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研究晚报,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晚报中的大半成员是身兼两职:既是党委机关报,又是晚报。如果从机关报性质和报纸的级别而言,它们算得上是地市报的“亲兄弟”。然而,出于种种考虑,它们选择了晚报形式。还有一些市报,近两年也由日报改为晚报。于是,我又把眼光投向“固守阵地”的地市报,发现  相似文献   

2.
首先,感谢全国地市报同仁长期以来对《姑苏晚报》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对《姑苏晚报》的关心和厚爱,把“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的荣誉授予《姑苏晚报》。  相似文献   

3.
具有机关报性质的晚报如何处理好机关报和晚报的关系,做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迅速.准确地传达到各族人民中,不断提高人民觉悟,同心同德跟党干四化,这是党委机关报性质的晚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陈云同志指出:“报纸要为广大读者着想。”胡耀邦同志也说过:“报纸宣传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千人一面。”这应该是晚报新闻业务改革中遵循的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晚报与部市报竞争中的“同”与“异”,是指晚报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亦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留“同”。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根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读者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普通市民,都注意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晚报追求的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则试图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有些同处一地的晚报与都市报在一段时期内,实际上确立了同一个目标读者群。其二,都属于“软”性报纸,内容取材都…  相似文献   

5.
热点问题追踪报道,是办好机关报晚报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系列吃透“两头”、配合所属领导机关中心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的追踪报道,不仅会产生轰动效应,也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机关报晚报的权威性。 作为中共海口市委机关报的海口晚报,从去年以来,紧紧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推出了一系列有份量有影响有积极意义的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版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那么,作为地市报究竟该如何力求“不一样”、怎么嬗变和创新?我们试以《南阳晚报》的评论版为例,来探寻地市报评论版改革创新的一个方向——推进“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业大战烽烟四起,越来越多原本偏安一隅的地市报被拖进激烈的报战之中。由于省会城市报业市场资源的分配格局相对确定,市场空间日益狭小,省城报纸开始向省城之外的“外围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有人惊呼:地市晚报与省会报纸的“巷战”真正开始了。在此态势下,地市晚报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宁波晚报》连续三次闯进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也许是《宁波晚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都获得了“小丰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及会刊《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的同志约我谈谈体会。在新闻界同行面前,班门弄斧,实不敢当,但作业还是要交的。如何当好总编辑?如何当家理财?怎一个“难”字了得。然而难归难,假如把握住下面一二三四,你心目中期望的诸多“也许”,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作为机关报晚报,虽然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在竞争中的优势不可低估。“机关报晚报”兼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特点进入寻常百姓家。办好“机关报晚报”首先要有明晰的定位。我们平时常说:合肥晚报投“党”名“晚”,字“合肥”,就是说既具有市委机关报性质,又有晚报特色,还体现地方特征,在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上找准着力点。为此,我们在新闻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新闻软硬兼具,树立权威性、突出指导性和强化可读性、实用性,追求社会公信度;增设当日版,追求新闻时效性;增加服务类特刊,以好看有用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的勃兴与挑战,正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这里所说的“都市报”有特定的含义,大抵是指由省级党委机关报主办,在省会城市里出版,以省会城市报纸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京、津、沪三直辖市不计,广州有省办《羊城晚报》是特例,以前各省会城市市民主要读市办机关报和晚报。一些省委机关报创办晚报成功,特别是《新华日报》创办《扬  相似文献   

11.
机关报晚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报业群体,面对纯晚报、都市报的严峻挑战真的无所作为吗?答案并非如此,关键是机关报晚报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机关报晚报具有“四大优势”:“品牌优势”、“主场优势”、“信誉优势”、“血缘优势”。《合肥晚报》从报情出发,依据“四个优势”提出“三办三不办”,具体从创名牌栏目、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抓好独家新闻三个方面去操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乌鲁木齐晚报》被评为第五届新疆“双十佳”报纸。喜讯传来,报社全体员工无不为之振奋,同时也冷静、清醒地认识到:荣誉来之不易,理当万分珍惜。—、市委的重视、关心、支持是办好《乌鲁木齐晚报》的前提作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机关报的《乌鲁木齐晚报》,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地市报来说,要想增强报纸的生气与活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采发“昨日新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昨日新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顾名思义,昨日新闻即昨天发生的新闻。对于晚报而言,刊发昨日新闻,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求记者能闻风而动,善于发现和抓取新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送等任务;要求编辑能及时编发,保证稿件第二天见报.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纯晚报来说,机关报晚报往往被认为是竞争中的弱者。然而,只要发挥好机关报晚报的优势,便可赢得竞争。机关报晚报的优势有哪些?我们认为,首先应发挥好权威性的优势。 机关报晚报一姓“党”,二姓“晚”,就长沙晚报而言,当然还要加上三姓“长”。姓“党”,就是要完成好党委机关报的职能,党委机关报就是要说党的话,说好党的话,这样才会有权威。具体来说,党委机关报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报业市场化趋向的不断深化,各地省级晚报(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大亮点.它们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觉,贴近群众,干预生活,以生动活泼、敏锐泼辣的风格广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省级晚报(都市报)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报道”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各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特别报道”由每周“周末版”、“星期刊”进而扩展到每日推出固定的专版,如华西都市报、三湘都市报、大河报的“特别报道”,楚天都市报的“大特写”,燕赵都市报的“社会描述”,齐鲁晚报的“纵深新闻”等等,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与肯定,极大地促使报纸发行率上扬,促进了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28届(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泰州晚报》报送的“温暖回家路”专栏获得一等奖,这是江苏省8个获奖专栏中唯一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县市党委机关报报业发展的一个盛期。本文所述的浙江省县市报的“办报热”不过是全国出现的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 一、县市机关报“办报热”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80年代,浙江省仅有3家县级党委机关报,即诸暨报、江山报和永康报。进入90年代,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如今实现了县县市市有党报;个体、私有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县市也办了党报。  相似文献   

18.
一个理念 我对当前全国纸质传媒运用新闻图片的印象是:许多新创办的都市报、一些晚报、专业报,图片报道“铺天盖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重视新闻图片的机关报,数量也在增多,但步伐缓慢,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曾经重视了一阵子,一旦老总易人,又回到“重文轻图”的老路上去了。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刚提出时,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中国记协主席的邵华泽尖锐地指出:实施  相似文献   

19.
地市党报是地市一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它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地区行政区域的沿革而诞生的,它为地方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有过曲折的岁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闻体制的改革,尤其是省级媒体的扩张,地市报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做强做大地市报?我认为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现行的体制下,地市报要“就地闹革命”,在打造“本土龙头”地位上下功夫。当  相似文献   

20.
一、地市党报面临的挑战 从纵向看,地市党委机关报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市报,处于第三个层次,可以说在夹缝中生存。发行中对于中央、省级机关报是绝对要“保”的,不能因任何报刊的发行而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级机关报为扩大阵地,纷纷办起了一张风格与晚报相近,定位于城市市民的都市报。都市报一出现,便以其崭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全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策略,全方位报道市民生活,让人们很快接纳并喜欢上她,发行量成倍增长,版面迅速增加,并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到目前,都市报这个报业中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