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呈扬 《考试周刊》2011,(77):218-219
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喜欢学习。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一群另类的同学,这个群体在课堂上对所有文化课老师的声音几乎不闻不听,就像物理材料中的绝缘体——不通电,他们“不通”老师的声音。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导致一系列课堂问题;上课时要么坐着发呆.面无表情;要么趴在那里,无所事事;要么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2.
吴薇 《师道》2003,(1):60-61
我没有想到,孩子们会有这么多的苦恼和困惑。当我合起这本《和“巨人”对话》,崭新的墨香还在萦绕着我,我却早已陷入了深深的感动和沉思之中。柯岩老师的作品是从小就开始接触的,特别是那一首饱含着深情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每次读起都让我动容。怀着那样的敬重翻开这本《和“巨人”对话》,说实在的,起初,我并没有把这些被柯岩老师尊称为“巨人”的孩子们太放在眼里。我是一个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虽然只有短短两年的教龄,可接触到的学生还不少,他们要么就是努力学习;要么就是过于贪玩没有端正心态,来来回回也就是那样的几个…  相似文献   

3.
实行教育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机制在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忽视课堂教学的现象。其实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上,然而很多老师却错误地把重点放在了课后作业上,课堂上要么死气沉沉,要么过于混乱,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他们就能够自主学习。根据需要具体讨论了一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王文琳 《贵州教育》2010,(21):42-43
案例背景 我在进行初二级美术教学时,某班一男同学姜某在上课时,不是和其他同学说话,就是打闹,要么就是“老师。你说什么,我没有听到。”要么就唱反调如此等等。就是不听课、不做作业。我理解初中学生好动、好出风头的特点。这也是他们容易违反纪律、个人表现的根源,但又不能放之任之。于是我根据姜同学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堂美术知识与德育相兼容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两年的小团体训练 ,老师们感到实验班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 ,老师们也发现学生在家庭内的人际交往还有缺陷 :他们与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 ,有事不愿与父母商量 ,父母的话听不进去 ,对父母不够礼貌。尤其是父母离异后正在重新组建或者已经重新组建家庭的孩子 ,他们对“新爸爸”、“新妈妈”不接受 ,有隔阂 ,要么不理不睬 ,要么故意找碴闹别扭……面对这些孩子 ,我们老师能用“小团体”训练帮助他们吗 ?由于“小团体”训练是通过创设情景 ,让培养对象在特定的情景里体验人际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对老师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突然被老师一插话,是接着老师的思路说,还是保持自己的思考?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让学生发言,当学生刚说出自己的一小半意见时,老师马上抢着接着学生的话说下去。要么揣度着学生的意思说,要么用教师的语言把学生化的语言进行规范总结,要么就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需要  相似文献   

7.
“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者。”真的行吗?记得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位代数老师。要论他的著作、文笔。那简直是没得说,可是一站到三尺讲台上,他就懵了,两眼要么盯着天花板,要么盯着水泥地,要么四处张望,背自己写的教案……当时,我们班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代数老师哪儿都看,就是不看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也是“什么书都看,就是不看代数书”。同事很是替他惋惜。都说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相似文献   

