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
张卓 《新闻前哨》2000,(5):15-16
揭露欺诈、强权、腐败、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是人类的普遍心态,批评性报道以其特有的酣畅淋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媒介关注、受众关注和社会关注。媒介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受众对舆论监督日趋强烈的愿望使批评性报道的比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人们把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期望更多地倾注在作为宣传舆论机构的媒介身上。这一方面显示出媒介在社会导向上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也使一个危机初现端倪:批评性报道正在走向失控与违规的边缘。面对众多的新闻官司,对批评性报道进行控制与规范不仅仅是“亡羊补牢”,更是为了掘其潜力,合理而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以法治国的方针下,法制报道越来越被重视。央视、黑龙江、河南、长沙市等已经开播了政法频道,除两三个省市自治区外,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都有法制栏目。法制总是与暴力话题相关联的,因为法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击和预防暴力犯罪发生。为此,必须注意把握法制报道的分寸尺度,使它有益于社会,即不因涉及案件、案情,而在传播中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揭晓的2003度福建新闻奖中,湄洲日报社选送的关于突发性事件报道《放鞭炮岂能趋邪保平安》获得一等奖。而就在上年,湄洲日报社选送的在福建新闻奖中获得一等奖的《耶路撒冷爆炸祸及莆田劳工》,也是件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作品。同时,在去年福建首届名专栏评选中,报社以昨日突发性新闻为主打的“新闻眼”栏目也榜上有名。这是湄洲日报社近年来在报纸的改革中,着力于提高报道时效,突出及时和妥善报道热点取得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5.
6.
7.
林爱珺 《新闻记者》2004,(10):22-24
语言文字是新闻作品的表达符号,如果在批评性新闻中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当,使语言文字的组合构成侮辱性语言,将违背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原则,并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因此,研究分析侮辱性语言,对避免其在批评报道中侵害他人名誉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被一纸传票送上法庭的记者屡见不鲜。经过对这类事情综合分析发现,其中有被批评者无理取闹的,但不少官司的产生是由于报道本身有毛病授人以柄造成的。这些报道有的是事实有出入、不准确,有的是提法、用词不当,有的是作者义气用事……鉴于此,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搞好批评报道的规律和技巧,以更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威力,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坚 《视听界》2001,(3):20-20
在电视新闻中,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最为观众所关注。电视新闻的生命取决于它的真实性,正是这种真实性使得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电视相对于广播、报纸等其他媒体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新闻镜头的直观性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通过电视机的屏幕仿佛就已置身事件发生现  相似文献   

12.
13.
突发事件是指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危害社会稳定、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事件。突发事件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突发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疏缓社会矛盾,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要认识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的特点,把握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及时播报突发性事件对吸引观众、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否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成功的报道,也是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高度使命感、政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和敬业精神的综合考验。突发性事件新闻在媒体报道中具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认真搞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