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天问》研究著述不仅在数量上远逾前代,而且在质量上亦丝毫不逊于前贤.造成是期独立的《天问》研究郁勃而起的缘由:一是儒学式微与思想解放使得人们对《天问》的固有认知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二是《天问》自身包蕴广博的天然优势,使得是期诸多学科的研究不得不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三是是期学人颇有以才学自许者,而向来有"最难解者"之谓的《天问》无疑为其提供了展现才学的绝佳阵地.当然,是期《天问》研究的学者群体性格对其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此时期《天问》研究以考据为主及将考据融贯于词章、义理之中者占80 %以上;研究视阈亦颇为广阔;而且表现出相互勾连,彼此凝合的交融迹象.  相似文献   

2.
汤炳正先生在《屈赋新探》一书中,探讨了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第五篇——《〈楚辞>成书之探索》,陈述了他对《楚辞》成书的研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论据.汤先生以《楚辞释文》的篇次为依据,将其分为五组,并详细分析每组的成书年代、纂辑者等问题,虽然这一见解颇有新意,但仔细分析,尚有不足之处.本文从篇次、篇目、五组分法、“楚辞”一名、作品增补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以期为后人研究《楚辞》和汤先生的《屈赋新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考工记·轮人》中“视其绠,欲其蚤之正也”和“六尺有六寸之轮,绠叁分寸之二”之“绠”历来有多种解读,或以为轮箄,或以为牙凿孔向外侵者,或以为牙向外偏者,或以为牙毂两凿心对望相左者,或以为辐骹不满牙者.郑珍精研考工,以“绠”为轮偏出毂凿之名,具有双重词性,其子郑知同因绘为《毂辐牙合材图》,见出“绠”之具体位置所指.今学界持装辐法、蚤入牙而不满所衬垫者、向外偏出的圆框形轮辋三种解说.在自汉迄今对“绠”的解读中,郑珍《轮舆私笺》释“绠”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将“绠”定义为一种装置方法,欠妥.  相似文献   

4.
儒门六经之一的《春秋经》,是孔夫子在礼崩乐坏、世衰道微之时代为“拨乱世,反诸正”而修订的一部至为“深切著明”的经典.《春秋左传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此言其为“鲁史”.《孟子·滕文公》引夫子语云:“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如此看“鲁史”亦是“孔传”.《公羊》曰:“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谷梁传序》云:“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由此观,《春秋》乃是一部传中华之心的“麟经”.  相似文献   

5.
关于这个论题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我就不说了,只谈谈基本结论,作一简要论证.我是在六二年因受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的影响而走上研红探曹之路的.在前人思想成果的启发下,逐步弄清了《红楼梦》原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的作者和评者(批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及《脂砚重评石头记》的缘起内幕与写作及评注过程的.具体结论如下: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者石头,《情僧录》的录者情僧,空空道人,即是书中说的“增删披阅者”曹雪芹;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者脂砚斋,“脂砚先生”,“畸笏叟”,  相似文献   

6.
唐与吐蕃交往密切,二者通过战争、和亲、使者往来等,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原史籍传入吐蕃,对吐蕃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为例,对中原史书传入吐蕃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刊 2001~2003 年度转载文量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体育科教单位了解《体育》转载文的全面情况提供参考,为体育科教发展服务.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是转载文量的主要来源;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课题,高级职称者、博士和硕士的论文转载量较高,是我国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相似文献   

8.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下均简称《饿》和《赤》)作为中国新文学最早的两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作者瞿秋白本人和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对中共党史来说,它们的意义更加伟大.《饿》实际上是瞿秋白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飞跃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赤》则是瞿秋白基本完成上述飞跃后开始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前进的历史.从《饿》到《赤》,瞿秋白的思想一步步地完成了质的变化,《赤》写成的一九二二年,便是瞿秋白思想分质的界线.这一年,他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辉道路.《饿》和《赤》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现代史上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探求光明、不断前进的闪光足迹,也为研究我们伟大的党开创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荀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荀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荀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0.
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高校体育教师只有深刻领会《纲要》精神 ,努力学习现代体育知识 ,正确定位自身在体育课程中的角色 ,才能成为大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者 .  相似文献   

