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利用打下的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还要求学生会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两端点除外)。笔者认为更高的要求还在于:将这一实验的思想方法巧妙灵活地应用在类似问题中,  相似文献   

2.
雷永琴 《物理教师》2008,29(3):60-61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能利用打下的纸带来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还要求学生会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两端点除外).笔者认为更高的要求还在于:能将这一实验的思想方法巧妙灵活地应用在类似问题中,简单快捷地解决运动学问题.可将问题划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3.
张西星  王玉景 《物理教师》2003,24(10):29-3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纸带打出点的分析,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这已成为考试的热点之一. 根据实验数据求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依据是: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则有:  相似文献   

4.
二期课改后的物理教材将《匀变速直线运动》放在第一章,这一章所涉及的物理量特别多;对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有初速度V0、末速度V1、位移S、加速度a、时间t五个量,物理关系也较繁杂,其中任意四个量之间就有一个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中,学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知道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数值上等于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利用这一知识点可以速解一些运动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国胜 《中学物理》2012,(12):64-65
1巧换参照系 题目如图1所示,A、B两个质点分别以速率vA、vB做匀速直线运动.t=0时刻,它们位于图示位置,此时A、B相距为d,A的运动方向由A指向B,B的运动方向与A、  相似文献   

7.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选作参考系的物体,一般是假定为不动的。只有在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或作怎样的运动;也只有选择同一个参考系,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才有意义。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即运动具有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并不一样。具体选取时应使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尽量简洁、方便为宜。而且在解答问题时如果能巧妙的选取参考系,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为简捷。以下举几例说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郭金军 《考试周刊》2011,(92):183-184
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x与时间t的比值,即=x/t。如果时间t很短,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运动物体的描述.此时,我们常常选取地面为参考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而运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其推导结论和适当用数学知识求解运算,往往忽视了参考系的选取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通过两道十分典型的运动学问题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解,从中体会参考系的灵活选取在解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0+v1/2=v中。在解匀变速直线题目时,如果巧用这一结论能使运算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巧用v-t图像,可以使一些运动学问题的求解简单明了,还可以解决一些运用公式法无能为力的问题.运用v-t图像解题,首先要搞清图像的含义:如图线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怎样,图线上某点的斜率代表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两图像的交点表示这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的许多电学综合题,如果灵活地选取相邻用电器之间或前、后置电路之间的某种联系,如等量、串并联特点,比值关系或题给关系等,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该方法既是对物理学科本身的有益补充,也是数理联姻必要性的有力佐证,试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巧用物理模型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10):28-29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面对这一类问题,学生往往感觉很棘手,若用一般方法来分析却又非常复杂,且容易出错。因此,我想利用几个典型的物理模型来分析一些这样的问题,以供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物理图像可以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发现,在解决碰撞类问题时,利用v-t图象可以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中涉及比热容的问题通常应用公式Q=cmΔt来讨论,但有时较繁琐,若我们用画图像的方法来解答,则可迅速解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力的分解是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物体受的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或几个作用效果.比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其重力G的作用效果是挤压地面,若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恒定拉力F,力F的作用效果与重力G的作用效果的方向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7.
问题如图1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长为2L的细绳上端与一小圆环相连接,环套在光滑的水平细杆上。绳的下端挂一小球,环和球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环和球皆静止,然后放手任其自由摆动。  相似文献   

18.
王成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4):22-23
解选择题时,应重视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如:比较法、赋值法、虚拟法、极值法、“单位制”法等等,则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这些方法能让同学们快速找到答案,而且容易理解。用“单位制”解法,就是利用单位制中的单位运算,可以撇开繁琐的公式推导、数学运算,使问题得以简化,既容易理解,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如图所示,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地的压强为:()A.p1p2。B.p12p22。C.p31p 22p32。D.pp13p1323。解法1利用常规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即“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的结果与其他的同行们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看到颗粒状的白色固态海波在被烧杯中的水加热之后,逐渐升温,当温度升高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变成无色透明的液态海波;当停止加热之后,海波的温度逐渐下降,并且降到48℃时,液态海波开始在试管壁上部开始凝固,直到全部变成固体。  相似文献   

20.
很多同学们在解运动学问题时,总抱怨《直线运动》这一章公式多,推论多,物理过程错综复杂,往往感到束手无策。这不仅影响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会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下面就运动学问题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公式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能熟记公式并理解公式的含义。例1一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