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刚 《现代语文》2009,(7):19-2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集会因大量文人参与而使祓禊活动与诗歌紧密相连,因此造就了上巳诗作、兰亭梦想、诗酒人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从现存与祓禊相关的诗歌来看,当时上已节丈人活动应具备嘉时出游、曲水流觞、赋诗成章、音乐歌舞等成分,成为吸引文人士子目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两晋南朝时期的监察体系较秦汉时期取得了较大进步,专业化程度加深,主要体现在监察机构职掌的集中化、监察机构的独立化和细分化、监察主体的专职化、监察客体的广泛化、弹劾文化的稳定化和监察文书的格式化等方面,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临终诗的创作始于先秦,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已趋于成熟。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临终诗作品是在黑暗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多元交汇的思想文化环境影响下创作的,表现出以舍生取义、焦虑怅惘、坦荡洒脱、顺随自然为代表的四种死亡观。深刻反映出了此时期士人所面临的生存焦虑和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  相似文献   

4.
两晋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成熟时期,监察机构和官员的设置逐渐专业化,弹劾程序日益固定化,弹劾文也出现了格式化的倾向,许多弹劾先例和“故事”也成为后来实施监察时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支撑,而被援引。两晋南朝时期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刚正不阿的监察官吏队伍,涌现了一批重要的监察官员和家族,弹劾文化日趋稳定,深刻地影响这整个官僚群体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治理。两晋南朝时期的弹劾文化对当下的监察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上巳节的起源与变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对于曾皙所勾勒出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治国理想赞赏有加。曾皙所描绘的和乐美好图景表现的正是一幅古代上巳节的生动风俗画卷。  相似文献   

6.
两晋南朝时期的门阀谱牒,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并非单纯地记录历史,而是建立起某种相对于现实的参考坐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先世”荣光的集体“追忆”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溯源仪式,而将家族集体记忆中的“先世”故事变为和现实同构的某种象征。  相似文献   

7.
归纳整理嵇康的四言诗,可以发现其四言诗创作的引《诗》法可以分为摘取《诗经》原句入诗及摘《诗经》原句易以一字入诗两种。其引《诗》的动机在于留下文本痕迹,昭示《诗经》为其四言诗创作的典型。这种作法并非嵇康独创,汉末时已蔚然成风。纵观四言诗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发展,置于篇首的引诗法一直沿用到清代,且应用于五、七言诗;置于除篇首外任意位置的引诗法,则演变为集句和“摘句为题”。  相似文献   

8.
岁时节俗,是人们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及时代文化最集中的汇聚点。魏晋南北朝节日时俗充满着独特的时代特征。上巳节(三月三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三月三日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三月三日诗分为两类:一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上巳节作的诗;二是专写上巳节日的诗歌。通过诗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情趣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古典诗歌中管窥上巳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一部分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继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有日渐淡化的趋势,而有的传统节日早已消失,上巳节就是这样一个渐去渐远的美好节日.文章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上巳节俗诗(词)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几个重要时段入手,力求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描写上巳风情的诗(词),通过诗作来管窥上巳节的文化记忆,探寻上巳节的兴衰历程,从而提醒我们珍视传统节日,热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西晋南朝寒士的作品是该时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有其独特规律。具体表现为:一是独特的心理历程:铮铮的自强;生活和人格的自卑;可悲的自慰;无奈的精神皈依。二是独特的艺术特征:意象的独特;修辞手法的巧用。  相似文献   

11.
南朝咏物诗对唐代咏物诗影响深远。后者能够“擅其美”,离不开对前者的题材、创作方式、注重“形似”的艺术追求以及形式华美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南朝咏物诗为中国古代诗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其重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是在南朝成型。南朝咏物诗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南朝咏物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体物技巧上,而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构思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沈满愿是南朝时期一位比较典型的宫体诗人.她的诗一方面深受时风的浸染和宫体的影响,体物细致,语言华丽;另一方面选出男性文化视角的控制,体现出女性的情感特质,真情贯注,巧思别出.  相似文献   

14.
颂赞以四言韵语为载体、以短小精警见长,在形式上与四言诗接近。随着魏晋六朝颂赞文的主体由神明到人事细物转移,主旨由祖述功德的儒家说教向性情抒发、意境创造转变,并变赋法铺陈为比兴象征,其中一部分已与四言诗体合流。  相似文献   

15.
官师制度是官学教育的重要组戍部分。魏晋南朝时期,官学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中央,除大学之外.又创建国子学,同时,学馆教育、专科教育也受到统治的重视;在地方,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则成为地方官学得以维系,并以此来划分地方教育的行政区域。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官学种类、行政级别有所不同,官师的称谓也因此各异。  相似文献   

16.
对魏晋玄言诗义界问题的探讨,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本世纪初魏晋玄言诗研究的方兴未艾,这一研究领域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首先将学术界对魏晋玄言诗的定义作一清理与分类。为使玄言诗定义更接近历史真实、更符合创作实际、更能揭示玄言诗的起源、嬗变规律,本文提出了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得出新的义界和分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四言诗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了四言诗由盛到衰的三方面原因:相对于五、七言诗,它的音节节奏和拍节节奏单一,典重板滞而变化不足;创作过程中,“伤渊雅之致”,失去了四言诗的本色;古代诗体演变和进化的规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佛、玄之间的交争与融合构成了东晋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从当日名僧与名士的玄言诗创作中亦可得到印证。较能反映东晋佛、玄之际的玄言诗创作主要有:支遁的以玄释佛;康僧渊和张翼的佛、玄之争;慧远的净化佛学。通过时这些作品的解析,可时当日士人信念之实际和社会文化思想演进之归向得一亲切深入之感受和解会。  相似文献   

19.
元代中后期,皖地宁国(宣城)、徽州二路诗文家辈出,群星灿烂。在宁国诗人群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显郝的诗文世家,即宣城贡氏。贡奎有《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贡师泰有《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贡性之有《南湖集》二卷存世。祖孙三代著名诗坛,其各自生平及家族传承,诗文集之板本源流、散佚辑佚、题材内容、艺术价值亟待综理考辨,论证判定。  相似文献   

20.
岭南地区的园圃农业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汉代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作物品种较为丰富,结合文献考察,表明当时岭南园圃农业有官方机构管理,有民众的广泛种植采集和利用。这些产品除了自给,还大量输出到中原各地.从此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与中原经贸交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