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心理结构是一个以积淀着的审美经验为核心内容,融合着潜意识和显意识,统一着历时性和共时性,交汇着感性和理性,渗透着情感和认识的整合体。它是审美意义上的“图式”(皮亚杰)和“完形”。休谟描述为“心的特殊构造”,黑格尔称之为“心灵的定性。”它是审美的中介。本文试图对这个整合体的层次结构、功能和基本要素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意境为核心,从文学史和诗词理论等方面列举大量例子详细地说明意境的演变过程及意境的内涵和结构.  相似文献   

3.
所谓审美心理结构,就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状态。从中学生整体的心理结构来看,德育培养的是道德伦理结构;智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结构;体育培养的是体魄体质结构;劳动教育培养的是实践技能结构;美育培养的则是审美心理结构。这五种结构是按党的教育方针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建立的,缺一不可。美育担负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完成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导向与建立,从而达到美育的根本目的。中学生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心理  相似文献   

4.
祝建凤 《学语文》2004,(6):19-19
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审美的主体,而语文教材本身应该是审美的客体。教师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大量的“美”的因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学切入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蕴藏着大量的“美”的因素,甚至许多议论文、应用文(如书信、广告、对联等),  相似文献   

5.
艺术批评的审美心理结构李满创作与欣赏活动各需不同的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基础和前提。艺术批评是性质上不同于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另一种心理活动。它须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基础和前提。艺术批评的审美心理结构亦由元素系统、能力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批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构建中,音乐教育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主要是它的审美功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审美心理和教育心理的有机交织、融合,在完整统一的网络中运转,是音乐审美教育任务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研究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对于认识和把握其特点、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艺术感知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非认知性的、带着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反映,是文学创作者对现实客体的独特的把握方式。文学创作者对生活的艺术感知是文学创作的起点和条件。而文学创作者之所以有艺术感知,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学实践中逐渐建构了一套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深层意识系统,它由一些复杂的心理因素整合而成。笔者认为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气质特点,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审美心理定势等。审美心理结构决定着艺术感知活动的发生,只有当具有审美价值的刺激信息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建立了同构关系,这一信息才会在主体心理结构中产生感知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创作动机与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结构储蓄的巨大能源是创作动机的内在因素,而外界信息刺激仅仅起一个引发作用.由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刺激,创作主体作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见,审美心理结构对创作动机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女作家纷繁绚丽的审美文本背后,潜藏着需要集中透视阐释的审美心理。文章从女性审美心理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女性心理——女性审美心理的基石,女性意识——女性审美意识的核心,文化和社会力量——制约女性深层审美心理的关键,来构建当代女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框架。这可为女性审美活动价值的"重估"和女性文本的"细读"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代书法尚“势”审美理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社会背景,它与汉代人与自然的亲和、人与人关系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改良,以及南北文化的大融合之后,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巨大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要的一点即倒重于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培育和建设,它包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丰富的内在情感以及透彻的理解力。这几种能力即各有特性又相互渗透和融合,共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审美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它们的共同构建和发展,当以上几种要素达到自由和谐状态时,审美愉悦就产生了,对审美能力的培育,既应注意对世界一般知识的教育,又要引导学生到自然、社会、艺术中去体验感和生命的运动形式,感和变化万千的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审美心理结构 ,就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 ,多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我们知道 ,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它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 ,他们是一个个具有纷繁复杂心理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对教材的阅读和接受不是被动的感知 ,而是以自己的心理状况为依据 ,有选择地吸收。这其间动用了包括情绪感受、逻辑领悟和联想、想像的激发等多重因素在内的心理活动。所以培育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培育 ,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敏锐的感知…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中美的声音内涵是丰富的,在稳定的气息支撑下,音色的美感体现在各个方面,涉及到声乐作品的意境、技巧、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歌者利用丰富多变的音色展现声乐演唱的艺术之美。声乐艺术中的音色美需要有稳定的呼吸给予支持,需要歌者具有良好的共鸣控制,同时还需要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达以及自身情真意切的情感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体现声乐艺术中的音色美,才能更全面的诠释音乐作品中音色色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一致性审美选择与贯注,与本民族相对稳态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体现为多方面因素聚合立体化建构;审美作为民族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内容,则受到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论述数学审美心理的基本形态、作用,剖析数学审美心理结构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喜剧心理学的角度,对元代白朴的代表作《墙头马上》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了探讨。具体论述该剧在观众(读者)审美心理流程中的四种心理因素的基本特征:既奇且新的审美感知,激烈碰撞的审美记忆,出乎其外的审美思维,异质同构的审美情感。并指出这四个方面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各有自身的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一个喜剧性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对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人的创造精神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审美教育同发展个性心理、净化精神世界和开发创造智能的关系与作用的分析中,阐述了它在完善人的人格心理结构方面的特殊功能,说明在学校和学科教育中要丰富学生的审美创造心理,使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卓见成效,就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的培养,必须在优美的课堂环境中和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情绪氛围下进行,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当今急需树立的教育理念。怎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具有美感,本将对此及其精神实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但古诗的艺术魅力依然不减,古诗因有情感和人性的相通才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古诗是抚慰心灵,治疗现代明病症的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片绿洲,掌握欣赏古诗的技巧,会使人在新世纪享受更自由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20.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