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改革张光斗21世纪即将来到,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科教兴国”的号召,高等工程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由于:许多工程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许多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更依靠创新的工程科学技术,新的国家安全的挑战,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迫切的公共健...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对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鉴于过去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侧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训,今后的重点应转移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上,从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制定出能力培养大纲,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出检验标准和考核办法,逐步形成高等工程教育能力培养的新体系。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突破呆板的统一教学计划,采用学分制,按能力要求来确定知识结构,用各种最佳的知识模块来培养人才,以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优势。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做好学习重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高等工程教育考试改革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工程教育的“实学”特征出发,论述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应找回工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必须改革当前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考试的形式、内容、方法,并对高等工程教育考试如何改革、如何实施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研究、制定加速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对策,我们根据省教委的部署和要求,对全省15所高等工科学校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我省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一、成绩可喜,问题堪忧近几年,河南省的高等工程教育正在加快发展,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现有普通高等工科学校15所,其中本科8所,专科7所,占河南省高校总数的30%。普通高等工科本专科毕业生数1980~1985年平均1698人,1986~1990年平均4612A,1991~1995年平均7992人。1995年,工科招生规模达到14723人(其中本科生占47·80%),占高…  相似文献   

5.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课程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是当前工程院校重点研究课题。我们的改革就是把非机械类工程专业所需要的机械工程方面的教学内容组织到教学中去 ,并且把有关内容有机地融会成一门符合科学规律、符合认知规律、符合教学规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基本任务的专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训练。高等工程教育以工程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服务对象。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学科属性、对象属性和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特殊要求。 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部分,这些教学内容不是概念、原理、方法和规则的简单总合,而是由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完整系统。工科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改革,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一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高等工程科技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有很大发展,到一九八三年,共培养了一百四十三万高等工科学校毕业生,许多人成为工业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的骨干。但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同四化建设的要求以及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工业产品和工程科技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使国家富强起来,必须使工业产品和工程科技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程教育力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浔江 《邵阳高专学报》1997,10(2):151-153,193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强大生产力,必然促使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和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工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条客观规律。高等工程教育面向工业和社会的发展,既是工业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工程教育自  相似文献   

10.
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构成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水平结构。它和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地区布局结构等一起,形成高等工程教育的完整体系。水平结构在高等工程教育的对外适应性与内部合理性之间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它和专业结构一样,是涉及高等工程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水平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水平、规格及其比例等方面能否真正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能否适应九十年代经济振兴时期的需要。这是讨论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感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简要地谈几点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看法。一、高等工程教育为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无尽动力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 ,一部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 ,也是科学发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相互推进的历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科学发现推动了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原理 ,工程科技则把科学原理变成了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工程科技架起了科学发现与工业发展之间的桥梁 ,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高等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12.
工程学是数学与自然科学有目的地应用于生产实际的科学。高等工程教育是面向工程技术的教育,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31,自引:21,他引:31  
阐述了实践教学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高等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文章着重强调高等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前提和依据,井对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工程环境、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到测通所、核试验基地21所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就继续工程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受到了各单位教育训练部门的热情接待,对调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共46人参加),并对另外38名科技人员进行了调研。参加座谈会的有:科技领导干部(21所科技委主任林俊德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师张殷龙)和在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有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十多天的调研活动安排得很紧凑,收获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矿类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采矿类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为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拓宽了专业面,对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培养计划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明确了调整改革的原则和实施的措施,对采矿类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动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工程教育产生的背景、重要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的主要格局,研究认为当前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正朝着树立大工程观、回归工程实践、加强国际互认体系建设等方向发展,并提出了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产生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了应付这种挑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其适当的对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了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需要作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1980年6月10日~12日,西安交大史维祥付校长、南京工学院齐康付院长和我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1980年欧洲工程师培养研究委员会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在社会中和为社会的工程师教育”。会议是由欧洲工程教育学会主办,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在法国德斯坦总统关怀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五百余人。会后,我们得到会议秘书,法国工程师培养研究委员会负责人 Michetle Carr,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工具。课程,就其内涵而言,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则是指为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一、关于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改革的提出,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是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人才综合素质的形成,有赖于高等教育中教学内容和…  相似文献   

20.
也谈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张光斗吴世明、王沛民同志的文章《21世纪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强凋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师,我很赞成,也是近年。来我竭力呼吁的。但是对有些看法,尚值得进一步讨论。一、美、德两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