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通识课程之一,已成为当前高职“双创”教育的必修课程,将学校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行知文化”的核心内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基于此,分析了高职“双创”基础类课程建设现状,论述了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成效,旨在倡导将陶行知文化融入“双创”教育课程,对课程内容、授课模式等进行改革,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以“行知文化”为引领的“双创”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步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职业”特色。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学生一入学就基本上确定了职业方向,建立了与未来职业岗位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强调毕业生对于未来就职岗位的适应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入职业性的概念,否则就不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自觉探索意识,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材改革创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针对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院以高职教育特征和课程教学要求为导向,以"六位一体"能力型课程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进行高职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构建了切实符合高职课程教学要求、具有鲜明特色和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材建设开发体系,通过实践探索了一条高职教材改革创新之路。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表明,这种"六位一体"课程模式高职教材开发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线开放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以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生逻辑为出发点,从外部政策驱动、内生发展动力、满足多元需求三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建设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管理、教师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应用为驱动、以质量监督为保障创新性地形成“1-2-2-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普遍以本科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为蓝本,同时理论内容与职业技能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或甚至是脱节的,形成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及其开发方法也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完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是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打造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现如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不健全、校企课程思政共同体意识浑然不觉、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奋力开创高职院校“三全”思政育人新局面、基于学科专业全力打造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和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会思政的教师队伍以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运输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引,以运输管理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形成一些模式和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教育资源正在积极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模式进行建设。其教材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实现高职课程“知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排序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性知识体系,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通过对《化工识图与制图》这一学习领域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在高职教材建设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魏春雷 《职教论坛》2012,(32):61-62
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模式建设是高职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不足。围绕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透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结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从而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促进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要求,为适应湖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倾力打造“1+8武汉城市经济圈”等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以领导能力建设为前提,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之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等四方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高职学院。  相似文献   

14.
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2005中国中青年职业教育论坛”在长春召开。论坛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与发展取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三个专题展开,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师资队伍为主体、以教育研究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内在逻辑。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疏离”、课程建设管理与改革未成体系、师资队伍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不高、教育研究缺少整体化布局与统筹设计、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等现实困境。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转向“群的思维”,推动高质量专业建设;转向“三级联动”,开展高质量课程改革;转向“综合能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转向“成果导向”,统筹高质量教育研究;转向“制度优化”,推动高质量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直接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基于以上特点,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阐述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改革创新。提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詹忠根 《考试周刊》2013,(76):157-158
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推进,将“创业教育”元素注入单纯的“就业教育”中:将平面式的“适应性”优化为多维度的“导向性”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上实现“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向“以职业人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做好学生学业规划,突出高职校园文化职业特色的同时加强创业文化渗透,加强校内学生管理的同时重视校外实习学生的教育等三方面,论述思政教育为适应内涵建设需要应做的调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正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转变,并且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理解和创新这一模式,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市场经济中的“商业超市”运营模式与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相结合,提出了“超市化”体育教学模式,并分别从其涵义、理论依据、基本思路、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该模式是以“健康第一”和“终身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可按照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建设模式运作。在师资培养机制上,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在师资培养方式上,教学岗位锻炼与企业(或生产性基地)岗位挂职双岗交替;在师资培养面向上,面向学校教学和企业技术开发岗位双向培养。按照这一模式,学校主动与企业“联姻”,促进“双方联动”;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实行双岗交替;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试行“双向培养”,最终实现学校、企业、.教师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