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物也有酸性与碱性之分 我们已知道人体中各部分体液中的pH值都有酸性与碱性之分。例如,胃液是酸性的,正常状态下,人的血液和脑脊液为弱碱性的等等。那么,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营养的食物是否也有酸性与碱性之分呢?它们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醋不能帮你的事1.醋不能调节血液酸碱值。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呈弱碱性(约为pH7.4)。国外曾有少数研究发现,血液偏碱的人身体比较健康,而偏酸的人可能罹患疾病风险比较高,但这些只是初步的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证实。不少人每天喝醋养生,是因为相信醋在口感上虽是酸性,进入人体却为碱性食物,所以能调节血液的酸碱值,让人不容易生病。但是,改变血液的酸碱值,真的能靠吃某些食物就能办到吗?目前根本找不出科学根据证明这种说法。西方营养学认为,人体自有机制维持血液的酸碱值平衡,牵涉复杂的酵素作用,恐怕不是只靠吃某些食物能改…  相似文献   

3.
食物也分酸碱性食物可分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两大类,所谓酸性和碱性食物,并非由口感或味觉来识别,主要是以食物被机体吸收氧化后所蕴含的化学元素来作为鉴别的依据。大凡含氮、硫、磷等非金属元素较多的为酸性食品,而含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则是碱性食品。并非味道酸的就是酸性食品,比如醋是酸的,柑、梅、杏等水果也是酸的,但它们非但不是酸性食品,恰恰相反,却是典型的碱性食品。又如粮食、糖果、糕点、鱼、猪肉及其他动物肉类等,则不是碱性食品,全都属于酸性食品。为什么说碱性食物有益儿童健康健康人体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应呈…  相似文献   

4.
《师道》2011,(5):58-58
爱好甜食的人 对甜食感兴趣的人要注意多摄取钙质和维生素B1。其奥妙在于.甜食为酸性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产物为丙酮酸、乳酸等酸性物质,会增加血液的酸度.人体为维持酸碱平衡,惟有用大量钙质来中和酸性成分,导致钙质大量消耗.埋下佝偻病、近视眼等疾病的祸根。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食物的酸碱性知之不多 ,甚至时常有错误的认识 .如从食物的字面上来断定其酸碱性 ;劳动和锻炼后吃错食物 ,造成危害 ;食用不当影响智商 ;孕妇乱吃食物不利优生 ;等等 .因此 ,认识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什么是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 ,不能从字面上或想当然地去认识理解 .如柠檬、酸梅、葡萄、柑橘不是酸性食物 ,而是碱性食物 .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 ,要根据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后体内的“残渣”性质来判断决定 .酸性食物含硫、磷、氮等非金属元素较多 ,一般指的是…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清剂”.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6,(3X):7-7
过去认为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与过理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食用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会在人体内形成酸性物质,故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则是“碱性食物”。维持膳食的“酸碱平衡”,能使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糖和煮熟的肉、鱼、蛋、大米及面粉等,因为偏酸性,都属于酸性食物。吃得过多,血液不能保持正常的酸性和碱性,会出现身体疲劳、手脚发凉、记忆力差、睡不好觉等症状。因此,小朋友吃饭不能偏食、挑食,要多吃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喝点淡茶,这样,血液酸碱平衡,身体会更健康。  相似文献   

9.
近来,有关“酸碱食物”和“酸碱体质”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实际上,这里说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并非吃着酸的属酸性、吃着涩的属碱性,而且吃多吃少基本影响不到人体的酸碱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在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进餐,是保证幼儿以正常状态吸收食物营养,从而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现代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主副食也都有较大改观,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充满人们的餐桌,人们对蔬菜、杂粮等摄入偏少。科学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富含磷、硫、氯等成分的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食物”。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  相似文献   