11.
第四讲:方笔与圆笔 在风格多样、规模宏大的魏碑体系中,其基本用笔方式不外方、圆两种.康有为《广义舟双楫》:"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在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总体来说,魏碑作品中以方笔为主者居多,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元怀墓志》、《鞠彦云墓志》等.因此,方笔的训练是魏碑学习的重中之重,须下大工夫.方笔虽重要,但并非唯方笔是求.魏碑中又有主用圆笔的作品,如《郑文公碑》、《石门铭》、《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还有方圆并用的作品,如《张玄墓志》、《崔敬邕墓志》、《元略墓志》等.故于圆笔学习,亦须用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宋玉《对楚王问》中的关于楚歌唱和的问题.通过对其音乐的研究,文章认为:其演唱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其歌曲性质属于先秦楚国民歌;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曲调由低而高,唱者与和者先在嗓音音高方面进行了比较,而"引商刻羽"的转调行腔描写,则是两者演唱技巧的比较.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文章认为:宋玉的楚歌唱和描写的喻义在于,说明自己既有极高的天赋,又有深厚的后天修为,而所谓的"遗行",就是自己的"瑰意琦行"的人生追求,不能被士民众庶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四史提要》、《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史籍举要》等很多书都认为《梁书》、《陈书》中纪传末题陈吏部尚书"姚察曰"的纪传系姚察所作,题"史臣曰"的纪传系姚思廉补作.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早应纠正一下.考《梁书》纪传后题"史臣曰"者共27篇,题"姚察曰"者共26篇,故传统观点认为姚氏父子费力大略相等;考《陈书》题"姚察曰"者2篇,余皆题"史臣曰".传统观点即认为《陈书》基本为思廉独作.这都是想当然,或受《旧唐书姚思廉传》的影  相似文献   

14.
刘知几《史通·论赞》云:“《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并明确指出了“君子曰”在全书中的作用:“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若贤愚共了,固无俟商榷.丘明‘君子曰’者,其义实在于斯.”通观《左传》,其“君子”之议论达八十三处之多.其中标明“君子曰”者四十四处,“君子谓”者二十二处,“君子是以知”者十一处,“君子以为”者六处.其称略异,其义一揆,均系著者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描写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褒贬,直接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似可称为著者之“主观评价”,乃《左传》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著者对那些历史事件、人物的翔实记述,冷静记载,则可称之为著者的“客观叙事”.客观叙事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使  相似文献   

15.
郑重声明     
《地理教育》2012,(4):63
1《.地理教育》所刊载全部内容版权为本刊所有。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复制。凡给《地理教育》投稿者,视同遵守以下约定:《地理教育》发表的各类作品,视同投稿者同意编辑部在未来各种纸质版本、数字  相似文献   

16.
曹进  侯晓蕾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122-128
文章介绍《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2019)——教育技术》并予以简评.该《年度评论》涵盖多位专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收录的文章囊括第二语言(L2s)及第二方言的研究或评论,聚焦教育技术、语料库语言学与二语习得(SLA)三者间的关系、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二语习得语用、数字话语和数据挖掘以及为探究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习贡献而开展的实证研究等.评介审视了《年度评论》中五大主题的基本内容和亮点,结合当下新文科、新师范建设指出了《年度评论》中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借鉴与启示意义,认为《年度评论》中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角,对学科融合发展新生态、教育技术发展新生态和文理交叉新生态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应有尽有。尔后马、班作史,记事、记言,记载过去事迹者称为史,记载食货、职官、礼乐、地理、兵刑者则曰志。《禹贡》为唐虞之志,《周礼》为成周之志。宋.郑樵《通志.总序》曾援引江淹语:"修史之难,无出于志"。正史从宏观着眼,从大处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许多老师讲《陈情表》时,总喜欢引用苏轼的一句话作为导引,“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几人在教这篇文章时,能把学生教得下泪啊!这里固然有教师的功底问题,但恐怕最大的问题,还是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有偏颇.老师们或囿于考试的压力,或囿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或囿于词句难懂的障碍,临到要引导学生追踪心志、品读情怀时,就浅尝辄止、虎头蛇尾了.这样一来,文言文中凝练的人文思想,丰富的人情物态,深刻的文化内涵,往往就得不到深度研讨和切实感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阮刻本《周礼注疏》为底本,以文渊阁本《周礼注疏》为对校本,对《周礼注疏.夏官》部分逐字校勘,发现文渊阁本有许多可订补阮刻本之讹误者。现摘出八条,列举如下,以见文渊阁本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