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一个普通范畴,内涵情景统一的本质规定,基本是一个静态的平面结构。宗白华站在现代视角,对古典意境说作出新的诠释。他认为中国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的经营布置,最终在于成就一个“有意味”的审美时空,这便是意境。意境在宗白华眼里已从平面结构变成深层结构,从一普通审美范畴变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表征,体现出中国人的哲学观和生命观。宗白华还构筑起以意境为核心的美学体系,即意境的源起、构成、内涵及产生的主体条件,而宗白华意境说的新意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张莉 《小学生》2013,(8):63-63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幼教艺术教育实践,我谈谈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感知中国画,积累幼儿审美经验1,欣赏国画,初步感受国画的意境及技法国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笔墨,情景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美妙意境。当老师简单地介绍山水风景画时,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式园林大宅"九间堂"别墅群,云集国际顶尖的设计大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了中国风格的建筑文化.九间堂,位于上海联洋社区的北面、世纪公园的东面,园区占地十点八公顷,地段优势非常明显.此建筑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全院空间精髓,打造了鲜明汉文化特色大宅院,体现了现代中式建筑风格,运用了现代建筑手法演绎了中国式传统住宅的精华".九间堂"别墅群的建筑设计风格很好的诠释了建筑的形式美法则,体现出了"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与秩序"五大原则的综合美,在此建筑设计中,中国徽派建筑元素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是惟妙惟肖,充分表现了建筑形式美学法则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现代生活中传统意境与哲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其文字精练,让人回味无穷。重视古诗教学,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古诗的含义深刻,意境深远,要学生真正感受古诗的美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范畴,分布在我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其特征是含蓄、悠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具备体会意境之美的能力.意境美应该从语言联想开始,过渡到绘画、建筑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安排不同类型的诗词,帮助小学生通过古典诗词诗句联想感受意境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舞动之美——中国艺术意境的一种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100-102,106
深得中西方文化三昧的宗白华先生从他独特的生命美学视角观照“舞”在中国艺术意境里的内涵与外延。“舞”的空间是中国哲学生生不息、玄妙无常的“道”的体现,是我们“由动入静”的幽邃之径。“舞”在中国传统艺术里有着深远的范畴,宗白华先生在实现他的意境理论构造的同时向我们揭示了大到建筑,小到印章,贯穿诗词书画中的舞动之关,给予我们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的艺术。宗先生的这一独特的审美视野拓展了我们对美的感受与欣赏角度,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艺术是经典的部分,不仅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传承下来,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使得国画更具有含蓄之美。国画之所以称为国之精髓,主要在于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力上,将中国式的审美呈现出来。国画是虚与实的同一,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更注重运用虚构的画法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使得绘画艺术作品中充满了创作者的情怀。国画艺术将创作思想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就是塑造了意境,这也是国画的生命力所在。本论文针对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表达,它与人和人性无法分离.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体现着教育的动态生成之美.教学与美学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审美教学手段,通过丰富而具有情感的英语语言材料,师生共同感受世界之多彩,感悟生命之绚丽.教育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使语言在艺术化的基础上展现了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了教学是生命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节奏是构造“主体之美”、感受“客体之美”的基础,因而也是现代美育应该研究的重要概念。综合节奏感的培养,是现代美育的现实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国画临摹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成人美术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成人美术专业的学生通过系统而全面的临摹学习,可以深入掌握传统绘画技法.国画学习中临摹教学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有助于国画再创作活动的进行,同时能加深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感悟.采取理论、实践、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成人学生在临摹传统国画作品时能真正理解到技法、构图、设色的变化和丰富性,也能从中感悟到中国绘画特有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国书法的生命和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是古代中国天文、人文交互作用而产生共性的心理需要。和谐,体现在中国书法的形态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之中,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又是一个广泛的哲学、社会学概念,探讨和谐在中国书法及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我们推进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瞬间美是自然的,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现当代的摄影师采用摄影捕捉瞬间美,而从1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的画家开始,他们通过对色彩的深入研究来表现那一瞬间的感觉.这种美的感觉来自于对色彩把握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刺激,同时注重个人感受,从而使作品色彩鲜明、丰富而富有个性.当瞬间色彩给人视觉造成印象和刺激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此时给人的意境美,将"瞬间美"变成永恒美.不管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还是现代派时期的代表人物毕加索,他们都非常注重客观色彩的处理与把握,并且将客观和主观色彩联系起来,用于客观事物之中,使主观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绘画的精神氛围,是由绘画形式所体现的整体气氛,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山水画中,曾有人把意境当作最高的审美标准或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我认为西方风景画亦是如此,画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景喻情,创造自己的理想境界,与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美.画家追求的意境形式非常多,如空灵、韶秀、混莽、苍古、荒寒、烟润等等.这些画境实际上是生命的境界.没有生命的浸淫,这些境界就不可能产生,不从生命的角度着眼,也难以破译出画境的深机绝缘,像倪云林的画给人一种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感觉,生命在寒风中萧瑟,实际上充满着盎  相似文献   

15.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录的古代诗文,均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精心选编的优秀上乘之作。这些作品,不仅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而且艺术水准极高,蕴含着众多的审美教育因素。而对古诗文中意境的深入体会正是语文教学中不可遗漏的环节和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诗文艺术之美。因此,全面深入地把握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意境所包含的美育内容,进行审美实践锻炼,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是大有作用的。一、感受生动的景象美意境能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就是它描绘了生动可感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艺坛中,吴冠中是最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装饰绘画的特点。他将工艺设计中的形式美因素和装饰绘画因素融合到国画创作中,从而形成其国画作品的审美形式特征,这一特征具有鲜明的装饰形式美或唯美倾向。传统的中国画是以笔墨、传统、文人画为主,而吴冠中的彩墨画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中有诸多可视因素,如画面中点、线、面、色彩、黑白元素的运用,并且通过聚散、疏密、强弱、虚实以及变化来丰富画面的装饰美感,表现了东方艺术特有的意境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形式美、现代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国画的特征,从表现形式来看,国画笔、墨、颜料、宣纸等特殊的工具材料决定了国画的运笔和用墨变化;国画中散点透视的构图原则,使国画的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灵活;国画中诗、书、画、印四者的统一和融合,既丰富了画面的艺术魅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国画的表现形式.这三种基本的表现特征的统一最终形成了国画特殊的审美特点:即以形写神的含蓄美、融情于景的意境美、深邃悠远的韵味美.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新月派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中英名诗<再别康桥>(Saying Good-bye to Combridge Again)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该诗体现了徐志摩从诗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新诗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诗人运用"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艺术原则,把美作为诗歌艺术创作的核心.隐喻与象征是该诗艺术的两大修辞手法.诗中隐喻性与转喻性的视觉意象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中西浪漫主义山水诗美学风格的结合,使该诗内涵隽永,意境述人,其艺术成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进步、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增长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华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之一的苏州园林,建筑布局和谐,空间巧妙迂回,植物寓意深长,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意境,使人身心愉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丰富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