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汉语,词性较活。名词“动化”,情况较多。单个记忆,很难掌握。抓住规律,不难掌握。以下分述,七个段落。为了好记,编成歌诀。 (一) “不”“弗”之后,名词“动化”。例如“不雨”,“雨”即“下雨”; 又如“不事”,“事”即“做事”。“不农”“不疫”,“不衫”“不履”, 翻译方法,相同无异。 (二) “欲”、“能”之后,名词“动化”。例如“能诗”,“诗”即“作诗”; 又如“能水”,“水”即“游水”。“莫能名之”,“尚能饭否”“能官”“能民”,都可类推。  相似文献   

2.
1.“委曲求全”误为“委屈求全”。“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之意,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是“曲折婉转”的“曲”,不是“含冤负屈”的“屈”。 2.“戒骄戒躁”误为“戒骄戒燥”。“躁”,性急,不冷静;“燥”指缺少水分。二者意思完全不同,不能混淆。 3.“既往不咎”误为“既往不究。”“既往不咎”又作“不咎既往”,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咎”在这里是责备的意思,与“追究”的“究”要区别开来。 4.“销声匿迹”误为“消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  相似文献   

3.
二十八、“即”与“及” “即”,意为“靠近,接触”。如“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及”,意为“达到”。如“波及”“普及”“及格”。  相似文献   

4.
如今有不少时髦的词语很有意思,如“酷男“、“靓女“,“酷男“的“酷“是英文cool的音译,表示时髦、与众不同等意思,“酷男“就是coolguy,而“靓女“的“靓“本来是粤语方言,意为漂亮、好看,“靓女“就是prettygirl。最近流行开来的则有“型男“、“索女“。据说“型男“源自香港,最早香港将英语的style译为“型“,所以“型男“  相似文献   

5.
孩子们说,“六一“是我们的“苦“日。不少孩子“六一“后的腿是青的,手是肿的,“笑“是成人教出来的。老师们说,“六一“是我们的“难“日。不少老师“六一“后的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身心是疲惫的。  相似文献   

6.
“干”姓,读若“甘”,不读千部的“干”。 “行”姓,读若“形”,不读银行的“行” “应”姓,读若“英”,不读应酬的“应” “黑”姓,读若“贺”,不读黑白的“黑”。 “仇”性,读若“求”,不读仇恨的“仇” “区”姓,读若“欧”,不读地区的“区”。 “任”性,读若“人”,不读任务的“任”。 “朴”姓,读若“瓢”,不读朴素的“朴” “折”性,读若“舌”,不读折旧的“折”。“单”姓,读若“善”,不读单位的“单”。 “舍”姓,读若“设”,不读舍己的“舍”。 “查”姓,读若“扎”,不读查找的“查”。 “解”姓,读若“谢”,不读解放的“解”。 “…  相似文献   

7.
“欢度春节”,有的写作“欢渡春节”,哪一个对? “度”是过的意思,凡度过均应当用“度”。“度日如年”、“虚度年华”、李白诗“一夜飞度镜湖月”,王之涣诗“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安石词“看余度石桥”,字均用“度”。“欢度春节”自亦应用“度”,写作“欢渡”是不正确的。《论文》:“渡,济也。”此字从水,只用于过水。“过渡时期”用过水的比喻,故亦用“渡”。其他过义一概用“度”。古代“度”可通“渡”。《汉书·贾谊传》:“犹度江河,忘维楫。”此应用“渡”者都用“度“字。而“渡”字不能通“度”。因此,按简化原则,最好一律用“度”,就不致发生“欢度”、“欢渡”的歧异。  相似文献   

