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辅导"不是"上课"。"上课"和"辅导"最大的差别是:"上课"是以知识或观点为核心,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或接受观点;"辅导"是以组织学生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感受或体验,从而有自己的感悟。"上课"与"辅导"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设计思路不同、课堂组织形式不同、课堂中教师"回应"不同、学生的课堂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靳老师的教学已经超越了这一过程,走向了更高境界。上课初始,靳老师并不急着进入课文的教学,而是和学生进行交谈,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进入了课堂。[片断一](《两小儿辩日》实录)师:刚刚见面,彼此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辨别真假。(1)我叫靳家彦;(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3)今年60岁;(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6)今天我…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发现一个女孩子上课总是不抬头,也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上课,我有意请她发言,她还是一脸茫然。等了几秒钟,不见她发言,周围的学生可急坏了,纷纷举着小手抢答,有几个胆大的孩子干脆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运用“趣味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导语要“激”趣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节课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有一节立体几何课我是这样导入的:上课铃响过之后,我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还在激烈地争论着,完全不知已上课了。面对这种场面,我没有像从前一样强行制止,而是冷静地在教室里巡视了一圈,一方面提醒学生已经上课,另一方面了解学生谈话的内容,同时大脑也在迅速地进行思考。由于有了很长时间的尝试和锻炼,这时我…  相似文献   

5.
那是刚开学的第一课。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就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安静、木讷地坐着,表情冷淡。别的学生都还没从课间的喧闹中进入上课的状态,而他早就摊开书,趴在桌上翻弄一块橡皮。乍一看,我觉得这个孩子还真是有积极学习的兴趣,可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6.
我曾到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听课。这个班级的最后一排有张课桌,课桌边单独坐着一位男生,这个学生粗看衣服整洁,眉清目秀,但是上课了竟然有书不拿出来,有作业本不用,却旁若无人地玩着纸飞机。我就坐在他身边听课,忍不住提醒这位学生说:“上课了,快做好准备。”前面的同学马上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他不算的。”我忙问“什么不算?”同学答:“我们老师都不去管的,只要他不影响上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万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二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差,究其原因是上课经常开小差。近几个月,我上课时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特别是上语文课和英语课时,听着听着就想东想西去了。结果老师讲的很多内容我都没听懂。有  相似文献   

8.
孙秋杰 《辅导员》2010,(6):21-22
那是刚开学的第一课。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就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安静、木讷地坐着,表情冷淡。别的学生都还没从课间的喧闹中进入上课的状态,而他早就摊开书,趴在桌上翻再一块橡皮。乍一看,我觉得这个孩子还真是有积极学习的兴趣,可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9.
教了几年的英语了,说心理话,作为一名任课老师,平时跟学生接触较少,缺少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太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对那些纪律差的学生,我更是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我很少让他们发言,只要他们不吵闹、不影响我上课就行。偶尔让他们发一次言,也  相似文献   

10.
—天,上社会课前我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跑去隔壁六(1)班借书。原来,学生为了偷懒省事,上课连书都不带,需要时就向别人借。当时,我恨不得立即不让这几名借书的学生进教室上课。但此时,我并没有这样做,既没有严厉地批评,也没有上前制止。等到社会课下课以后,才微笑地对这几位借书的学生说:“老师猜想,你们之所以不带社会书,是想尝试一下,光靠听讲能不能把书上的内容记住。是不是?那好吧,把你们今天上课听到的内容说给老师听听,怎么样?”几位学生听了脸红了。当天下午放学以后,我正准备备课时,发现在我的备课本里夹着一张小纸条,…  相似文献   

11.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12.
龚文静 《班主任》2013,(5):26-27
陈翔(化名)初中时就是班上出了名的“火药桶”——脾气暴躁,只要有一点不合他的意,他就大发脾气。上高中以来,他已出现过两次情绪失控。为此,我做了大量工作,虽然他大有进步,但也难免反复。这天数学课上,因刚考完试,学生们纷纷议论着考题,数学老师提醒了半天,大家仍没有安静下来。这时陈翔低声说:“上课嘛,上课嘛。”意思是叫老师不要管其他学生,直接上课,老师却说:“大家不安静下来,我怎么讲课?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尽量使批评和惩罚变得温柔、巧妙,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健康地成长。我曾以这样“惩罚”一位上课随便讲话的学生,我对这位不遵守课  相似文献   

14.
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准备好一块“橡皮擦”。这不,班级日志上写着,晨晨上课被教数学的周老师批评。下午放学,我找晨晨了解情况,他不服气地说:“周老师故意找茬儿,我上课根本没睡觉,她冤枉我了……”我耐心等他把话说完,然后问他:“你是不是还生周老师的气呢?”他拗着头说:“有一点儿。”何止有一点儿,我看得出,他的抵触情绪还很强烈。如果不及时将他的情绪加以疏导或排遣,肯定会影响他的学习。怎样让他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件事呢?我想了想,对他说:“其实你也很在乎周老师对你的感觉,不想和老师抵触,是吗?”他点了点头,表示接受我的看法。我…  相似文献   

15.
刘涛 《山东教育》2003,(13):20-2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双凤奇案》,被剧中的一次次审案所震惊。县官惊堂木一拍,大喊一声“升堂……”的场景,我不由地想起现在的课堂教学来。现在的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伴随着上课的铃声,疾步走上讲台,大喊一声“上课”,下面紧接着就是学生们喊:“老———师———好!”虽有的老师提前进了教室,也是先在教室里巡视,等上课铃声响后,再走上讲台喊“上课”。其实,老师一句“上课”,用以表示这节课开始了,看似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教师一声“上课”,实际就在无形中确定了师生的角色关系,我是教师,你是学生,下面就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  相似文献   

16.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课,学生们就纷纷来告状,说小鑫和同位因为打架被叫到了德育处。果然,不一会儿,两个学生脸红脖子粗地带着打架的余火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着我来“发落“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我站在讲台上,沉思片刻,对他们说:“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你们愿意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刚被任命为班主任时,我内心非常激动,总想着大干一场,把我的班级打造成优秀班级。开始时班级井井有条。可好景不长,没到半个月,就有各种事情发生,学生吵架打架,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等。开始时我对这些总是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可是他们一次次犯错,使我只要碰到这些突发事件,都难以控制情绪,只要学生来告状,我总是在全班面前进行教育。渐渐地,班里大小事都有学生来告状,好像都在等着我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以来,我们评价一个教师上课好坏的标准是课堂的安静程度。如果听到哪个教室里有讲话声,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诚惶诚恐,担心学生大乱。这种对学生声音的惧怕心理,深远地渗透到基础教育的管理理念中,管理层会通过纪律压制,班主任会通过精神恐吓,任课教师会通过出离愤怒,来对抗学生不同声音的产生,因而在无形中诞生了"好课"的最高境界——某某班上课纪律好,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响声。对此,我常常反思,难道有声音的课堂就是不正常的吗?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爱在师生关系中具体表现为亲近感、期望感和理解感。亲近感——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有一位中学特级教师在做过癌症手术后不久,就挣扎着练习走路,她100米100米地增加着。她说:“我每走一步,就靠近我的学生一步,心里就荡起一层新的喜悦。”终于在开学的那一天,她又回到了学生当中,藏起了病假条去上课。同志们劝她休息,她说:“没关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生存在"害怕"作文心理。因此,我一直在作文教学方面努力实践,寻求各种有效的路径,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改变传统作文课的上课模式等方面来探讨转变农村中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