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羽毛球项目竞技布局之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吉平 《体育科学》2005,25(1):26-2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第 2 5~ 2 7届奥运会各国以及第 5~ 9届全运会各省 (市 )羽毛球项目成绩进行分析研究 ,探讨我国羽毛球项目的国际竞技地位 ,了解该项目国际、国内竞技格局。结果表明 ,世界羽毛球项目竞技实力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技格局 ,我国羽毛球项目竞技实力的发展 ,应是保持目前女子在该项目竞技实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挖掘男子项目的竞技实力 ;国内逐渐形成了以湖南、江苏与广东为龙头 ,福建、浙江为辅的竞技格局 ;另外 ,各省 (市 )在羽毛球项目各等级区域间动态漂移较为频繁 ,尤以三级区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为决策部门制定“十三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产出。结果:(1)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差异较大,全国综合效率均值为0.534,仅4个省(市、区)达到DEA有效,东、中、西部依次存在“较高投入、较高效率、较高产出”的局面;(2)影响各省(市、区)综合效率的因素各不相同,投入冗余率均值和产出不足率均值均高于20%(奥运项目数除外),培养机构数量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需调整幅度最大;(3)各省(市、区)纯技术效率均值(0.608)小于规模效益均值(0.892),规模收益变化趋势各异。结论:(1)我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偏低且差异明显,存在区域间不均衡;(2)各省(市、区)DEA非有效因素各有不同,资源管理水平是影响培养效益的主要因素;(3)指标选取是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评价体系的关键。建议:尽快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多要素培养效益评价机制,以调整培养机构数量和后备人才数量为突破口,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全运区域竞技实力发展的非均衡历程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项群为单位,以区域划分为依据,探讨了第6~10届全运会期间各项群竞技实力区域发展态势的均衡性问题.研究表明,各项群竞技实力区域分布呈明显的非均衡性,以东部地带各项群的夺金实力较强;中部地带竞技实力日益低迷,其中,技能主导类优势亚项群竞技实力的下滑,导致该项群竞技实力呈现解体的危机.另外,同一区域不同项群竞技实力的分布也呈现出非均衡发展态势.以上现状,可能是由我国区域经济与各竞技体育发展规模的区域非均衡性所造成的.据此,提出我国各区域竞技体育的发展应是在适度差距中寻找系统优化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我国历届(第1至11届)全运会各竞技单位为研究对象,以各竞技单位金牌、银牌和铜牌数目为反映其整体竞技实力的指标,按各单位竞技实力的差异和稳定程度划分为四个组(下称四个竞技集团),在划分各竞技集团的同时,对各竞技集团内部各竞技单位的竞技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各竞技集团内部竞技单位数量的分布呈均衡化态势发展;各竞技集团之间奖牌实力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一、二竞技集团内部竞技单位之间各奖牌实力差异不明显,表现出势均力敌的多强对抗格局;(2)第一、二竞技集团内部各竞技单位之间在各类奖牌争夺上均表现最为激烈;第三竞技集团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银牌和铜牌的争夺上;第四竞技集团主要以争夺铜牌为主.另外,提示各竞技单位提高自身银牌和铜牌的竞争力是确保全运会竞技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各省为单位,以区域划分为依据,探讨了中国第6~10届全运会期间各区域竞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关系问题。经过数据搜集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各区域竞技实力区域分布与经济实力均呈明显的非均衡性,并且二者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东部地区各省实力较强,中西部地区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为发挥竞技体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运用GIS空间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岭回归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国各省域竞技实力时空演化的非衡特征较为明显。在时间演化维度上,基本呈递增趋势;在空间演化维度上,东、中、西部地区呈依次递减趋势,且非衡特征趋于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高等教育水平、居民体质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对各省域竞技实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居民人口水平对竞技实力发展具有不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建议从加大优势区域对弱势区域的精准帮扶力度、畅通竞技体育各层次人才的有序流动等方面促进各省域竞技实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了近3届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和后8名的排位及奖牌情况。研究发现,在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的省市中,竞技体育实力超群的代表队相对稳定,虽然每届具体排名或有出入,但强者恒强的格局清晰可见。针对竞技体育中出现的马太效应,本文认为其致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参赛主体的综合实力使然;(2)参赛主体的政府认可;(3)竞技底蕴深厚,金牌榜惯性使然;(4)全运会东道主优势明显;(5)区域竞技文化软实力的格局相对稳定。我国竞技体育中马太效应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应当正确认识,善加研究,以期后进代表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世界田径锦标赛12届的金牌数及金牌归属区域的统计分析,研究各区域金牌归属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金牌强势区域为欧洲、北美洲,较强区域为非洲,弱势区域由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构成;强势区域中,欧洲各项目发展较均衡,整体竞技实力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北美洲主要以速度性项目为主,且具有强大的竞技实力。较强区域和弱势区域中,非洲竞技项目比较单一,其优势项目呈连续、稳定性发展,男、女项目发展较平衡,亚洲和大洋洲没有形成连续的项目,且发展态势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波士顿矩阵等研究方法,对第23~31届夏季奥运会男子自由泳竞技实力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近九届奥运会男子自由泳项目整体竞技实力分布特征,以期为我国男子自由泳项目的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呈现占增双高态势,亚洲、南美洲、非洲呈占增双低态势;(2)前八强国家RSR值按5级评价标准可分为4个等级集团,中国属于A等级;(3)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竞技实力存在影响;(4)运动员特征分布呈现动态变化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24~2014年举办过的22届冬季奥运会金牌数及区域归属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区域金牌的动态变化及竞技格局的演变。得出结论 :竞技格局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强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界限清晰,两级分化严重,长时间内会继续维持,弱势区域很难升级到强势区域。以俄罗斯、德国、挪威、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强势国形成长期性区域垄断,项目发展相对均衡;较强国家项目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选择性优势;弱势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有重点地选择性突破,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强势区域的激烈竞争,弱势区域的突破崛起,导致金牌分布趋于分散,各区域的竞技实力差距在此消彼长中逐渐减小。我国应根据竞技格局演变规律,结合区域特点规划竞技项目,实现冬、夏奥运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第9~12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参赛队及成绩,了解目前我国高校羽毛球的发展及其布局动态,以期提高我国大学生羽毛球的水平、推动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结果表明:在各单项成绩上,在男子、女子项目上,都出现男女实力不均的现象;各等级区域间存在漂移规律,第一区域比较稳定,第二、三区域漂移明显.  相似文献   

12.
