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属北美殖民地自建立起便与宗主国长期保持了并存互利的关系。英国在从殖民地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全面开拓与发展。18世纪60年代初开始,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由温和转向强硬,导致双方关系由共处演变为决裂,最终引发了独立战争。因此,英国殖民政策的转变是导致其与殖民地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它在推动殖民地发展和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后与宗主国长期保持相容、并存、互利的良性关系。英国通过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北美的全面开拓和发展。从1763年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政策改弦易辙,然而“新殖民地政策”却导致双方共处关系的交恶与决裂。因此,英国殖民统治政策是制导殖民地与宗主国关系的核心因素,在北美发展及其与母国关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1 773年到1 775年初北美殖民地的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爆发了一场主权之争。这场争论始于1 773年马萨诸塞大议会与总督之间的内部争论,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紧张而扩展到各地,一时成为令人瞩目的公共议题。1775年初战事的爆发使得这场讨论戛然而止。这场主权之争是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争夺英国与殖民地各自道义准则与合法性基础的原则之争。最终,殖民地激进派糅合了帝国危机以来的各类反抗话语,不仅彻底否认了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管辖权,而且从殖民地主权的高度阐明了殖民地人的权利及与英国的关系,为殖民地人由反叛而独立提供了意识形态化的正义性支撑。  相似文献   

4.
杭聪 《唐山学院学报》2012,(2):38-42,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在英属黑非洲殖民地的公职人员政策有三次调整,分别以扩招、稳定和留任为重点,很好地配合了英国的整体殖民政策。扩招是为了落实殖民地开发计划和地方政府改革计划,稳定和留任都是为了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潮中尽力保持自己的殖民利益。其中英国对尼日利亚的公职人员政策较具典型性。英国的政策没有解决独立前后殖民地公职人员缺乏的状况,直接原因在于英国撤退得过快,深层原因则在于其长期以来对殖民地社会发展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彼得·梅塞尔在《独立的故事》中通过分析18世纪末美国史学界爆发的关于独立的争论,揭示了殖民地时期美国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历史解释及意义。以美国与英帝国的关系为核心线索,梅塞尔把这些历史解释分为地方历史学家和帝国历史学家两类,前者将美国的繁荣归因于殖民地人对财富的追求与殖民地家庭的自然成长,后者抨击殖民地人的自私本性,强调英国议会和政府对殖民地稳定发展所起的作用。美国革命前后,持不同观点的两方自然形成阵营,地方历史学家与爱国者联系在一起,帝国历史学家与忠诚者联系在一起。梅塞尔认为,地方历史学家提出的历史解释一方面影响了美国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塑造了北美独特的共和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叶“亚洲的觉醒”革命风暴作为现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序曲 ,对亚欧之间殖民地 (附庸国 )与宗主国的依附关系形成强有力冲击。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亚欧关系的演变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对其亚洲殖民地的控制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成为欧洲殖民体系崩溃、亚洲民族新生的历史催化剂 ,使亚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外二战期间亚欧大陆两端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同仇敌忾、互助合作 ,则成为该时期亚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官僚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指统治旧中国的三大经济、政治势力,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列的“三座大山”之一。但是,这种理解过于狭窄了。历史已经证明,官僚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阶级成分和经济关系,而且已经构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它不仅产生于旧中国,而且对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普遍意义。以往,我们把旧中国的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不确切的。“半封建”固然可以说明审国社会未脱离封建关系的现状,但“半殖民地”则并不是对社会性质(经济关系和政治结构)的概括,而只是对主权状态的一种说明。同样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就可能很不相同,如美国独立前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以及非洲作为列强的殖民地,社会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别。因  相似文献   

