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宝 《学语文》2006,(3):47-47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茅,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敌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然而,各种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中的“敌”字的释义却很不清楚,对“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语法关系解释含混,导致整个成语的释义上比较模糊,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给教学造成了困难。请看:①《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张锐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仇:共同的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怒。指对共同的敌人抱着相同的仇恨和愤怒。②《新编成语词典》(赵晓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2.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3.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这是茅盾的《白杨树》。他的《白杨礼赞》是现代散文园地里的一朵奇葩,这与其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一、欲扬先抑文中先写在“黄与绿主宰的”“无边无垠的”“坦  相似文献   

4.
典藏经典     
《今日教育》2009,(10):4-4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无衣》  相似文献   

5.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中国人历来重视友情。“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早在《诗经·秦风·无衣》篇中,就有对友谊或者说战友之谊的歌唱了。  相似文献   

6.
《诗经·无衣》一诗,汉魏时有两种相反的理解。根据《诗序》说:“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郑玄的《毛诗笺》依照《诗序》再加以详细的解释。他说:“此责康公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也。”  相似文献   

7.
精讲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富有象征性的事物托物抒情、展开联想的写法;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导读步骤:一、弄清结构1、讲授前对照茅盾的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把诗具体化。2、理清全文的线索。根据这条  相似文献   

8.
《诗经·秦风·无衣》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的基本篇目,对这首诗中的"与子同仇"的"仇",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解释为"仇敌""敌人",音chóu。然而,无论从"仇"字的本义以及《诗经》对这个字的运用情况来考察,还是从全诗遣词造句的特征以及从全诗表达感情的侧重点来看,"与子同仇"的"仇"解释为"同伴""战友""伴侣"等意思为宜,音qiú。  相似文献   

9.
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现择要评介如下: 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源于白莲教。如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它是白莲教的一个派别。”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是源自咸丰、同治年间直隶、山东交界的乡团,或与白莲教并立的民间宗教、秘密结社等。方诗铭在《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四期中甚至提出“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我们认为,义和团实际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总。它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来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的,也有来自乡团及一些秘密结社和拳会团体等。二、义和团起因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一)芦沟烽火起兵荒,寇猖狂,搞三光。血染神州,天地也悲伤。沦陷山河留惨史,民族恨,水难忘。战歌高唱卫城乡,闪刀枪,杀豺狼。国共同仇,矢志挽危亡。抗日八年迎胜利,情激奋,泪盈眶。  相似文献   

12.
诗词的意蕴往往是十分丰富的,甚至是多义的。我们分析文学作品,常常用概括主题思想来表示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其实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十分复杂,有时很难作明确的概括。1.单一旋律的战争诗过去有一种误解,认为战争总是统治阶级的行为,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因此对“反战诗”评价很高。但是,如从文化的角度看《诗经》,其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存在着复杂的情况,未可一概而论。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表达爱国热情,写慷慨从军的诗,如《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当时许多诗人耳闻目睹英国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军民抵抗的壮烈,激发了思国的代情、爱国的深情、报国的激情。他们奋笔书怀,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当时歌同仇,仗义相外假”的壮烈图画,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一、控诉了英国侵略者向中国输出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人民群众禁烟的强烈要求,歌颂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道光年间,中国人民不仅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残暴统治,而且还受到英国鸦片贸易的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对鸦片贸易深恶痛绝,强烈要求禁烟。当时的广东人陈…  相似文献   

14.
走进文家市     
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工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走进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默诵着毛主席这首《西江月》词,我们的脑海里翻腾着那段风雷激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要想达到教育的和谐,就必须达到“师”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和谐,“评价”与“发展”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章认为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走求实、创新之路的精神,必须把握好“高与低”,“虚与实”,“情与理”,“宽与严”,“有形与无形”,“新潮与传统”,“即时性与长远性”,“先进性与普遍性”,“强化与淡化”等关系,建立起符合高等学校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下面12个汉字,据说已经谬误了几千年。其一,“出”字与“重”字的颠倒。“出”字系“两山”重叠,可谓“重”也;而“重”字为“千里”二字合成,真可谓出远门矣。其二,“射”字与“矮”字的颠倒。“射”字由“身”和“寸”组成,身高仅有一寸,自然“矮”也;“矮”字则由“矢”与“委”组成,“矢”者箭也,“委”者放弃也,将箭放出,才是“射”也。其三,“牛”字与“半”字的错位。“牛”字从形体上看只有半边一撇,本该读作“半”;而“半”字头生双角,活像一头牛,本应读作“牛”。其四,“凤”字与“鸭”字的错位。凤为鸟中之…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学理论所受佛禅宗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熟读”与“读破”,“诗兴”与“妙取”,“意惬”与“混茫”,“穷相”与“神融”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率真”是庄子审美思想的神髓,也是苏轼文艺观的核心。通过对庄子关学思想与苏轼文艺观的比照与分析,由“原天地之关”与“随物赋形”,“法天贵真”与“天工与清新”,“万物与我为一”与“身与竹化”,“技道相通”与“技道两进”几方面深入探讨,不难发现苏轼文艺观对庄子“自然率真”审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教”与“学”的区别,“教”的根本任务不仅要着眼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第二,“严”与“宽”的区别,课堂教学要形成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氛围。第三,“学”与“思”的区别,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四,“灌”与“导”的区别,教学中应用势利导,注重“引导”、“疏导”、“指导”等环节。第五,“仿”与“创”的区别,课堂教学应多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