8.
因为班上学生人数多,学生的桌椅就一直排到了教室的墙角。我教十多个班的品德课,每次进班,常会注意学生座位的调动,但坐墙角的,却总是那么有限的几个。我将那些学生称为“角落学生”他们是教室里的另类。他们要么放肆要么怯懦,要么机灵,要么木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厌学。小敏是我所认识的众多“角落学生”之一。她的学习成绩很差,常受同学的歧视,她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工整,都五年级了,常用字大半会写错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特自卑,不大说话,说起话来声音小如蚊蚋。我认识她是因为她上课连书都没带。我找她谈话,附带问及她的品德课外…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发现”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做法。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过程是:有问——敢问——善问的过程。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时间(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有问”,开始只在文章的字、词表面上,所提的问题,要么是鸡毛蒜皮的,要么脱离文章不着边际,甚至是“傻问题”。教师要特别鼓励学生“敢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四(1)、四(2)班两位老师在校门口上数学课,要求学生统计10分内经过校门前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四(1)班让学生“各自为政”,独立记录。看到这一场景,我的第一思考就是:假如来往车辆特别多该怎么办?不出所料,两分过后,就有许多学生提出记录不下来,要么漏记,顾了这里忘了那里;要么来不及记,乱记……于是有学生建议:应该分组记录。当学生依靠个体的力量解决不了问题时,就会产生合作的强烈愿望,这样,无形之中就将学生“逼上”了合作的“梁山”……孩子们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体验合作带来的好处,经历合作的过程,也体验合作带给他们成功的快感……有强…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为教师普遍接纳,并且逐步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现在的数学课上,经常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根本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昵?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兴趣,目的性不强,要么迫于老师的压力,老师一宣布合作学习,他们就瞎讲一通;要么就是你看着我,我瞪着你,全都一言不发。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应当压制     
随着教学方法不断地改革,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逐渐地被调动起来了。我班上有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目前他们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抽出空余时间,钻研老师尚未教的课文。如老师刚教到“异分母的加减法”,他们就自学到“分数的乘法”部分了;抽查他们的“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情况,他们又都懂,作业又不错,而且他们还自觉地备了一本算术练习本,有条有理地把习题解答出来,主动地交给老师批改,不懂的地方就来问老师。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部分老师说:“不能提倡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就是有这种现象,在班上也不能表扬,应当压制;否则,就是增加老师的负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有  相似文献   

14.
顾惠娟 《中国教师》2008,(22):38-39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好多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会产生无从着手的困境,他们经常要么瞎蒙,要么胡乱写一个答案等待老师订正。事实上老师也明白,自己一讲学生就会懂,这只是学生能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风·太阳·爱     
班里有这么几个孩子,要么特别调皮,三天两头“惹是生非”;要么特别懒,作业“拖三拉四”;要么生性好动,上课“手忙脚乱”……对他们进行教育,常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住宿生晚饭后的这段时间,是自由活动时间,于是麻烦又来了。我刚吃完晚饭,一个女孩就伤心地哭着过来:“家家欺负我,把我的橡皮扔在楼下,几个男孩还帮他,凯凯还绊我一跤……”又是那个家家和凯凯!家家和凯凯辩解说:“老师,我们……我们闹着玩,她太胖了,让她运动运动,减减肥!”哼哼,欺负人,还找借口!“狡辩!有这样锻炼的吗?征得她同意了?再说,凯凯简直是恶…  相似文献   

16.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校园的早晨显得很安静,课外晨读早已销声匿迹,即使早读课上有点读书声也是细若蚊蝇;而在语文课堂上,也因为“遗忘”了朗读而显得十分沉闷。就算偶尔还能听到读书声,但通常情况是,要么老师面无表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要么老师干脆让学生默读即可,多数老师都不太重视范读和学生朗读环节。朗读之所以不被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为考试才学习”的功利心态日益严重。“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语文考试现在没有口语考项所以当然就不必重视朗读教学。于是该属于校…  相似文献   

17.
杜为 《新疆教育》2013,(15):15-15
个性学生历来是老师最棘手、最感到头痛的学生,有的老师要么放弃,要么一有问题就丢给家长或学校。殊不知,你这一放手,或许就会彻底熄灭孩子心中所有的火花,影响他的一生。该如何才能有效地走进个性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校园的早晨显得很安静,课外晨读早已销声匿迹,即使早读课上有点读书声也是细若蚊蝇;而在语文课堂上,也因为“遗忘”了朗读而显得十分沉闷。就算偶尔还能听到读书声,但通常情况是,要么老师面无表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要么老师干脆让学生默读即可,多数老师都不太重视范读和学生朗读环节。朗读之所以不被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为考试才学习”的功利心态日益严重。“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语文考试现在没有口语考项所以当然就不必重视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生:老师,您别生气,我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才“榨”出了600字,您就凑合吧。 师:你们的作文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东拼西凑,要么就是白开水一杯,你们“诈”谁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今天听了一节课,感觉上课的老师非常认真,不仅精心设计教案,还制作了优美的课件,的确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同时也感到上课真不容易,老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的组织、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巧妙策划,尤其对学生的回答力求正确、精彩,最好能一下子答到“点”上。但事与愿违,总有一些回答不在老师的希望之中,有的甚至出乎老师的意料。这时,老师要么不予理睬、不加评论;要么脸若冰霜,让回答的学生有些望而生畏。一节课下来,总感觉有些不对劲,难道这就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