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冬时节,某大城市的一些街头出现了三五成群的外地孩子,有八、九岁的,也有十几岁的。这些孩子衣衫褴褛,靠在街头给人洗车为生。每天天一亮,他们就拎着水桶、甩着抹布大声吆喝着:“洗车、擦车啦!”每擦一辆车,浑身溅满了污水,站在刺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些孩子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注意。经查他们都因为家里穷,父母供不起他们上学,让他们自己出来挣钱,补贴家用。其中一个女孩哭着说,是爸爸把她推上火车的。在公安部门的安排下,孩子们家乡的教育部门派专人来接他们回家,并表示回去后一定解决好这些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在美国探亲期间,经常同美国人打交道,美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美国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金钱教育。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他们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识。这种观念将一直伴随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孝心     
孝心,在《现代汉语词典补编》里解释为“孝顺的心意”。而孝顺,就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孝心的含义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范围,超过了原有内容。最低孝心。做子女的,如果在家里不惹事,或者少惹事,不让父母操心,不让他们挂心;那就能使父母省心,使他们安心。虽说也没有给父母什么,但能使家里太平,让父母顺心,这也就是一种孝心。再就是当儿女的,如果在外面不违法律,不干坏事,不让父母担心,不让他们惊心;那就能使父母心平,使他们心安。虽然什么也没有给父母,但能…  相似文献   

4.
杨立行 《家长》2012,(1):33-35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放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去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5.
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让人吃惊, 比如出现“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 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却“寻常”的 现象。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伺候得舒 舒服服,自己的“孝心”却没了。很难 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 关心他人、会关爱社会。 所以,不断在贡献爱心的父母 们,千万别忽略了“孝心”教育! 有“孝心”的孩子,不会随便顶撞 父母,而会礼貌地讲出自己的理由, 与长辈商讨;有“孝心”的孩子,为了 不让父母担忧,会自觉地检点自身行 为,择善而为之,如:努力学习、不惹 是生非、照顾好自己等;有“孝心”的 孩子,感情丰富,乐于付出,会尽自己  相似文献   

6.
家教信箱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怎么办云南昆明的一位妈妈来信问:“我女儿今年10岁,一回家,就躲进自己房间看书,玩电脑,家里的拖把倒了从来也不知道扶一下,衣服晒在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收。我怎么才能让她有家庭责任感呢?”一般说来,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1.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她提出要求,安排她做一些家务,如扫地、洗碗、整理床铺、收拾房间等,并让她意识到这是家庭成员的义务。2.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家庭中比较重大的问题,比如购房、购物、旅游、父母换工作等问题,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讨论,这不但可以加…  相似文献   

7.
无题     
家里不富有,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白,这也意味着,我比同龄人更多了一些成熟,一些现实。记得小时候父母说,要我好好读书,家里没有更多的钱来替我交高价,但是,只要我想学,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上大  相似文献   

8.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可是,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走进溺爱的误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数年来的耳闻目睹和教育实践,不能不让我为一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感到忧虑!在此,笔者想结合几例实事同为人父母者进行商榷: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怎样做才不至于走进溺爱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后,我和她6岁的儿子正在  相似文献   

10.
虽然对欧洲人教育孩子实行开放的方式我早有所耳闻,但在这次的欧洲之行中,还是有很多教育观点让我不得不“大惊小怪”。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拜访一位英国中学校长。那天,我在她家里与她聊天,她的8岁大的小儿子也坐在一边看电视。电视里的主持人播报了一则“同性恋要争取合法权利”的新闻,如果是在中国,父母们听听也就过去了,不会和孩子就这进行讨论,毕竟这种让成人都很困惑和尴尬的话题,还是让孩子长大后自己去了解吧。而这位英国女士金太太却打住了我俩的谈话,问她的儿子:“杰克,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同性恋’吗?”杰克开始点点头,随后又茫然…  相似文献   

11.
燕子姐姐:我妈妈总是对我说,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我从小就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努力在班上争第一。我的成绩不错,几乎每次考试都能争得第一,可是我觉得很累,心理压力特别大,像这次我数学就没得第一,我不知如何面对老师和父母,心里很难受。新余市西湖小学五年级朱娜朱娜同学:对于如何争第一,是否该样样争第一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来信诉说了他们的苦恼。姐姐认为,父母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让她努力争第一,不是坏事。但要求要适度,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对于有实力在某些方面争第一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对他们…  相似文献   

12.
家里的电话急促地响起。里面传来林青不安的声音。她说近来发现儿子有好几次说谎的情况,。这令他们夫妇感到十分不安。是啊,在父母眼中诚实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美德,而他们在少年时代就不断地出现说谎的情况不能不让年轻的父母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13.
班上开展孝心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04,(17):26-27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任性,不重勤俭。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不少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年龄.难以体会祖辈父辈为家庭为后辈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难以理解长辈的一片爱心和一腔希望.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因此,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孝心”。既是传承中华美德,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观念,来自于“为未来着想”的考虑——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恐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摔摔打打——  相似文献   

15.
怎么办杭州一读者来信说:我女儿上了初中后,常常喊“压力大”,问她到底什么压力,又说不出。现在读初一就喊压力大,那到初三考高中时怎么办?真急人!答:孩子有自信,她就能承受压力。所以父母的职责不是帮孩子抹去对她产生压力的事情,而是要帮助她学会面对压力。在教育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孩子诉说压力大时,你要表现出亲切的关注,并放下手中的活,准备倾听。在饭桌上,父母可以随机讲一些自己或别人成功处理压力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不成功的反面例子,引导孩子参与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2.如果孩子诉说头疼、胃疼,表现烦躁,缺…  相似文献   

16.
无题     
家里不富有,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白,这也意味着,我比同龄人更多了一些成熟,一些现实。 记得小时候父母说,要我好好读书,家里没有更多的钱来替我“交高价”,但是,只要我想学,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上大学。  相似文献   

17.
谁最好     
帅帅是小班的一名幼儿,作为他的老师,我曾目睹了他父母离婚过程中对孩子造成的一些扭曲。 帅帅刚到我班时,父母还未办离婚手续,但已分居近半年,因为一些争议一直拖延着,帅帅由妈妈带。帅帅妈妈说:“这已是为孩子转的第三个幼儿园了,为的是不让男方找到,她不想让男方人与孩子多接触,要气气他们。”说这话时,她满腔的气愤,但又夹杂着些许得意。气愤来自于男方,得意却来自于孩子,她已把对男方怨恨的筹码架在了孩子身上,帅帅就这样承担着家庭的危机带来的种种伤害。  相似文献   

18.
他们都说我不是个好孩子。 我身边没什么朋友,也不怎么跟父母交流,每天就是独自一人寂寞地吃住穿行。然后我迷上了追星,我对那个短头发的明星简直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是在她参加一场选秀活动时迷上她的。她与众不同的气质让很多人狂热地爱上了她。迷恋是要付出很多东西的。为了给她投票,我死缠烂打地找家里要了一部手机,然后疯狂地发短信给她投票。家里限定我一个月的话费我两下就用光了,不到三天就停了机。父母骂我没出息,我却固执地认为,我没错。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信奉这么一条:你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诚信的空间。因此,儿子从小时候起,就知道家里的东西都放在哪儿,包括我和先生的钱。因为我们对他的信任,儿子从不会随便拿家里的一分钱!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放在抽屉里的钱少了一百多元,问先生,先生不知道。难道是儿子?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但家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2,(10):44-44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外国人的一些做法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