奥运各项目群体等级区域竞技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刚强 《体育学刊》2006,13(3):115-118
以项目群体为单位,分析第24~28届奥运会各参赛国各项目成绩,研究各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等级区域构造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欧洲是构成各项目群体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成分,亚洲在制胜类、得分类、评分类项目群体优势区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各项目群体弱势区域的构成是以大洋洲和非洲为主导,各项目群体的优势和弱势区域的漂移主要源自北美洲和南美洲。另外,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群体等级区域构造较为稳定,得分类等级区域漂移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省市运动员参加伤残保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我国运动员参保的只有32.2%。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体育大省运动员参保比例相对较高。一线运动员参保较多,占76.1%,二、三线运动员参保的分别为40.7%、21.5%;在参保的险种上,经济发达地区和体育大省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动员没有区别,都局限于医疗保险、伤残互助险、意外伤害险、劳动保险和商业自主保险等有限的险种上。  相似文献   

14.
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网络平台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技术和模型,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与交流、体育保障5个层面构建了包涵31个二级指标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体育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强省建设的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省份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体现在同一省份不同要素之间;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高水平省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依据综合得分的空间相关性和要素的协调性,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准强型区域、较强型区域、次强型区域和弱强型区域等4种地域类型,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一横两纵"的发展格局;投入资金充足性、设施可获取性、生态环境适宜性是影响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6省市作为我国的传统竞技体育强省,他们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几年我国整体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表现。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6省市的一、二、三线的体育后备人才数量、教练员状况、项目布局、培养途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其他省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体育产业环境评价的量化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省域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体育产业环境按政府和市场因子的强弱分为四大类:Ⅰ类地区(强市场、弱政府)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3个省市;Ⅱ类地区(强市场、强政府)主要包括:江苏、山东、广东3省市;Ⅲ类地区(弱市场、强政府)主要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天津、重庆12个省市;Ⅳ类地区(弱市场、弱政府)主要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个省市。基于研究结论从体育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与劣势、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省域体育产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地区分类研究和项目分区研究两种方法 ,对我国省区市优秀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活动的投入和运动成绩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发现我国奥运争光举国体制下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两个“1/ 3现象”。一个是有 1/ 3的省区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不足 5 % ,平均消耗却是效益好的 1/ 3省区的约 4倍。另一个是有 1/ 3省区市的 2 0个单项的优秀运动队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几乎为零 ,平均消耗却是效益好的 1/ 3省区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整体上讲 ,转移投入方向 ,调整奥运争光计划区域布局和项目布局 ,提高竞技要素配置质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六省(市)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认为,六省(市)竞技体育重点项目人才培养各有特色:广东人才总数量较多;一类重点项目中,山东有6个项目人数最多;三大球中,足球广东省人数较多,篮球辽宁省人数较多,排球山东省人数较多。第5届城运会与第9届全运会奖牌数相比江苏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以地区分类研究和项目分区研究两种方法,对我国省区市优秀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活动的投入和运动成绩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我国奥运争光举国体制下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两个“1/3现象“.一个是有1/3的省区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不足5%,平均消耗却是效益好的1/3省区的约4倍.另一个是有1/3省区市的20个单项的优秀运动队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几乎为零,平均消耗却是效益好的1/3省区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整体上讲,转移投入方向,调整奥运争光计划区域布局和项目布局,提高竞技要素配置质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十运会周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比九运会周期有所增加,除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外.经济发达地区增幅高于经济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中地区增幅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总投入、人均投入经济发达地区占绝对优势.优秀人才产出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经济发展中地区略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略低,但四川省较高;健将级人才产出状况也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