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oodwin学校是美国康涅狄格州storrs社区办的一所公立小学,每天早晨,都有黄色校车来接小学生们去上学。到美国后,我很想听听音乐课,苦于找不到学校,也就只好求助于校车了。女司机很客气地拉上了我,和小学生们一起来到学校。有几位年轻教师,站成一排,在门前迎接学生。我说明来意:想听听他们的音乐课。一位女教师主动领我去见音乐教师。这位音乐教师也是位女士,年近40,名叫Maggie,人很随和。她并没有按惯例让我先找校长,而是主动领我来到音乐教室。她告诉我:很不巧,今天是期末最后一天,举行“音乐Par-  相似文献   

2.
不知打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里流行起小学生每天的作业要给家长签字的做法。起初也许是从每五周发一次的《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要求家长阅后签字得到的启发(其目的是明确的,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以便沟通学生情况,互相配合教育),发展到学生每次考试和测验的卷子要给家长签字,最后就演变成每天的作业都要家长签字了。学生的作业要家长签字,无非有两个意图:一个是  相似文献   

3.
史峰 《教书育人》2006,(4):62-62
家长们有时要到学校里找老师谈话,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有时也会请家长到校处理学生事务,因为没有专门的接侍场所,所以,接待家长一般都在老师办公室里。办公室是个公共场所,在这里谈问题,一是台影响其他老师办公,二又因一些谈话内容的隐私性让家长尴尬,如牵扯到学生的成绩、错误、家庭状况等内容,有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许多家长就只好与老师在室外会谈。  相似文献   

4.
鸣冤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由学生“首创”的话,现在上至老师、家长,下至街头摆摊的老爷爷老奶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考试对学生有正面的意义?不是面临升高中,就是升大学,连小学生都明白,没有“双百”就没有好学校上。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国际上有一项活动,其中有一场关于生活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券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并于90年代开始在美国实施。2001年浙江长兴将教育券模式经过本土化处理后开始实施,在政府管理、学校运行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学生(家长)方面却并没有显现出它应有的功能。教育券模式给学生(家长)择校提供了多元的选择视角,这就涉及到学生,尤其是家长的选择能力,它要求家长要有良好的素质。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学校或社会对家长的再教育,是推行教育券模式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生只要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在努力 ,都在求上进 ,就是好学生 ;至于每个方面争取到什么名次 ,就大可不必苛求佘同生(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好孩子 ,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学生。然而 ,什么是好学生?有的认为 ,考试成绩好 ,在班上排在10名以内 ,将来能考上名牌中学或名牌大学的 ,才是好学生。这种看法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首先 ,考试成绩与学习好坏之间不能划等号。我的亲戚家有两个小学生。一个学习课本很用功 ,考试成绩常常在95分以上 ;另一个学习课本花的功夫不多 ,看课外书…  相似文献   

7.
前一阶段,天等县都康乡中心小学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学生“喝尿事件”。该事件首先刊登在《南国早报》上,其详细起讫如下: 2006年3月24日中午,201宿舍有男生报告要上厕所,没有得到批准,这6名男生遂各自把小便解决在矿泉水瓶和塑料袋里。有学生向在宿舍值班的覃老师反映后,覃老师便走进宿舍,要求6名小学生将尿分饮,导致其中一名学生当场吐了出来。当日下午5时许,其中一名家长到学校去接孩子,孩子哭诉了事情的经过。这位家长听后立即找到学校领导讨说法。“  相似文献   

8.
刘文 《家庭教育》2011,(7):68-69
四年级的小学生小明一拿起书就睡觉,上课时总是懒洋洋的,每天回家都没有写作业,甚至也不把课本拿回家。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学刁动机,甚至乞求他能够毕业就好了。  相似文献   

