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维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高等教育近代化看中国高教改革黄福涛从17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分析和比较西方主要国家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阶段行进、类型特点、途径方法等,不仅能够解决教育史中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西方传统大学如何通过改革演变为...  相似文献   

3.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西方近代化的示范带动和武装侵略下艰难启动的。整体来看,中国在19世纪争取实现近代化的机遇有两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属于"后发外生型",即在外力强制和压迫下的被动变化过程,是20世纪20、30年代从西方移植并加以重建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少借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当时整个中国正处在一个缓慢的近代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近代西方高等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传统、学术生存背景,以及倡导者的经历、品质,同时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雏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清末,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诱发了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萌芽,一批新式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的纷纷创办,这不但冲击着科举制度束缚的传统高等教育,而且开启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学位制度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为其施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作为高等教育学习西方的理论成果。壬寅癸卯学制第一次把新式高等教育纳入到近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使高等教育近代化在制度层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学位制度在发展壮大的新式高等教育肌体上萌芽、发端,逐步本土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追求近代化的途程走过了三大阶段: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清政府的自强新政,都没有超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范围,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萌芽阶段;从康有为领导戊戌维新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尝试阶段;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把科学与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仍然是追求生产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深入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有注意到的也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中,一些先进的西方思想传入中国.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救亡国家的道路,引进西方的知识,西学传入中国的过程十分漫长且艰难.在19世纪末期,才有先进的西方思想传播进入到贵州,之后贵州的近代化留学教育就此开启.贵州近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留学生的派遣与当地书院的发展,留学生学成归来也对贵州当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前 5 0年 ,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激烈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北京 ,即使在辛亥革命后也仍然继续保持着它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地位 ,而同时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北京的这种历史特点在书业发展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方面 ,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古旧书业 ,并没有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而消亡 ,反而在一定阶段又呈现出上升趋势 ,形成了动荡与复兴起伏交替的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 ,与近代文化相联系的新书业 ,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城市的近代化过程 ,开始崛起并有了较大发展。本文只就 2 0世纪上半期北京书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夏泉 《江苏高教》2004,(4):115-118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形成与发展,缘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导入,同时打上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印记。一方面传教士在澳门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西式大学——澳门圣保禄学院、圣若瑟修院,另一方面又撰写了早期几部介绍西方高等教育的专著。19、20世纪之交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时期,清政府以西方大学为蓝本,颁布新学制,设立学部,建立了一批早期大学堂,近代教会大学也纷纷创建。西方高等教育的传播,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西方大学的自治传统对办好当今之中国高等教育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同在 1 9世纪四、五十年代 ,封闭的国门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炮舰所打开 ,两国都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 ,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 ,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 :日本的现代化取得成功 ,并最终脱亚入欧 ,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巨人。而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则几度成为被侵略和掠夺的主要对象 ,虽然今天的中国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与日本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就社会现代化来说 ,我们已大大落后于日本 !仅就高等教育而言 ,1 960年 ,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就达到了 1 4 .2 % ,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① ,而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仅…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学者Ruth Hayhoe(中文名为许美德)通过四十余年的广泛研究,把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推介,为西方学者了解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桥梁和窗口。在不同时期,许美德先后关注中国书面语改革和课程现代化、主张在国际合作中倾听中国声音、聚焦中国大学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等,把中国教育家和大学承载的文化特色介绍给全世界。许美德的研究,为中国大学更加自信地参与文明对话、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理性看待西方学者学术观点,提供了镜鉴之思。  相似文献   

14.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刘海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张亚群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答辩时间 2000年9月 22日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近代科举考试变革与新式高等教育发展的消长互动关系作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引言和正文6章。第一章考察分析科举制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形态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各国开始了货币近代化的历程。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朝野人士就货币改革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近代化货币理论的认识从肤浅到渐趋完善,给后来中国政府的币制改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新中国成立,现代高等教育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提升。在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型时期,中国教育在面临了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的交锋之后该做怎样的选择,该时期山东基础教育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山东是齐鲁化的故乡,它在转型时期的发展特点不仅反映了山东教育发展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高等教育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提升.在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在借鉴和融合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基础上所形成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通过其在北京大学实施的改革举措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确定了一种范式,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的中国大学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精神传统,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了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转换。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在国际化的前提下继续深化自我的内涵。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的自学考试,面临着:一、在全球化视野下如何拓展自己的内涵;二、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实现知识内涵的转换;三、如何解决学历考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中国高等教育走出矛盾与困境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