8.
《说文》:“厂,山石之 岩,人可居,象形。”本义是“山崖”,又指“水涯”,是“岸”字的初文。古代常通“庵”(音ān),多用于人名。从“厂”的字中,有一些原从“广”,见下。圭厂厅 原作“厅”,现简为“厂”旁。同样的还有“厕”(原作“厕”)“厢”(“厢”)“厩”(“厩”)“厨”(“厨”)“厦”(“厦”)字等。仄 常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与“平声”相对。音zè。厉 易与同音字“历”“利”“励”相混。注意:“厉害”不等于“利害”;“再接再厉”不要误写为“再接再励”;“秣马厉兵”不要误写为“秣马励兵”。丶丶丶丶丶赝 音yàn…  相似文献   

9.
本月关注     
“择校“之后忙“择班“进了“大门“找“小门“,开学临近,不少家长在“择校“之后又动起了“择班“的心思。调查显示,约91%的家长有过“择班“的烦恼。43.6%的家长表示,为孩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九月商务印书馆新版《马氏文通·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天下之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前不能相混。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 句中的“及其”“即若”,标点错了。正确的标点应是“及”“其”“即”“若”。换言之,从“以”到“若”,所指凡八事,非六事。洪诚先生的《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中选有此序。洪诚先生的书早出一年,但其标点错误与此同。洪诚先生注解了“根”“尘”“法”“相”,未注“以”“准”“皆”“各”等八字,想是盖阙之意。  相似文献   

11.
“他”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直接的字形。如果那时用表示人的“他”时,只能是用“它”字。小篆从“亻”,“它”声,即“佗”字。隶书、楷书是从“亻”,“也”声。第三人称用字,原本不是现在的样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才逐步稳定下来。古时候全用“它”字,后来加“亻”写作“佗”,因为“它”的另一形体写作“也”,所以“佗”又写成“他”。佗、他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后来,“佗”作“负荷”义使用,读音是tuY;“他”就专门作第三人称用,读音为tQ。“她”字未见古文字形体,《集韵》收“她”字,以为是“姐”的异体字。有人考证,认为“她”字…  相似文献   

12.
《岳阳楼记》“朝晖夕阴”句,几乎各种注本都注“夕”为“傍晚”。“阴”为“阴暗”之类。笔者却认为“夕”应指夜晚,“阴”应指月光。一、从句式看,“朝晖”与“夕阴”相对,“朝”是早上,“夕”可指傍晚,也可以指晚上。其实“朝”可借代白天,如“朝思暮想”、“朝夕相处”,那么“夕”更可指夜晚:“阴”若是“阴暗”,“晖”该是“晴朗”,而“晖”是阳光,“阴”便是月光。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某些词在古代含有相反的两个意义。例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我们以“治”去解释“乱”,这在训诂学上称为“反训”。古代汉语中这类词确实不少。“逆”有“违背”义,又有“迎接”义;“离”有“相连”义,又有“分开”义;“舍”有“存留”义,又有“弃去”义;“贷”有“借与”义,又有“求借”义;“假”有“暂时求取”义,又有“暂时给予义”;“借”有“暂时求取”义,又有“暂时给予”义;“受”有“付予”义,又有“承接”义;“息”有“灭”义,又  相似文献   

14.
数字“一”,含义较广。首先,它表示数的开始,《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于一。”所以由一构成的词语,大多有元始、少、小等的含义。例如“一夫”“一苇”“一隅”“一字千金”“一呼百诺”“一寸光阴一寸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新语文教育有“一个本质“:“新语文教育“就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语言“奠定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新语文教育“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新语文教育“主张以“举一反一“为主“举一反三“为辅。二、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言语“必得益于“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盾”是汉语常用字之一。甲骨文有■,似盾形作“毌”字,其为“盾”之初文。甲骨文又有■,象人持戈盾之形,隶定后作“”。■金文也作■,与“旱”形近,故■也作“”。后因世人不识“”而以“”为“瞂”,“盾”亦作“瞂”,读如“犮”声。“”同时又借作“干”。“干”本指“捕猎工具”,引申出“犯”义,而“扞”义实为假借义源于“”,故“干”也借指“盾”。“毌”“”“干”同属古音见母。“”属匣母,音近义通。经过字形演变,金文中有■似人持盾之形,为后世“盾”的直接来源。“盾”属定母而非见、匣,一方面■等后起形声字也作舌音;另一方面初文“毌”后表“贯穿”义,而不再作“盾牌”义了。  相似文献   