9.
无业青年蒋某在学校放学后窜到女生宿舍,将小学生甜甜拖进校内一个杂物间,实施了强暴,事发后蒋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甜甜的监护人认为学校存在严重过失,要求学校赔偿其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害。其理由是:学生进入学校,学校就接受了家长的委托,就自然担负起照顾、看管的责任。作为一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教育管理机构,如果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哪一个家长还敢把学生送来上学?学生到了学校,家庭就放松了监护,学校如果也不承担责任,这就形成了监护真空。具体到本案,学校门卫疏于审查进校人员,老师在放学期间疏于对学生照顾,以致犯罪分子乘…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某学校,一个孩子在课外活动时与同伴追逐打闹不慎摔伤。班主任张老师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没有对学生进行紧急处置,也没有及时上报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只是通知家长到校接孩子。等家长到学校接了孩子到医院.已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给孩子身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家长于是把学校告上了法庭.导致了学校工作的被动。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某学校,一个孩子在课外活动中与同伴追逐打闹时不慎摔伤。班主任张老师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没有对学生进行紧急处置,也没有及时上报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只是通知家长到校接孩子,等家长到学校接了孩子到医院,却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给孩子身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家长于是把学校告上了法庭。导致了学校工作的被动。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某学校,一个孩子在课外活动与同伴追逐打闹时不慎摔伤。班主任张老师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没有对学生进行紧急处置,也没有及时上报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只是通知家长到校接孩子,等家长到学校接了孩子到医院,却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给孩子身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家长于是把学校告上了法庭,导致了学校工作的被动。  相似文献   

13.
1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分析1.1农村的教育观念:农村学生中,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文化,对自己子女的要求不是很高,他们要求子女到学校只要不若麻烦,不做坏事,至于学不学到知识,那是次要的事,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学校是管孩子的,所以农村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有理想、有知识,学习理所当然就被动了,他们的学习都  相似文献   

14.
德国人注重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德国小学为四年级(即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升五年级到十三年级,也可读到十年级。前者直升大学,后者进职业学校。小学四年级结束前,学生必须通过两项体育项目:骑自行车和游泳,才能升五年级,对每个健康的小学生来说,这是必须完成的项目。先说骑自行车。可以说,德国小学生人人会骑自行车,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就学会了,老师细心地教他们交通规则。一进小学,人人又要上骑自行车教育课。这门课在二年级到三年级完成,由当地交通部门派车来学校,接学生到训练场,发给每个小学生一辆小型自行车,戴上头盔(球鞋和运动服自备…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专家认为未来的学校将不再有课本,学生每天来到学校后拿到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学后再把电脑交上去;老师和学生都有博客;学校和家长通过软件在网上进行交谈;学生的作业都通过专门软件传到学校的网站上。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是个3年级的小学生。他平时活泼好动爱说话,到了课堂上也不大管得住自己,做小动作,最让老师反感的是接话茬,老师总为此找家长。常常是我们批评他后就老实几天,过后又照旧。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老实听课呢?蔡建新:每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反感学生随便接话茬,这是可以理解的。3年级的男孩子活泼好动爱说话,也是正常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在校小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大部分小学生长期受到家长的宠爱,依赖性强,独立意识较弱,自律能力不强。而学校教育又多以课本学习为主,"老师很主动、学生很被动"的教学现象没有给学生多少自主空间,学生广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由于上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自  相似文献   

18.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两则案例。[案例一]某校,一个孩子在课外活动与同伴追逐打闹时不慎摔伤。班主任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没有对学生进行紧急处置,也没有及时上报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只是通知家长到校接孩子,等家长到学校接了孩子到医院,却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家长把学校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体育教学不重视。社会的不重视、健身条件的限制以及体育教学工作者自身的懈怠,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小学生的身心教育和培养。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家长和学校及教师应共同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后,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优化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学环境,让人感受到教育集约化的优点,此举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新建后的校园在安全上仍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一、交通问题新民市三道岗子学校由全乡16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合并而成。与合并之前比较,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上下学并未受太多影响,因为每乡的小学生毕业后都要集中到乡内同一所中学上学,早已成了习惯。但是对于合并后新教学楼所在地以外村屯的小学生来说,每天的上学放学就成了家长、学校担心的头等大事。一般来说,新建的教学网点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各个乡镇所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