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液体的表面性质时,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做几个有趣的实验,并鼓励大家查阅资料,以探讨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最后由教师将课内讲述的内容稍作引伸,给出解答。以此激发兴趣、扩展视野,启迪思维。实验一:穿而不破将一个金属线做的环浸在肥皂液里,取出后环里形成一层皂膜置于水龙头之下,让细水柱穿过皂膜,如图1.结果,水不断穿膜而过,但皂膜则完好无损,并不破裂。  相似文献   

2.
1.模拟水体受有毒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实验[步骤]在四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少量鸡蛋清溶液;然后分别滴入Na+、Cd2+、Hg2+Ph2+的盐溶液,摇动试管,发现原来溶于水的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都变成了块状不能溶于水的物质,即蛋白质变性.[说明]由于蛋白质变性,结构紊乱,丧失了其生物活性,因而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功能就会停止.重金属盐进入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并随之进入各器官和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肾中积累,导致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2.模拟污水处理实验涉骤1在烧杯中注入待处理的污…  相似文献   

3.
1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用硬纸板剪一个如图1(甲)的菱形,在该菱形的上、下对称的两个 角形中分别涂上白、黑两种颜色,然后把它如图1(乙)那样竖直靠在水平平面镜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1、硬币"悬"杯口。剪一张细长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放到厚壁茶杯口上,上面再叠放三个硬币,使它们平衡。一只手抓住纸条另一端,另一只手拿一把木尺,距硬币三四厘米处,用力敲击纸条,纸条被击落,三个硬币因为惯性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编排,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对物理实验的灵活处理,协调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教材的深度、广度、份量以及促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加强物理知识的应用等诸多方面较好地反映了教改成果.初中物理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教材中的“入门  相似文献   

6.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肖成废物,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将其变废为宝.本介绍它在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验1有吸引力的塑料笔杆取一小块纸片,把它剪碎成许多小纸屑,放在桌面上备用.找一支稍长一点的塑料笔杆,用干燥的毛皮(或绒布)和它反复摩擦几次,再将它靠近小纸屑.我们就可以看到塑料笔杆具有了“吸引力”,能把小纸屑吸了起来.实验2会旋转的牙刷柄取一块稍大一点的橡皮,在它的中心位置上插一根针,放在桌子上,这就做好了一个底座.再取一个废牙刷柄,切去有刷的那一头,在剩余的柄的中心位置上扎一个孔(注意:不要扎透),然后把它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并使它能自由转动,如图1所示.取下牙刷柄,用干燥的毛皮(或绒布)反复摩擦几次,仍放在底座的针尖上,…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教材中,对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式的说明:“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只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而跟其他因素无关。”学到这里,学生常常会有些想法,诸如浮力会不会跟物体的形状、密度、物体所受的重力以及容器中液体的总体积及其所受的重力等因素有关?为此,可以补充一些实验以消除学生可能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1 将石蜡不浮改为木块不浮在讲浮力产生的原因时 ,有些教师常常会提出“如果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水对物体下底表面向上的压力时 ,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通常用直径 2cm左右的蜡烛来做石蜡不浮实验 ,但是 ,可见度小 ,向容器中倒水时蜡烛易晃动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改用 4cm× 4cm× 7cm的木块 ,在木块的下底表面封上石蜡 ,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1 1 取 4cm× 4cm× 7cm的木块 ,用 4块平板玻璃贴紧木块的四个侧面 ,玻璃板露出木块下底约 1cm将木块下底表面向上平放。1 2 取 15g石蜡放在试管中熔化 ,将熔化了的石蜡液…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中,光学部分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被列为阅读材料。本节的难点主要在于:①初中不讲折射率及计算;②不涉及波长的任何内容;这就给色散的讲解带来极大困难。加上本节内容以往属于高中教材,初中很少配发有关教具。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几个小实验,对讲好本节课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给大家,以达到共同交流、改进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一化学新教材P6 7[实验 4 - 1 ],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 ,由于灼热铜丝在转移过程中温度很快降低 ,伸入到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不易点燃 ,实验失败。若改用一根直径约为 2mm的铜丝 ,将其一端绕成螺旋状 ,灼热后在转移过程中温度降低较慢 ,伸入盛氯气的集气瓶容易点燃 ,现象明显。高一化学新教材P1 34[实验 6 - 4],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 ,由于在搅拌过程中热量散失很快 ,不能提供足够热量使浓硫酸继续与碳反应产生气泡 ,导致黑色糊状物不能上胀 ,实验失败。若改为先滴浓硫酸 ,使其浸润迅速搅拌 ,再滴 3- 4滴蒸馏水 ,再搅拌均匀 ,过半分钟即可看…  相似文献   

12.
【实验原理】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相似文献   

13.
我自制过不少教具,现选几件适合于“序言课”使用的简易教具介绍给大家,供选用。初二的“序言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堂课,如何使学生从第一堂课起就对物理产生兴趣,开始喜爱物理?我认为在序言课里给学生表演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1 将石蜡不浮改为木块不浮 在讲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有些教师常常会提出"如果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水对物体下底表面向上的压力时,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通常用直径2cm左右的蜡烛来做石蜡不浮实验,但是,可见度小,向容器中倒水时蜡烛易晃动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改用4cm×4cm×7cm的木块,在木块的下底表面封上石蜡,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的几个实验非常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高一化学新教材P67,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由于灼热铜丝在转移过程中温度很快降低,伸入到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不易点燃,实验失败.若改用一根直径约为2mm的铜丝,将其一端绕成螺旋状,灼热后在转移过程中温度降低较慢,伸入盛氯气的集气瓶容易点燃,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7.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当成废物,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将其变废为宝.本文介绍它在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茭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茭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  相似文献   

18.
19.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被人们当做废物 ,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以变废为宝 .下面是其中的几个应用 .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图 1如图 1所示 ,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 ,手持弹簧秤上端 ,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 ,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 .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 2所示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图 2玻璃板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  相似文献   

20.
邓礼康 《西藏教育》2013,(10):30-31
很多天空光现象引起的自然奇观,如果用人工方法再现出来(这些实验多半使用日常生活用品就能解决),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有关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