11.
人体在生长、发育、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过程中,所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食物。而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把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将它输送到淋巴组织和血液中去,以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不宜骤停人体在进行运动时,肌肉中就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由肌肉进入血液,会和血液中贮存的一种碱性物“重碳酸盐”起中和反应,变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既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的“中性盐质”物质。血液中酸性物质和二氧化碳增多之后就会...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最怕的是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较常见的是病毒感冒。幼儿高热不退,且热度时有反覆,病程连续几天,常弄得成人束手无策。据我平日的观察,一些看上去健壮结实的孩子极易生此病,这与平日的饮食结构很有关系。食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酸性食物,如动物肉类。一类是碱性食物,如蔬菜等。而那些貌似强壮胖乎乎的孩子就喜欢吃酸性食物,如鸡腿、烤鸭、拆烧、鱼虾;不喜欢吃碱性食物,碗里有一点青菜也要拣出来。人体内过多摄取酸性食物,给病毒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14.
酸性食品与食物的酸味是两回事。一般说,糖类、谷类(大米、面包、面粉)、肉类(牛、猪、鸡、鹅等)、鱼贝类(牡蛎、鲍鱼等)、蛋类、啤酒等,均为酸性食品,而疏菜、水果等则是碱性食品。如果能经常使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适量地配合食用,就可使体质酸碱中和或表现为弱碱性,对健康十分有利。否则,过多地吃酸性食物,容易使幼儿血液酸性化,引起疾病。轻者手脚发凉、易感冒、皮肤脆弱、爱哭、易受惊;重者则影响脑和神经功能,引起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15.
在人体微量元素的分类中,铅和镉都属于有害元素。随着工业的发展,铅镉排入环境的量逐年增加,排入环境中的铅和镉通过空气、水、食物、烟草、饮料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采用直接稀释方式处理血液,并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标准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血液铅镉分析仪作为分析仪器,直接测定血液中铅镉含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人体组织细胞必须处在合适的氢离子浓度范围内,才能完成它们的正常生理活动。在生命活动的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体内不可避免地不断生成大量含酸性的代谢产物和少量碱性产物,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随食物或药物进入体内。但是,正常人体内含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和比值,体液(一般分为细胞内液、组织间液和血浆)的酸碱性(PH值)总稳定在一定范围以内。例如,人体内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血浆的正常PH值为7.35~7.45。如果血浆PH值低于7.35,就会出现酸中毒,高于7.45,就会出现碱中毒,严重的酸中毒(PH<6.9)和碱中毒(PH>7.8)都将危及生命。人体是如何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的?原来,缓冲溶液起了重要作用。体液中存在多种酸碱缓冲体系,并且组织间液和细胞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人们比较注意饮食上的营养搭配,却忽视了餐桌上的酸碱搭配、殊不知,酸碱搭配不合理,对身体健康权为不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于偏爱酸性食物的人,身患多种疾病;而常吃碱性食物的入,患疾病的机会则较少.这是因为人体有酸性和碱性体质之分,理想健康体质的酸碱度为弱碱性,其PH值为6.8~72,这样的肌体免疫力强,生病机会少。如果食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就会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体内的激素分泌、神经调节及脏器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容易出现头晕、失眠、食欲下降、易疲劳等症状,并由此而诱发出其他疾病。在…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人们比较注意饮食上的营养搭配,却忽视了餐桌上的酸碱搭配。殊不知,酸碱搭配不合理,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于偏爱酸性食物的人,易患多种疾病;而常吃碱性食物的人,患疾病的机会则较少。这是因为人体有酸性和碱性体质之分,理想健康体质的酸碱度为弱碱性,其pH值为6.8~7.2,这样的肌体免疫力强,生病机会少。如果食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就会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体内的激素分泌、神经调节及脏器功能都受一定程度的抑制,容易出现头晕、失眠、食欲下降、易疲劳等症状,并由此而诱发出其他疾…  相似文献   

19.
营养佳品———海带在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大致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人体要保持健康,就需要使身体始终保持中性或弱酸性。如果人体内酸性偏重,就会发生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脑溢血和糖尿病。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肉类、蛋类都属于酸性食品。而海带则是最典型...  相似文献   

20.
防止低血糖     
就像一部机器在工作时需要动力驱动一样,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需要血糖作能量。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和肝脏。正常血糖量应为每100毫升静脉血液含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