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既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阐明得很清楚,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实感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搞好作文教学,就是要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两条最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连贯”。前者指作文要有物,后者指作文要有序。“要有具体的内容”,是作前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部份学生练习写作最困难的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因此,作前指导怎样启发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了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一件事、一个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要重视作文的指导。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因此,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指出: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热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选择材料的总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下称新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揭示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指引了正确的路子。 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不仅是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个教学思想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大纲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意思非常明确,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写出真实的作文。 所谓真实的作文,这里包含着两个含义:1.是真实的内容,是指学生写入作文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凭空的编造;2.是在作文中要凝聚学生自己真实的劳动,是指作文是学生用自身的心血写出的,而不是偷梁换柱的抄袭和套作。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解决内容问题对小学生作文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常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学生“送米”引导学生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亲自去参加一些有关作文内容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当作作文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记一次课外活动》,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到野外去放风筝。当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把训练学生获取、选择具体、真实、有意义的内容放在首位。一、指导学生获取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获取内容很重要。一般来说,学生获取内容的途径直接来源于自然与社会,间接来源于课内外的阅读。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条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广泛阅读,形成丰厚的知识积累。第一条途径——观察。观察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感官去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为作文提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7年修订的大纲提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以来,注意引导观察,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已取得成效.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从内容入手”,处理不好认识与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致忽视表达能力的训练,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7的习作是看图作文(单幅)。图上画的是:一个学校气象小组的女同学,冒风雪顶严寒,在黑板上抄气象记录。练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文章中心的能力。指导习作时要着力抓住“五个要”: 一、观察要细致 1.指导观察画面,填写有关内容。指导学生仔细地有步骤地观察图画,把看到的东西具体地描写下来。可依下列要求让学生弄清各项内容: ①时间:早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多么重要呀!要怎样指导学生作文,《课标》又十分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以《课标》为纲,在"乐于表达"上加大探索力度,现略述如下,以作  相似文献   

15.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提到了两个“自己”,就是要从“我”开始,写自己熟悉的事  相似文献   

16.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的现象,往往与我们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现以“习作”为目的,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作文教学要在“指导”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有目的引导、点拨,使他们及时地捕捉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作文内容,表达自己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可以这样认为:作义的指导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大纲》降低了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未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要求,以致作文成了师生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的问题.我以为大纲提出的“从内容入手”是体现叶圣陶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里,《大纲》明确地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