8.
恩在 《初中生辅导》2014,(16):42-44
顺化古城位于越南中部,北距河内654公里,南距胡志明市1071公里,西靠长山山脉,东距海8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顺化古城沿着香江岸边修建,紧靠植物富饶的山峦——玉屏山。顺化建立于公元17世纪,历史上曾先后为越南旧阮、西山阮和新阮封建王朝的京城,是越南的三朝古都,现为承天一顺化省省会。自1802年开始,它成为越南的王国都城,之后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一直延续到1945年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帝国,包含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即英国本土和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所有殖民地。根据帝国各个组成部分与英国本土的关系不同,英国的殖民地大致分为三类:完全受英国政府管辖的叫直辖殖民地;保留君主,但受英国派遣总督监督的叫“保护国”;有本国的议会和责任政府,享有较大自主权的叫自治领。自治领一般为殖民地中的白人——拓殖头子的领地,如加拿大;或为少数白人统治的自治领地,如南非联邦;总之,全部是白人——殖民及其后裔掌权。  相似文献   

10.
第十八章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殖民地半殖民地宗主国(二五八)在政治和经济上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利,受别的国家统治和压迫的国家,叫做殖民地。如朝鲜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曾经是荷兰的殖民地等等。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仍然是处在殖民地的地位,被帝国主义国家残酷地掠夺和奴役着。如尼日利亚、塞浦路斯等是英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等是法国的殖民地,关岛、萨摩亚群岛等是美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1.
库切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主奴关系的哲学反思,在南非文化语境下,这种反思主要指向殖民者的自我和殖民地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库切通过细致地展示殖民者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复制和对他者进行想象的过程,通过剖析殖民者居高临下的单向透视角度对他者主体性的变形和殖民者的自我与他者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揭示出殖民者的自我和殖民地的他者双方的特征都是出自权力的操作和话语的建构,矛头直指殖民话语背后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短篇故事集《亚洲的眼睛》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非欧洲人为主人公,探讨殖民国家与殖民地的关系。在书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相当融洽。作者通过被殖民者四位印度军团士兵的描述,将欧洲和印度界定为文明与野蛮的关系,并指出知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摆脱野蛮的唯一途径是教育。本书看起来是在探索殖民地的文明路,实际上充满了知识与权力的暴力。  相似文献   

13.
近代英国和新疆的关系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外扩张的结果。新疆英侨主要有来新疆经商和传教的英属殖民地人、英侨家属及其后代、马继业等擅自发展的英侨三大来源。清末,清政府对英侨采取一种羁縻式的管理。通过对清末新疆英侨的研究,探析英国对新疆的入侵,揭示英国企图将新疆变为殖民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七年战争”后,英国出于转嫁财政压力的目的而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危及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自由;同时,其他欧洲大国势力退出了北美,使殖民地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们敢于和母国对抗。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沈丹 《现代语文》2010,(6):120-122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吴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帝国主义的优越性,探讨了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的关系。以彼得、布鲁顿夫人为代表的英国人天生的文化优越感使他们认为自己比印度人文明,因此理所应当控制印度的命运。殖民地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以至于无权为自己说话而缩减为一个虚构的形象,成为强大的帝国主义的陪衬。  相似文献   

16.
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印度这个殖民地国家反复地出现,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福柯的权力与话语关系的理论来看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相似文献   

17.
小月 《英语沙龙》2010,(7):64-64
在《独立宣言》写就的20年前,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就感到有必要更紧密地连结起来。1754年6月,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来自七个殖民地的代表举行了一次大会,谈到“殖民地之间实现联合的某种途径”,并认为“所有殖民地组成一个联邦是……当前殖民地安全与防御所绝对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战后,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体系,许多殖民地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出现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独立以后作为主权国家与发达国家主权国家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已不同于原来宗主国对殖民地赤裸裸的军事占领和暴力掠夺,而是以合作形式出现的一种国际关系。这是否意味着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本性已经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已经消失?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即开始实行宗教统治,从上到下,强制伪满洲国君民信仰日本的天照大神。在世界殖民地史上,以强制手段改变殖民地人民的宗教信仰,似乎只有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东北。关东军是日本军界最右翼、也是最野蛮的团体,强制推行宗教信仰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特征,其根源还可以追溯到中日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史学界在对于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同世界革命的关系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这种看法,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这一正确前提出发,但却得出了十月革命后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一切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错误结论。不少研究者在论述十月革命后各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时,往往好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所以它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