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其主编赵家璧编辑生涯的代表作。赵氏不仅是《大系》的创意者、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而且在《大系》编辑出版过程中,他最善于放大自己,甘于且擅长当好优秀的服务员和联络员,又兼具事业心与商业头脑。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语文教育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12年开始在小学任教。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1920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进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30年去开明书店任编辑。这期间,他编过《文学旬刊》《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期刊,并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指导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文章;同时他还先后在几所中学、大学兼任教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重庆、昆明、桂林等地继续为开明书店主持编务,先后编辑出版了《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国文…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是职业编辑工作者,但编辑工作伴随他文学生涯的始终,他对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贡献,在现代编辑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其编辑思想及编辑经验,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编辑队伍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小英  祝东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56-57,62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梳理赵树理的编辑生涯,可以看出其在编辑期刊报纸时明确的角色意识,注重与受众群体互动,有强烈的责任感与宣传意识,并将编辑报刊杂志与培养文学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益世报》1915年创办于天津,至1949年在大陆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报纸,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旧中国四大报”。1946年10月16日沈从文接编《益世报·文学周刊》,至1948年11月8日停刊,这是沈从文编辑时间最长的一个副刊,也是他编辑的最后一个副刊,不仅融汇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同时也更进一步寄托了他对文学的种种希望。  相似文献   

6.
近代编辑在图书营销方面各有特色,本文以著名编辑家赵家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为例,从选题、组稿.发行、推广四个方面,探讨其融于编辑中的图书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和《小说三集》的编者茅盾和郑伯奇在《大系》选编队伍中的位置有着微妙的对比意义。某种程度上讲,是茅盾选择了赵家璧参与完成自己整理和总结五四文学的初衷,从而参与《大系》的出版,是社会历史将郑伯奇推到赵家璧的面前,让他成为相对合适的编辑人员。事实上,回到三十年代文坛,赵家璧选择这十位编选者是因为他们在当时背景下具有比他人更成熟的条件,同时他们也对参加《大系》的编辑出版做出了选择。这是一个历史背景下时代选择和编者互相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和“被选择”的痕迹程度不同地体现在文本之中,令《大系》表征出多元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的编辑道路与他的人生道路是同步的,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战士,他走过的编辑道路即是证明.他参与主编的《诗镌》,倡导了中国新诗形式的运动;他主编的《语言与文学》,弘扬了中国的学术,特别是他晚年担任《民主周刊》的社长,喊出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争取自由的时代呼声.闻一多在诗歌创作、学术研究与民主斗争的同时,对中国的编辑事业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鲁迅并非职业的编辑出版家,但他在创作和翻译的同时,还把相当多的心力用在了和编辑出版相关的事业上.他的编辑实践和风范,与他的作品相辉映,对于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注视他辉煌的作家身份,而忽略了他默默的编辑家身份.  相似文献   

10.
编辑是构成文学体制的重要因要素之一。从近代到"五四",由于社会的商业化程度不高,编辑有较多施展个性的空间,所编刊物多为同人和学院性质,到了1930年代,由于全国报刊十之八九集中于上海,文化的发展因为商业的影响,被纳入消费领域。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刊的发行与经济利益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加商业化。这一时期的编辑行为较之1920年代体现出更多的市场意识及职业意识。1930年代的编辑出版行为,为1930年代文学的生长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促进了文学多元共生繁荣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王进珊先生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踏上文学道路,在近七十年的文学生涯中,集作家、文艺编辑、学者于一身。他先后发表、上演过十多个剧本、出版过散文集《山居小品》等,还发表过很多诗歌、小说,在书法、绘画上亦有造诣。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文艺界和主编《申报》副刊时期产生过一定影响。1949年后,长期执教于高等院校,较少为人知。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广西版)和《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等。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创作情况并选录了他的部分作品。本文从创作、编辑和教学研究等侧面,对王先生鲜为人知的文学历程,作了记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来自于他的诗歌理论而非诗。但是,他的一首小诗《登幽州台歌》却似洪钟巨响般地奠定了他的诗名。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正是在这种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的碰撞交织中,凸显了中国古代文学“士不遇”的传统主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小为大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刊登中国当代小说及其评论的重量级文学期刊是推动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媒介。美国的《今日世界文学》被称为编辑得最好、信息量最大的文学期刊之一,自创刊后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学,不断推出当代文学研究专刊、专辑、专栏,发表了大量中国当代小说及研究著作的书评,并创立《今日世界文学》中国版《今日中国文学》,成为国外传播中国当代小说的意见领袖。它以专业的权威性,引导着英语世界里中国文学接受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趣味,推动着西方人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郁达夫应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作为文学家,郁达夫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作为编辑家,郁达夫对现代编辑事业也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发起成立创造社,主编《创造季刊》,到远赴南洋主编《华侨周报》,他一生的主要活动,除了文学就是编辑事业。但是,对这样一位五四文化巨人,我们对他的研究还是仅仅限于文学,他的编辑活动,他对现代编辑事业的贡献,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及。本文将就其发起成立创造社,主编各种期刊,撰写有关编辑的文章,以及上述这些活动对推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宣传抗战救国所起的积极作用诸方面,研究其对现代编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陈原先生有着自己的一套编辑理念和编辑思想,把出版工作作为一项大的事业来抓。陈原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新振兴商务。他主持制订商务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商务出版大计;注重培养编辑能力,使当年那些年轻编辑后来都成为商务印书馆的骨干力量;秉承商务传统,翻译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和词典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初,学者高信先生主政商洛文创室,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便是编辑出版了《商洛文学卷》,给后来者以资存念。其时尚属新时期文学发韧阶段,能有幸进入短篇小说序列者寥若晨星,王卫民和他发表于《青年作家》上的《银狐》却很醒目地占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巴金早期的编辑活动基本上是为了实践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这一目标来进行的。随着他在无政府主义理论实践探索上的失败,以及文学创作的成功使巴金开始向着文学活动转向。特别是参加《文学季刊》的编辑实践活动为他后来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中长篇小说作家,而且他主要是以中长篇小说的成就驰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卡斯尔世界文学百科辞典》指出:“茅盾在参加了一九二六年的北伐战争后,以当年的事件为背景写成三部曲《蚀》,这部小说使他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长篇小说家。”《法国大拉鲁斯百科全书》、《东方文学大辞典》、《苏联大百科全书》、《大日本百科事典》及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百科全书》,在介绍茅盾时,都重点介绍了他的中长篇  相似文献   

19.
毛晋是明末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兼藏书家。他为传播和积累我国科学文化知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编辑出版史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毛晋的生平之后,以充实翔尽的材料,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毛晋的编辑思想:一、毛晋以风化思想作为编辑出版的主导思想,强调编辑出版应感化世人,维护世风。二、毛晋以长期的实践证明编辑出版是一门科学,具有专门的业务知识,因此,他有极强的业务观念。三、毛晋是一个严谨的编辑工作者,他有不计私利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毛晋编辑出版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编辑出版,总结前人编辑出版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我们今天编辑出版工作的水平也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马利安·高利克是斯洛伐克共和国著名的汉学家。他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的世界文学观念贯穿了其全部研究进程,其中《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和《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等论著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肯定。近年来,他转向了《圣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为中西文化思想相互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依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2003年6月19日高利克被斯洛伐克科学院授予了2003年最高荣誉奖,成为声望显赫的比较文学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