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五四”运动前期,新旧思潮冲突已很激烈,北京尤其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傅斯年逐渐发现自己以往尊崇的旧的学术思想和传统的种种弊端,于是毅然投身到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中。为了响应《新青年》的号召,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的大力支持下,1918年暑假,傅斯年邀请同窗好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五四新文化传播的历史,无论如何不能不谈及北京大学;而研究北京大学对新文化传播的历史作用时,又无论如何不能不首先谈及蔡元培.蔡元培虽然在新文化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并未直接地作为一名像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人那样的叱咤风云、气吞寰宇的传播家和积极行动者,但他在五四新文化传播的历史上却具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背后的诸多铺垫性的作用,五四新文化的传播也许会遇到更多的障碍.由此看来,像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样的开历史纪元的重大历史性传播活动,能够取得社会上的权威人物的得力组织和有效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蔡元培及其开创的北京大学与陈独秀及其创办的《新青年》的同与异,分析了进入北大的章门弟子同人与“校”和“刊”的同与异,进而分析了以鲁迅为核心的“S会馆”与“校与刊”结合的北大存在着相对恃和抗衡的一面,从而提出了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发生的两个体现逐步深化的认识框架:一者是“S会馆”与“校”和“刊”的“鼎足而立”,另者是“S会馆”本身即呈“三角张力”。由此可见,从章太炎到鲁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发生起到了根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蔡元培及其开创的北京大学与陈独秀及其创办的《新青年》的同与异,分析了进入北大的章门弟子同人与“校”和“刊”的同与异,进而分析了以鲁迅为核心的“S会馆”与“校与刊”结合的北大存在着相对恃和抗衡的一面,从而提出了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发生的两个体现逐步深化的认识框架:一者是“S会馆”与“校”和“刊”的“鼎足而立”,另者是“S会馆”本身即呈“三角张力”。由此可见,从章太炎到鲁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发生起到了根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迅日记和书信中的蔡元培王景山众所周知,蔡元培和鲁迅之间的交谊是很深厚的。他们是同乡,都是浙江绍兴人。蔡元培是清末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的发起人,鲁迅,据考证则是参加过这个组织的。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鲁迅应蔡聘为教育部员。蔡任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6.
北大之大,首先是蔡元培之“大”。蔡元培之“大”,是胸怀之大、目光之大、品格之大、思想之大,是“有容乃大”之“大”。于是,蔡元培生前就获得东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予的尊称:蔡先生。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在赴任之前,医专校长汤尔和和沈伊默就向他举荐过陈独秀。汤尔和说,陈独秀“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并拿出十多本《新青年》给他看。蔡先生对陈独秀“本有一种不忘的印象”,那个印象起始于蔡先生创办《警钟日报》。当时刘师培曾对他说:“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陈仲甫一人支持了…  相似文献   

7.
试析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形成的。这种思想的产生与蔡元培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纯抱学术主义,对呼种学术思想流派持宽容的态度,提倡他们之间的相互争鸣、自由发展是这种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的实行促进了北京大学的民新思想的 和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根源。这种思想反映了蔡元培的教育矗政治、功利的思想;反映他想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成分和  相似文献   

8.
1916年11月26日,陈独秀和亚东图书馆的经理汪孟邹等人离沪北上,28日到京,入住前门外的中西旅馆。其时,陈独秀把《新青年》在上海办得很红火,并与汪孟邹等酝酿办一个“大书店”,此番便是为此事招股而来。而恰在此时,12月26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当天上午,蔡元培即亲赴陈独秀所住的旅馆,请陈独秀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也正在此时,后来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正在陈独秀和远居美国的胡适之间酝酿着。陈、胡之间书信往还,交换着变革中国文学的看法并已达成基本共识,后来成为“经典”的一些观点,此时也已成熟。1916年11月间,在…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件事,是物色北大新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好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汤尔和向他推荐了陈独秀,并将十余本《新青年》杂志交给他。他翻阅了《新青年》杂志后,马上决定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月薪300元,并立即徒步前往前门外煤市街的旅店拜访陈独秀。1905年,蔡元培和陈独秀曾在上  相似文献   

10.
大通学堂     
一、办学始末与办学宗旨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光复会成立。会长蔡元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农历(下同)一月徐锡麟应蔡元培邀之加入光复会。徐锡麟入会后深感“会党知识浅暗,莫若稍事教训,以兵法相勒”,遂萌发创办武备学堂以训练会党骨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他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为《新青年》),是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他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聘请许多新学之士到北大任教。1917年初,陈独秀受聘为文科学长。这时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也在北大文科  相似文献   

12.
身边的历史     
正"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现在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2002年4月建成)所在地。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此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后改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故名;楼面呈工字型,砖木结构,连地下室共五层:地下室设印刷厂;一层为图书馆;二层是校内行政部门和大教室,蔡元培校长办公室、陈独秀文科学长室均在此层;三、四层均为教室,设有教授休息室和学生饮水室。北大红楼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五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在我国史学界过去曾经有过不同的议论。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已经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已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但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不过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1921年他虽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但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假马克思主义者。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种议论就被林彪、“四人邦”的文化专制主义所窒息。林彪、“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他们任意篡改党的历史,他们武断说陈独秀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天生的机会主义者与叛徒,并不得有任何异议,否则,就是为叛徒翻案,为机会主义招魂,为民主派、走资派树碑立传。林彪、“四人邦”的垮台,为我们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科学地评论陈独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人生、改革中国传统文化的渐进模式,和陈独秀、胡适等批判旧文化、旧传统“利刃快刀”式的两极对立,不论哪一种思潮成为主流,都是五四时期对迂腐落后的旧传统进行批判性重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永恒的“五四”精神探求,是中国开始走向现代性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15.
光复会的主张和思想是什么?它究竟是怎样性质的组织?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同志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将个人的见解略述如下,以求教于史学界同志。光复会于一九○四年十月成立于上海,领导人是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主要的组织者和活动家当是陶成章。光复会成立时的入会誓词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①。这个政治纲领看去确象明末清初以来传统的“反清复明”口  相似文献   

16.
“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鲁迅如此描述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可以说是众多学子心中最向往的学术殿堂。提起北大,就不能不谈北大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民主科学思想的推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以及一些名人巨擘,如严复、蔡元培、陈独秀、胡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发挥了中国其它区域无法替代且难以比拟的作用。上海一度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苏浙皖三省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和学堂在国内占有绝大的比例;三省留日学生最先从事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泛长三角地区的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还建立了许多同盟会分支机构;三省革命党人为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岳王会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最先开创了以新军为主力的武装斗争模式;在响应武昌首义方面,泛长三角地区在整体上居于全国的前列,江浙资产阶级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18.
胡适进北大     
苗体君 《师道》2003,(8):44-45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当天他就去前门中西旅馆拜见陈独秀,并力劝陈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要职。陈独秀当时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在全国十分有影响力,此次是来北京出差的。他向蔡元培详述自己不善教务,且正忙于创办杂志,所以极力向蔡推荐他的安徽同乡胡适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19.
胡适进北大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当天他就去前门中西旅馆拜见陈独秀,并力劝陈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要职。陈独秀当时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在全国十分有影响力,此次是来北京出差的。他向蔡元培详述自己不善教务,且正忙于创办杂志,所以极力向蔡推荐他的安徽同乡胡适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20.
《河北自学考试》2011,(6):51-54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现名。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2000年4月3日,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成为一所文、理、医、工齐备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历史上,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胡适、马寅初、冯友兰、梁漱溟、汤用彤、沈从文、李四光、江泽涵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和学术大师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