼儿入园以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二是胆小,心理比较脆弱。如因怕出错误或怕老师批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失败等。三是智力不如其他小朋友。四是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经过对孤独感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家访,父母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爱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家里来的客人不理睬,甚至对爷爷奶奶也不好好说话等等。  相似文献   

9.
父母离异的学生小A,随母亲从贫困闭塞的山区转学到一所城里小学.再婚父母不牢固的情感,由于小A的存在而产生裂痕,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养父的嫌弃,生母的迁怒使小A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学校里,老师也由于小A孤僻的个性、怪异的行为和不良的学习成绩而讨厌他.同学冷落、嘲笑他.一节体育课里,身体不适的小A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回想刚才无故被同桌捉弄,而老师却因偏见而批评他,袒护同桌,心中委屈不已.一个坏念头油然而生,他拿起同桌的铅笔盒扔到了垃圾箱里……  相似文献   

10.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春丽 《山东教育》2002,(36):50-51
三岁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养工作的特殊性。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其对幼儿园集体生活容易产生种种不适,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因此,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友伴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应尽的责任。一、幼儿打人行为及处理对策在小托班里,经常有这样的孩子,动不动就打人。通过观察记录幼儿打人行为,并分析其过程得出引起该行为的因素有:(1)班里其他幼儿手中有该幼儿想要的东西。(2)其他幼儿从该幼儿手中拿走东西。(3)教师对该幼儿说不…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05,(3):62-62
我的儿子丁丁今年12岁了,上初二。可是他的胆子却比同龄女孩还“小”:晚上不敢一个人睡,每次都得等他睡着后,我们才能离开他的房问;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门,连家门口都不愿意靠近。所以我们晚上从不带他出门.万一有事要出去,就得让爷爷奶奶在家陪着他才放心。我们真纳闷:怎么一个男孩子会那么胆小?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  相似文献   

13.
促进幼儿从“为我”走向“为他”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心理动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其行为实现从“为我”向“为他”的转变。3—4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的,往往考虑不到也不去考虑他人;并且其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境和自身情绪支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代币强化物对幼儿进行行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希望幼儿表现出积极行为,摆脱消极行为,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幼儿摆脱消极行为,建立积极行为的有效途径,其中利用代币制,即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程序,对幼儿进行行为矫正,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一、确定拟矫正的行为目标王明(男孩,六岁)是我园大一班的幼儿,他经常无故走出集体。经过一周的观察、记录确立的行为基线为:为了让王明改正无故走出集体的行为,我找他谈过话,告诉他无故走出集体的危害性,又为他树立榜样,但没收到明显效果,因而我利用代币制,来矫正王明的不良行为。二、矫正过程1…  相似文献   

15.
幼儿尚未脱离自我中心的思维发展过程时,经常会做错事;就是逐步解除了自我中心后,因行为还不规范,也会常常犯错误。这就需要家长对幼儿做错事或犯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讲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不要伤害童心,要因事因时因地制宜,才能奏效。我在培育我的小孙子元元的过程中,对他做错事,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悄悄耳语、行为暗示、耐心解释三种方法,很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才智过人,"小盖茨"名不虚传 今年19岁的陈威是独子,从小聪明伶俐,是家里的小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对他宠爱有加,有求必应,稍不如意,小皇帝一哭闹,全家人就妥协了.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回放】翔的爷爷奶奶有三个儿子,孙辈里却只有翔一个男孩儿。翔的爸爸妈妈因为开了个裁缝店经常不在家,翔一直都跟着爷爷奶奶住,这更是让爷爷奶奶把孙子"要星星不给月亮"地惯着。有一段时间,翔每天早晨都迟到。问他怎么回事,他淡淡地回答说:"我奶不叫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定闹铃,他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我奶说天太冷了,不要起那么早。"  相似文献   

18.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2):47-48
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是指伴随在幼儿情绪过程中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伤心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哭,有的则能忍住不哭;高兴时,有的幼儿会欢笑,而有的则仅仅是抿嘴微笑,甚至连笑都不笑,只是心里高兴罢了。“哭”、“忍不住哭”、“欢笑”、“抿嘴微笑”等等都是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不同的情绪,幼儿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而同一种情绪,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研究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对我们做好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从情绪情…  相似文献   

19.
张帆 《幼儿教育》2004,(12):10-11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我们必须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几年前,我国学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乏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可见,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如何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生活与合作的能力?一种新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石礼霞 《山东教育》2020,(10):24-24
刚接手三年级,看到小豪同学个子矮矮的,给人的印象是胆小、老实,看人时眼神怯怯的,说话声音很低,一看就是个不自信的孩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豪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母亲又嫁了人,父亲经常出差,平时他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