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柏拉图的哲学是对话,对话是哲学的原型,也是教育的原型,孔子的教育也是对话。对话哲学和对话教育,是用言说或者语词引导人的灵魂从意见世界上升到知识世界,那才是灵魂发生的转向,灵魂转向正是教育的定义。哲学对话是修辞,修辞是两个人灵魂的契合与沟通,在教育上,最高的修辞是达到辩证法的境界。人是会言说的政治动物。谈话,对话,演(言)说,是教育的原型,教育用言说把人的灵魂引导到一个真理世界,犹如上帝用语词创造世界。当代教育,把学生和老师弄得不会说话,也不会写作。甚至,当代教育,人真的并不会谈话。然而,说话与文字,却是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谈到: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唤醒灵魂的教育,是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校长回归本性、让校园回归本色,充满崇高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要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智慧、公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教育终身化追求与文明家庭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类发展链的综合链接、"哲学.科学.教育"思想理论资源的综合运用、走向"人之为人"的人文教育归路等方面论证了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教育辩证法的关系。认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地辩证叩问历史、反思文化,才能追寻到人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归途,而坚持"文化.文明.文脉"三位一体,迈向"人之为人"的人文教育之归路——人类精神与灵魂的王国,是当今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4.
源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在经历历史的磨砺、沉淀后,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育灵魂。自由教育追求理性发展和德性完善的核心思想,深刻地影响后世的教育实践。通识教育作为自由教育发展的现代形式,不仅顺应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还仍然坚持继承其核心思想。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也应彰显自由教育基本精神,将发展理性、涵养个性、铸造自由和谐心灵,超越功利、追求卓越、成就德性完满的"全人"作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正>从根本上说,教育意味着启蒙人、解放人。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应当是:呵护自由、培育兴趣、掌握知识、启迪智慧、树立诚信、享受快乐。可现实情况是,本应该发展学生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智育,变成了灌输知识;本应该鼓励崇高精神追求的德育,变成了灌输规范;本应该培养丰富灵魂的美育,变成了灌输技艺。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古罗马与中国先秦的古典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善为导向,追求人性的完整、高雅、和谐与全面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教育,高举人文主义,主张人权反对神权,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崇尚理性反对蒙昧,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追求现实人生幸福。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是中国人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崭新开端,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在中国得到传播,启发了民众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教育》2005,(5):25-26
和谐教育思想在西方的发展,同中国一样古老,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雅典奴隶制国家,为了适应当时其内部“民主”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雅典教育则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指智育和美育),亦即通过这两种教育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古希腊“三哲”都是和谐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如亚里斯多德继承其老师柏拉图关于灵魂三分法的思想。也把灵魂分为理性灵魂、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三部分,还分别与三方面的教育相应对,  相似文献   

9.
全球教育领域正在兴起一股本土认识论自觉思潮,旨在对抗和消减西方话语霸权,呼吁补救西方现代性认识论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认识论扼杀”。置身于本土教育知识觉醒的潮流中,中国教育知识再生产面临两个首要任务:第一,重新审视西方现代性造成的认识论危机,厘清教育知识再生产与其合理化背后的认知逻辑;第二,根植于中国本土教育文化理性与教育实践,建构中国教育的研究范式与言说方式,在国际对话中讲述教育知识再生产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1.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引进对话理论是近年来实施课程改革时的事。“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容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对话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对话”的内涵,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态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学家以求知为本性,执着于探索真知,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质教化城邦。为此古希腊哲学家扮演着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作为哲学家的古希腊大学教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为了更好地追求普遍知识和价值,他们在年轻时跟随一名或者多名著名的哲学家学习知识,并自发地建立了学园。由此,古希腊学术职业打上了理论理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希腊古典文明的基本文化精神,奠立了科学理性这一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希腊理性精神进行阐释,体现了古希腊民族热爱智慧的求知精神,深究了自然万物的根源以及普遍本性,确立了人作为理性主体的中心地位,同时也追寻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古希腊文化的共生共存形态,蕴含着古希腊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生来纯粹,教育思维一直却是一个不纯粹,典籍上的教育思维是某种私心作怪的比附.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比附,对当代儿童进行历史比附,使儿童青少年进入人类历史,成为历史中的人,同时也使历史成为当代.当代教育在于形成对话辩证法和思辩辩证法,人要与历史吵架,不能任由历史说人,要树立起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文明是令人着迷的,诞生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对现代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宝.古希腊人探索自然奥秘取得的成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成为后世人本主义思想的源泉;他们对社会制度的理性考察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某种意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相似文献   

17.
胡乐乐  董苇 《教师博览》2008,(11):61-61
肖老师近日从成都借道青岛去沈阳,给我带来了渴望已久的他的新著——四卷本教育随笔的最后一部——《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岳麓书社2008年5月第1版)。这本书论及教育的诸多方面,但其灵魂是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所有的主题和言说都是由此展开的,值得我们这些希望通过教育关注中国未来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用心品读。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哲人崇尚理性智慧,追求理性人格,据此探寻知(智)性与德性的统一。古代中国哲人崇尚伦理智慧,追求德性人格,据此探寻德性与知(智)的统一,两种看似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实则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二者共同追求人生的大智慧、大德行、大境界,追求知与识、识与智、智与德、德与行的和谐统一。今日重温两种教育思想,探寻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共通性,对我们思考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话教育     
《江苏教育》2014,(6):6-7
<正>@人民日报:教育,如何让生命蓬勃生长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也许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求丰富精神世界、追求灵魂脱俗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与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发家致  相似文献   

20.
孔子对话式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孜孜不倦的教育实践为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即师生共同参与,以讲授、问答、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式教学。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论辩,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