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技校数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调整教学内容,降低知识难度,与专业课教学相联系,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辅导和作业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民主、平等。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采取相关策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纷纷进行研究和实践,“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5.
6.
曹兴元 《陕西教育》2007,(12):10-10,18
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必须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好习,这样,教师就要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联系,发挥教学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就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讲,“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模式,教学的理念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试教育”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虽然“边讲边问”、“讲练结合”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的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创新教育怎样实施?这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面前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如何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明显的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以下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11.
12.
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开展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多伊奇创立“目标结构”学说后,经过实验、研究,逐步完善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目标结构学说把学习分成三种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竞争目标结构学习中,同学间的学习关系是竞争、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只有分析学生的来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正面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注意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激发技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点拨诱使学生认真思考,并通过尝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猜想或判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提问、演示、练习等,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使之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作一探讨. 1 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教学的意义 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对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作了专门说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增加了六个研究性课题:数列…  相似文献   

16.
17.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就要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张梅 《孩子天地》2017,(6):187-188
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二步实施,教育在体育院校有很大进步。从整体上看,体育院校学生的文科成绩普遍比理科成绩好,文科的差距不是很大,而理科的差距比较大。下面就初中数学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