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一波同志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说,1957年7月。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首次提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毛主席说:“单有一九五六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移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社会主义革命。”这里讲的“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当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学习与思想改造,而是包含着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样的政治革命。1957年3月以前,毛主席曾经认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已基本上完成了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第二段三个问题:第一,“三反”“五反”全国的战略估计,这个估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毛主席比我们高明,从研究历史、理论上、战略上提出问题,使前后不乱,枪法不乱,这是符合实际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三反”“五反”以前,那时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谈过:“你们中共搞重工业,我们搞轻工业”,一重一轻,分庭抗礼,威风很大。我们发公债票.他不赞成发.他说:“现在公债票,我到北京和毛主席讲过的,不发了。”他说:“中国除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以外,其余的都是小脚色,没有什么。”他吹牛(笑声),他要与我们分庭…  相似文献   

3.
唐刻 《军事记者》2003,(3):22-2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在毛主席题词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同年,周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观看了此剧,并从众多争相与之握手的演员中,特意找到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对他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是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演员,他始终…  相似文献   

4.
《民生周刊》2023,(23):16-17
<正>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指引我们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从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读者评报     
我们欢迎“学习毛主席语录”的专栏工人日报、解放军报、山西日报等新增了“学习毛主席语录”一类的专栏,这个专栏受到广大职工,尤其是文化水平低的职工的欢迎。有的说:语录下面加一小段“学习参考”,文字短小,浅显易懂,对学习毛主席著作有很大帮助。有不少职工把每次登的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材料用笔记本抄写下来学习。开封市刘建中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办》的专栏,是我们宣传财贸部门职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一个尝试。这个专栏受到了财贸职工的欢迎。为什么受到欢迎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个专栏集中反映了群众在“用”字上的成果。专栏的文章,都是财贸职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写的。写他们如何碰到问题就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怎样说就怎样办。避免了空泛的讲道理,着重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反映出工农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特点:空道理不多,但解决问题,没有那种“读书千万遍,思想不沾边”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同时,文章又不同于一般的表扬好人好事,它所谈的是在“用”字上下功夫的成果,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威力,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用到哪里哪里灵。这样,便把“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给群众提供了活教材。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1977,(5)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大和十一届一中全会胜利召开了。这次大会是在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以后,在我们党取得了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一个在重要的历史时刻举行的,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大会,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大会将作为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大会,而载入我们党的光荣史册。它象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中国革命的航船,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党的十一大选举产生了以华主席为首的新的党中央和中央政治局,我们热烈欢呼,坚决  相似文献   

8.
杨澜 《记者摇篮》2006,(4):13-15
对话中,感受杨澜阳光般的温暖。3月,北京。当时钟滴滴答答地走到10点,杨澜的笑容准时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杨澜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我就是一个记者”。并不习惯被人称作“主席”,杨澜微笑着,自信而谦和。美丽、聪慧、优雅、知性,太多美好的词汇曾被用在杨澜身上。而两个多小时的对话,更让我们触摸到美好表象下,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脉动着的阳光般的温暖。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氛围,是一个社会主体的可预见的思维方式“我们一起努力,赚更多的钱,捐更多的钱”,这是在年初举行的一次员工聚会上,杨澜的祝酒词。从最初,零星…  相似文献   

9.
学术报道如何写得通俗生动而又能深刻地反映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通讯《殊途同归——侧记骨科论坛上一场学术争鸣》的采写,算是一次尝试。毛主席说过:“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是我们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准则。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术座谈会上,我们看到持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盘奇特的“铅字”,它们不是用铅锌制成的,而是用木料刻出来的。这盘“铅字”是1929年党领导的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中的一件文物。 1927年,毛主席在井冈山上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工农武装起义就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1929年3月28日,红旗插上了河南省的商城城头,国民党的部队被工农组成的红军全部歼灭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没有文化,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缺乏了它的灵魂。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并非是行政体制上由文化部门所管辖的“文化”,它是一个广义的,有别于部门特点的大文化。它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经济、哲学乃至政治范畴的东西。是与我们的生活、工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关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第二大出版中心的话题越来越多了,许多有识之士就“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以及上海出版业的机遇和对策等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主张,使我们能够在某种新的“维度”来重新审视上海的出版业。 一、审视“上海”的三个维度要真正认识上海出版在全国乃至全球出版业大格局中的地位,首先要对上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我们在不同场合谈上海这个字眼时,上海其实有着不同的意味。笔者以为,在讨论上海出版业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三个上海,即一个政治的上海、一个…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的好上战——雷鋒同志最近,全国各报报道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鋒的事迹。摄影方面反映了雷鋒生前的活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学习雷鋒的活动。这些报道已在全国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別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鋒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以后,全国千千万万的人都来学习雷鋒,在中国人民解放軍中,在广大青年中,已掀起一个学习雷鋒的热潮。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至少影响了三代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代,可以称之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有的亲自聆听过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那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第二代,是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崭露头角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代就是我们这一代。坦率地讲,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背着《毛主席语录》长大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精彩论述,我想忘都忘不了,比如:“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比如:“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再比如:“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八年三月四日到二十七日,毛主席在成都主持了中央工作会议——成都会议。在这里,毛主席多次作了重要讲话,号召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主席的号召,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并且继续鼓舞着我们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迈步新长征。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是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除了主持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亦或是获取资讯的渠道,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然而,在多少年后,我们试图将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农”问题,融入以城市文明为主的社会文化体系之时,“文化脱节”便自然而生,“三农”工作报道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广电系统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规划。要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要理顺好三个关系: ---理顺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贯穿着过去与未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这些年,文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强省也成为江西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要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决不能丢掉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8.
建筑祭者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为这事是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广闻博览     
钱其琛就对外文化工作提出五点想法和意见 1996年12月9日,钱其琛副总理在全国对外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对外文化工作和我们整个国家的外交工作、外事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对外文化工作战线应该是对外工作中活跃的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从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十分重视对外文化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工作,钱其琛提出了五点想  相似文献   

20.
“套近乎”一词不乏有些贬义,但在采访中,它还挺管用。初学采访时,我不善于“套近乎”一找到采访对象,掏出本子就提问。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1980年,我参加地方新闻集训班。在上采访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斯诺夫人海伦·福士德·斯诺的采访经验,使我深受启示:1937年4月,她第一次到延安去找毛主席采访,一见面就从笔记本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毛主席说:“我早就从这张照片中认识你了。这是斯诺给你照的。”这样一“套近乎”,使她和毛主席象老朋友似地交谈起来。1978年,她在西安采访王震,见面就说:“我记得我们俩是同年的。我在延安的时候是28岁,现在72岁了,你是不是72岁呢?”又是一个“套近乎”,不仅把她和王震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且一下就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