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迟子建小说有着浓浓的乡恋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恋情结,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说的乡恋情结缘于迟子建对乡土及乡人的热爱,因此,她的小说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深远,迟子建小说中就有很浓郁的道家色彩。与道家的反智主义相关,迟子建喜欢塑造弱智者形象,借之表达人生理想。道家深谙祸福相倚之道,倡导安柔守雌,迟子建也强调"必要的丧失"。迟子建还像道家一样主张返回自然,寄希望于那些与物同情的小说人物。道家思想使迟子建小说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自然”叙事是迟予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文章从阐述“自然”在迟予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体现以及迟子建的自然观入手,深入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对于灰暗现实的超越以及在超越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体风格和美学追求,进而触及迟子建小说叙事的诗学内核。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小说近年来在众多创作流派和创作风格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有鲜明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是迟子建体验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她所写的死是死生契阔的人间感情,也是大自然的轮回替换,传达出作家对于生命的关照,并且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对于不尊重生命的强势社会力量的失望与抗拒,构成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  相似文献   

8.
本篇论文是对迟子建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浅谈。笔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小说与其以前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在描写社会黑暗、女性形象抒写还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上都比以往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在历史和现实的文学叙写中发掘人性,思考人的生存和生命价值。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贯体现和蕴含着三大思想情怀——历史的沧桑、人性的洞彻与生命的悲悯,这三个方面也是对她小说特色和成就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0.
处于边缘地域的东北作家迟子建,其小说中"民间性"的发生与流变过程,似乎总是在与时代语境进行显现或潜在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在文本中流露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即地域性、民俗性与日常性;另一方面文本中的"民间性"特征,又因与时代语境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民间文化形态。迟子建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民间性"不仅是建构其小说文本的方式,更在于"民间性"内涵的丰富,拓展了其小说的审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迟子建创作及其人生经历,找到迟子建早期小说中悲悯情怀的表征及其演变,另外从整体上把握迟子建早期小说对“悲悯情怀”的践行和坚守,并尝试从中发掘“悲悯情怀”推演出的种种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12.
《福翩翩》秉承了迟子建作品的一贯风格,清新、自然、朴素,小说所描述的都是平常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读者身边的朋友、熟人,小说言语方式也极具口语化和含蓄等特点。小说的布局、人物、语言等多种因素,无不蕴藏着宁静纯朴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迟子建纯净温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群山之巅》是迟子建创作中社会批判意识最为强烈的小说,对社会恶性现象、婚姻伦理乃至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叩问,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批判锋芒。本文从社会批判意识的表现、缘起及意义三个层面解读小说,探索迟子建创作轨迹,并观照当下社会现实的内蕴,借以深入探究迟子建小说《群山之巅》中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家,其对于小说创作的探索与开拓在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逝川》作为她做喜爱的短篇之一,为新时期诗化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两个方面对当代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中意境的创造做了探究,以此来透视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风貌——浓郁的抒情味。  相似文献   

15.
黄娟 《语文知识》2011,(2):21-23
迟子建的小说充满温暖与爱意。从童年视角、人性角度、语言风格、对死亡的描写、与萧红的对比等几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迟子建写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刘松 《文教资料》2008,(15):18-20
儿童叙事视角和童年叙事话语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点,它赋予了小说自然的灵性,以及纯朴而简单的风格.学界对于迟子建作品的解读和评价也多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作为切入点.作为作家创作的重要特征,任何对于迟子建作品的分析都必然离不开这一点.但是当我们以一个理性的阅读者的身份走入迟子建的童话世界,似乎又可以挖掘到这个审美视界中所蕴藉的某些深刻内涵,透视出童年视角下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或许这也能够作为我们理解迟子建的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17.
正"所有的翅膀都渴望飞翔——迟子建新书《候鸟的勇敢》朗读首发会"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蓬蒿剧场共同策划,以朗诵的方式发布迟子建的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小说中,迟子建选择金瓮河候鸟保护站为故事的主要场所,主人翁周铁牙和张黑脸在保护候鸟的过程中,呈现出人性善恶的方方面面。迟子建以干净唯美的笔触,直面现实世界的罅隙和日常的波澜,书写精神迷途之人的爱与悲痛、欲望与沉溺,以及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独特存在。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有一种胶着纠结的氛围萦绕:善与恶相互交融,苦难与温情彼此互融,相互融合中构成迟子建的独特艺术世界。然而她的这份独特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滋养密不可分,其中亲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围炉夜话中的神话传说皆为滋养迟子建小说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生命意识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核。她始终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命存在状态,寻找他们的生命追求与生命意义;不断探究死亡的人性及哲学内蕴;对大自然的一切生命,迟子建持平等态度。以生命意识视角去探究迟子建的小说,可以很好地诠释她丰厚作品中的诸多.独异现象。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扎根于富于生命力的日常生活,这使得那些平凡人的生活被推到小说舞台的聚光灯下,并且日常的琐碎与生动消融了僵硬理性带来的规训力量。生命之痛在迟子建的小说中绵密而刺目地存在着,但她利用出色的“控制”,用希望和光明稀释了这些令人窒息的伤痛,这种朴素自然的苦难叙事在20世纪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在迟子建小说中存在着诸多如放河灯、洗澡、葬礼、渔汛等仪式的描写,这是东北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仪式承载着象征的功能,具有修辞意义,不仅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情感,而且还包含了迟子建对于死亡及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