17.
二、信函末尾礼貌用语 对父母、祖父母,用“敬请”、“敬叩”,低两格占一行。再另起一行顶格,用“金安”、“福安”现在不多见。 对一般长辈,用“敬请”、“敬候”而不用“叩”,后面用“崇安”、“尊安”、“教安”;或用“敬颂”、“敬祈”,后面用“道祺”、“福祉”。“请”“候”与“安”连用,“颂”与“祺”、“祉”连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重“道”,重的却是不可言之“道”;他重“教”,重的却是“不言之教”;他重“治”,重的却是“无为而治”。老子的“道”“教”“治”思想充满辩证色彩,却又一脉相承,统一于理想社会的实现。在老子的视域中,“道”不规则、不确定,不能用言语表述,“不可道”;然而,不借助言语,“道”无法被认识,难以被理解,不得不用言语描述“道”。由此,形成“道”与“言”的相悖相依、辩证统一。不可言之“道”,主要靠“不言之教”来把握。但没有言语的介入,不可言之“道”难以被领会,“不言之教”难以被实施,不得不借助“言教”,形成“不言之教”与“言教”的辩证统一。道的“自然无为”属性与教的“不言”特点,要求“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但“无为”的前提是对“自然”的把握,要依照“自然”而“为”。因此,“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依照“自然”的原则积极而“为”,由此形成“无为”与“为”的辩证统一。在老子看来,“言”“言教”“为”隶属并服务于“道”“不言之教”和“无为”。借助“言”“言教”与“为”,老子阐明了“道”“不言之教”与“无为而治”之间的关系,将不可言之“天道”引入人道的“教”与“治”,服务于符合天道...  相似文献   

19.
万顷竹海寄相思。记得那年桃花会上,一节节竹筒米饭的清香,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驻足品尝,也让我大饱口福,余香悠悠。   深秋,登上竹园水库坝顶,令人心花怒放 !千山峻岭之间,水鸟惊飞,拖着一溜银白的弧线;莽莽苍苍的楠竹疯长在山脚在山腰在山岭,低垂着浓绿如云的头颅 ... ... “沟似九寨沟 “, “水如漓江水 “, “湖胜西子湖 “——好一处 “群峰夺影 “景观 !   涉足马铃溪,伫立在 “岩垭闻铃 “台,眺望夜郎古国边陲高山 “紫云恋翠 “,爬上 “骑山过海 “亭,欣赏 “竹浪云涛 “。不觉下行至雕匠垭,沿深沟幽峪,登 “天匠雕山 “台,仰观 “鼓鸣山寺 “,俯瞰庙湾半岛上的 “山旋水转 “。走在李梓溪戴家坡下,瞻仰《笋谱》作者宋僧赞宁塑像,沿途远眺像刀剑直指云天的 “剑断南天 “和溪谷幽深的 “沉湖飞峡 “。在桃江村发 “虾洲思鹭 “之幽情,在猫儿湾品 “青球双龙 “之嬉趣,在彭家洲望湖面宽阔的 “西子还童 “,在水打沟一览 “水漫金沟 “。水獭水鸥水鹿出没在波涛间,湖上天鹅独立,鸳鸯戏水,丹顶鹤高歌 ... ...   走近岭上横跨溪谷构筑的吊脚楼 (比现代美国建筑大师莱特的 “流水别墅 “还要大胆 )...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因所姓的人数少,又由于汉字多音读法,所以经常读错。仇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读“欧”,不读“地区”的“区”。召读“哨”,不读“号召”的“召”。任读“人”,不读“任务”的“任”。华读“化”,不读“中华”的“华”。朴读“瓢”,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