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少华  马群 《收藏》2007,(1):166-168
2006年10月28日,《收藏》杂志社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在上海云洲古玩城共同举办当代海派收藏专号首发式,并由此拉开了《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王琪森 《收藏》2006,(11):65-67
上海,素有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之称,由此而形成了富有历史气脉、地域强势、艺术档次的“海派收藏”特征。特别是在书画收藏方面,更是历代大师佳作荟萃,各朝名家精品汇集,有不少是国宝级的珍品。并形成了一批鉴赏功力深厚、甄别眼光犀利、收藏成就卓然、历史影响深远的海派收藏大家,显示了海派文博事业的雄厚实力。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0,(6):165-165
3月13日,上海市收藏协会在沪上青松城大酒店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以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上海市收藏协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省市级法人收藏组织,诞生于1986年6月,至今已24年。目前拥有4300多名注册会员,下设14个专委会与13个专题收藏沙龙。  相似文献   

4.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吴少华 《收藏》2007,(7):28-28
中国古玩市场“长三角”地区论坛会暨海派收藏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4月19日在上海举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就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海派收藏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古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收藏文化和古玩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许多论文内蕴丰富,鉴往悉来,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和新思路,现选发其中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高墩 《收藏》2006,(11):55-55
笔者曾在《收藏》杂志上两次发表过沪语古玩行话,现又整理出一批。这些海派古玩行话,必须用“上海闲话”来念。它们不仅流行于上海,也流传于江苏、浙江、安徽地区。这些行话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海派收藏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虹冰 《收藏》2007,(11):83-83
在《收藏》杂志2006年第11期《海派名家谁主沉浮》一文中,列有部分海派名家作品拍卖最高价表格。其中有一位画家的名字在大多数读者的眼中是比较生疏的,他就是孔小瑜。  相似文献   

8.
吴少华  顾惠康 《收藏》2006,(11):80-81
2006年元月6日,上海市收藏协会在三山会馆举办了蔡伯昌老彩示珍藏展。这是上海市收藏协会20周年纪念系列第一展:也是国内第一次以老彩票为专题的展览,所展出的老彩票上自清乾隆年间,下至解放前夕,共计260多枚,洋洋洒洒,构成了一幅中国彩票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1,(10):122
为了开展民间博物馆馆藏的征集和交流,从而增加、充实博物馆藏品的种类和数量,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成立藏品征集交流中心。交流中心以服务全国各地的民间博物馆、服务协会会员、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以下业务:(一)、为全国各地的民间博物馆及收藏艺术品机构代为征集、交流收藏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十年来,该协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大量的各类收藏展览、培训、鉴定、交流、考察活动,取得了半硕的成果,为弘扬中华收藏文化、为宣传和推动全国民间收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值此成立十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该协会秘书处的专稿,借 以展现其十年发展历程,并表达本刊同仁热忱祝贺之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10日下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内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港澳台收藏组织负责人以及嘉宾共聚一堂、他们是为上海市收藏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而来。  相似文献   

12.
Han Guorong  Yu Mao 《收藏》2006,(11):100-101
简练素雅的明式家具和华贵精致的清式家具,各以其作为一代文化的载体而成为当今人们艺术品收藏的热点。有些家具文化学者的目光专注于明清家具,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史实,即中国家具千年发展历程没有因为精的消亡而中断,新兴的海派家具继之登上舞台。海派红木家具不仅风靡于20世纪前叶的上海,而且引领了中国家具变革的潮流,足以与明清家具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杨才玉 《收藏》2008,(12):36-39
民间收藏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的最为壮观的群众性文化现象之一。回顾这段历史,我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见证者,同时以一本刊物——《收藏》杂志,两个组织——中共陕西省委机关职工集邮协会和陕西省收藏家协会(都曾担任会长),为这场波澜壮阔的民间收藏热潮推波助澜的人,自然生出颇多的感慨,也有些许欣慰!  相似文献   

14.
孙敏 《收藏》2014,(6):22-29
现在很多收藏爱好者一味地“非古不纳”,这并不足取。 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紫砂、木雕、玉雕等艺术门类,都是发展至当代才达到巅峰的。 中国玉雕四大主流派别——京派、扬派、南派、海派均有特色,各领风骚,其中从上海开埠才开始形成的“海派”虽然历史最短,但其凭借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借助改革开放后玉器等艺术品急剧升温之势,乘靠近苏工产地益于学习借鉴之便,海派玉雕迅速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王昆 《收藏》2006,(12):133-133
为了促进宁夏民间收藏事业庆祝宁夏收藏协会成立二周年,9月23日,由宁夏政协文史委、宁夏文史研究馆、宁夏收藏协会、《收藏》杂志社主办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收藏文化报告会暨《宁夏收藏》专刊发行式,在银川文化街自治区政协常委会议厅举行。会议由宁夏文史馆馆长、宁夏收藏协会顾问杨少青主持,宁夏政协主席、宁夏收藏协会名誉会长任启兴,原宁夏人大副主任、宁夏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黄超雄等有关领导及藏协会员百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6.
佳平 《收藏》2007,(2):122-123
在当今海派收藏热中,清至民国时期的机械制口深受追棒,例如古董钟、留声机、电话机、放映机、航海仪等。在古董钟中,南京钟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越来越受到民间收藏斱青睐。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2,(7):163
展览地点:上海东亚展览馆(上海零陵路800号,上海体育场旁)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协办单位: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古玩经营协会、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上海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上海云洲古玩城、上海嘉瑞展览策划有限公司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是国内古玩界一个成熟的品牌博览会。5000平方米的展区内,200多家展商倾情奉献数万件艺术精品。国内知名拍卖公司、著名古玩城和海外众多知名展商携精品前来参展。  相似文献   

18.
尕丁 《收藏》2007,(8):167-167
今年是《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为配合定于9月下旬在太原举行的“纪念《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活动,《收藏》杂志社从今年3月份开始与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合作,共同决定在《收藏》杂志今年第10期上隆重推出“山西文物收藏”专号。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对此非常重视,协调动员全省文物、文化、教育、出版和收藏界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开展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沙溪 《收藏》2007,(3):63-63
2006年9月初,湖南省收藏协会的一名会员来到了协会文物鉴定中心,说自己收藏了两件宣统元年醴陵窑烧造的花瓶,要求鉴定,两件花瓶是他在年初从北京一老将军后人家中购藏的。  相似文献   

20.
辛友 《收藏界》2011,(9):124-124
近年来,随着收藏文化活动的日益升温,各地收藏组织越来越多,在组织和指导收藏爱好者提高收藏水品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收藏组织已成立多年,领导班子成员老龄化,再加上缺少活动经费,开展活动少,部分收藏组织形同虚设,协会会员很有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