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冬梅 《文教资料》2011,(36):260-262
本文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些不同阶层的男性人物出发,分析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不尽相同的女性特质,颠覆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用来衡量男性的一些标准和特点.从而动摇了以男性为根基的男权社会的统治.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公认的“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群战后追求梦幻的青年男女,但他们在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方面都与作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这些内在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梦幻,认为在这块充满机会和财富的土地上.人们只要遵循一组明确的行为准则去生活,就有理由实现物质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旅美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讲述了一位阿富汗女性的命运抗争历程,她不仅承受战争带来的困苦,更要忍受来自男权的压迫,她对命运的抗争诠释了解构主义对于男性/女性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文章从主人公玛丽雅姆的生命历程及其对男权的抗争入手,以解构理论为视角,结合女性主义知识论,分析其对男性权力由崇拜到怀疑以致否定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模式化、固定化女性形象的颠覆和追求新地位、新命运的新阿富汗女性文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对女主人公黛西的塑造,揭露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女性表面的美丽掩饰不了她们扭曲的内心,但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此人物,她又是父权制意识形态下的不幸者.  相似文献   

4.
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是:愚昧无知,天生在智力和能力上低于男性,无法独立,一生只能局限在家庭,做一个谦卑、顺从的妻子或母亲。作为一位女作家,奥斯汀对这样的女性定位极其不满,在小说《劝导》中创造了独立、睿智、在婚姻中不依附丈夫的克劳福德夫人和安妮等女性形象,表达了她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半边天>是中国成熟的女性电视节目的典范,它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女性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往大众媒介中女性在品性、学识、职业角色等方面被贬低、刻板定型或者女性丧失独立人格、作为男性附庸等情况在<半边天>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晏  王伟 《文教资料》2007,(2):68-69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的主题、叙事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已经被深入的研究,但多数的研究把它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挖掘其时代意义,很少关注作品本身的结构。本文尝试以结构主义理论为视角,从内部结构透视并重新解读这部小说,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以期揭示其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丽 《河南电大》2010,(4):47-49
《半边天》是中国成熟的女性电视节目的典范,它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女性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往大众媒介中女性在品性、学识、职业角色等方面被贬低、刻板定型或者女性丧失独立人格、作为男性附庸等情况在《半边天》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伊迪丝.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的丽莉和《国家习俗》中的安丁在单性特质缺陷下,在生活中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丽莉在单一的女性特质下死亡,安丁则在单一的男性特质下过着损人损己的生活。女性只具有单一的女性特质或单一的男性特质都不足取,男女特质共存且和谐发展的人格模式才是华顿心目中理想女性应具有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探析父权制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以及女性追求幸福独立的艰难路程。  相似文献   

10.
杨必先生50年代翻译了英国作家萨克雷名作《名利场》,在这部以两个女性命运为主线的小说中译者通过其女性视角,体现出性别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无情》是现代作家师陀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我们从性别视角,站在性别立场审视师陀作为男性作家所塑造的男女形象时,作品中人物形象因性别差异所显示的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异常突出,正如美国妇女运动代言人凯特.米利特所言,两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女性作家,残雪的小说中不自觉地体现着女性的理念。但是残雪又不同于其他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避开了以往女性的创作模式,以怪诞的女性感觉、体验和幻觉,消解了传统的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女性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梦幻的诡秘的女性世界。残雪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恶魔式母亲、复仇式女性、圣洁化女神。通过这几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将男权主义的中心话语和审美趣味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打破了“母性神话”,显现了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残雪的女性形象设计是和残雪关于女性的自我存在和人类存在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其女性主义观点是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混合剂。  相似文献   

13.
《红字》中的珠儿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通过文本分析,首先确立邪恶与正义,纯真与老成,神秘与存在,虔诚与反叛四组二元对立,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消解对立,从而实现对珠儿的人物形象的深层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五类:受难型、理想型、畸变型、叛逆型、社会解放型。这些女性形象在带有遮蔽性的男性话语权威的挤压下,同时代主流话语相呼应,加上女性作家自我的隐匿和回避,造成了女性形象的空洞化。  相似文献   

15.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有女性似乎都具有某种不道德的品质,她们毫无例外有着丑恶嘴脸,她们世故、虚伪、做作、贪图名利,而又愚蠢、肤浅。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贵妇,还是低贱的下层女人,所有的女人被妖魔化了。文章将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尼克视角下女性形象妖魔化的成因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词与诗相比,更具备几分阴柔气质,这与词中大量的女性形象描写是分不开的。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以男性视角出之,与男性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女性的自身写照。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某些方面又是相同的,这与男性女性无关,而是封建时代强加给人们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17.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这部发表于1926年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是作者前期创作的名篇之一,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的解构主义分析,即美丑与善恶、高贵与低贱欲念与爱怜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的分析,使我们对作品的内容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矛盾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川端康成想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媒体广告中,往往选择女性形象来宣传产品,吸引观众。就这类广告本身而言,是寓有丰富内涵的,它反映女性地位的日益提高,又展示其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受男权文化本位意识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免失真。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尤为严重。对福克纳短篇小说《花斑马》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