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浙闽丘陵区自然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成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5):42-43,61
浙闽丘陵区是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自然灾害以台风和风暴潮为主,灾害突发,并发,群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区内灾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浙闽兵陵区自然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发现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汛期暴雨日数与旱涝等级有很好的吻合.地震灾害在1668年以前,多发生于郯城、临沂、莒县和费县、蒙阴等地,震点分布较分散,1668年后多出现于沂沭断裂带以东地区,震点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自郯城至莒县的带状特点;1970年以后的现代地震,主要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上.地质灾害主要伴随洪涝、地震灾害发生.在综合临沂市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叔鹰 《铁道师院学报》1997,14(4):33-39,47
本文讨论了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并重点阐述了12个基本灾害类型的特征、致灾机理、区域分布、灾情和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应对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从灾害学社会脆弱性视角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解读有利于发掘其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和社会性.在耦合灾害学社会脆弱性理论及农业自然灾害特性的情形下,探索农业自然灾害各主体的行为内容及运行范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政府、市场及农户个体的“三维”主体联合行为路径安排,并根据各主体内容提出了提高农民灾害风险认识,积极构建相关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微观组织并监督履行好相关管理职责,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需求的引导工作和丰富农民自然灾害损失风险的应对手段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管理水平,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次数多种类多,且以水旱灾害为主,灾害集中分布在苏、松、常、镇、杭、嘉、湖地区。自然灾害频仍既与长江下游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复杂的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明清时期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以及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甚至缺乏,因此,有必要剖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表现及成因,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请客送礼,卖官鬻爵,权力赎买等不良官场文化,是商业贿赂滋生的根源,官商勾结等不良商业文化。直接推动了商业贿赂的盛行,重农抑商、重士贱商。对商业贿赂认同的不良社会文化,对商业贿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经济权利、生活条件等基本社会权利方面不平等的社会体制缺陷,为商业贿赂的频发提供了“保障”。防治商业贿赂应治理吏制腐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确保社会基本权利的实现,扭转社会对待商业贿赂的不良心态,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氛围,德法兼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课题调研情况陕西“东大门”渭南市,因其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被称为“秦东”,辖渭南、澄城、蒲城、韩城、华阴、华县(华州区)、白水、富平、潼关、大荔、合阳11个县市。秦东地区明代自然灾害频繁,整理研究秦东地区在明代的自然灾害,分析旱灾、水灾、地震、虫灾等发生的频率、特点及影响,可以为当今秦东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课题组先后到访各地方志办公室,查阅资料、梳理分析秦东地区在明代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影响及灾荒的救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现象.原因有:两个“刺激”、一个“压力”、一个“错觉”、一个“素质”:各种腐败现象的刺激;利益分配不公的刺激;社会发展速度造成的压力;社会道德失序造成的错觉;民众自身的综合素质.搞清原因是解决问题并确立对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的特征,提出建设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和则”、“合则”与“谐则”共存,“和度”、“合度”与“谐度”合一,纵向协调、横向协调与政策协调集成为一体,减灾资源高效利用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以此加强辖区减灾区划、立法、规划、风险管理标准、规范、指标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物资储备、应急行动、救灾救济能力建设。据此,提出中国各级政府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局”,下设减灾法规、信息共享、科技、应急管理、应急行动、物资储备、救灾救济、装备管理等部门。在此基础上,明晰并完善辖区现有的气象、海洋、地震、地质、水旱、生物、火灾与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预警、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安全感普遍降低、情绪情感休克麻木、心理行为障碍、精神崩溃和自杀倾向四个方面的问题。应从为灾区儿童搭建安全依恋关系、让他们融入同伴群体、进行艺术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使其能解答儿童的心理困惑、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并跟踪观察和强化辅导等五个方面给予疏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洪涝灾害加剧的社会因素分析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洪涝灾害增长的社会因素:环境的改变,人类掠夺性垦殖活动,防洪工程的修建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南共青团的自然构成是指团员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构成是指团员的知识结构、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因素。1920—1927年的湖南共青团,从自然构成上来讲,它经由了团员年龄逐渐减小、女性团员逐渐增多的一个转变过程,团员的地域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就其社会构成而言,又是以学生和工人为主,农民和其他职业人员占的比例始终都很小。湖南早年共青团的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对其组织的建设和工作走向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书·帝纪》中记载了大量的灾异现象。这些灾异数量众多、类型不一、分布不均,对西汉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统治者们应对灾异,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对灾异的记录和各种赈灾措施的施行反映了西汉社会的民本思想、附会思想和经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成为近代城市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灾害自身具有的主、客体特征以及城市承灾能力的差异,灾害对城市衰落的影响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耕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稳产趋向,这与一般认为的精耕细作体系下农作产量水平日益提升的认识之间存在显著差别。通过对传统农耕技术的整体考察,特别是其中减灾技术与农耕生产技术之间作用关系的论述分析,厘清了减灾技术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发展的技术根源,也进一步讨论了传统农业技术减灾趋向的社会经济原因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明代辽东自然灾害频繁,其中水旱灾害次数多,破坏性较大,给辽东军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辽东地处东北边疆,在军事上对明朝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明朝政府十分重视辽东地区的救灾工作,采取过蠲免、赈济、中盐、暂开海禁等多种救治措施,但重救灾轻防灾的做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粤东客家地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地,是世界上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其地理条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体,自然灾害频发,由于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其灾害的社会救助机制和方式特殊,加强对近代粤东客家地区灾害的社会救助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构建灾害的社会救助机制,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乐山市的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乐山市自然环境特点入手,分析乐山市自然灾害具有灾种多,频率高,叠加强,损失大等特点,提出了乐山市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