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著名女学者苏珊·朗格集哲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媒介环境学家于一身,她通过在思想上相互渗透和架构的著作贡献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建设。朗格关注不同符号模式在人类思想情感建构中的作用,她关于推理性和表现性符号模式的符号分类理论有助于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基石的形成。朗格认为媒介遵循逻辑类推原理运作,她建立在符号逻辑理论基础上的"媒介"思想,给媒介环境学研究旨趣以符号学角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刘婷 《东南传播》2012,(7):101-103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之一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思想。同时,本文还将探析芒福德的思想对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影响,厘清芒福德与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深层影响,试图借用媒介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研究互联网是如何从自身符号系统影响到信息的流动、如何从自身传播系统来影响到社会主体的传播习惯及行为,及影响整个媒介环境的。  相似文献   

4.
韩月婧 《今传媒》2022,30(2):100-103
神话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起源和民族精神无法绕过的主题。神话从诞生以来,从口语时代的易变性与表演性,文字印刷时代的可保存性与距离性,电子传播时代的感官整合与叙事重构,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互动式传播与内核重构,在每个不同的媒介时代呈现出了相异的特点和变化。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神话之“魅”已经失落,应该针对神话生产传播的新特点,更好地挖掘神话资源,与神话构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朱倩云 《新闻世界》2013,(7):281-282
【摘要】本文就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提到的“技术垄断”概念以及技术垄断的文化困局进行阐述,对波兹曼基于“技术垄断”的媒介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9):26-29
刘易斯·芒福德是城市规划和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思想先行者之一。在媒介环境学迅速崛起的今天,深入系统地研究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环境学思想,既是媒介环境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媒介环境学学科发展历史的应有尊重。作者基于文献分析法,阐明芒福德媒介环境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从三方面就其媒介环境学思想源流进行初步考察,旨在为全面研究芒福德媒介环境学的思想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媒介环境研究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认可。但是,对“媒介即讯息”这一媒介环境学经典观点的误读依然存在。“媒介即讯息”意在说明,媒介/技术除了本身具有实用意义,还会产生其它意义。这些意义并不一定为其发明者和使用者所察觉,但却真切地改变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媒介即讯息”是媒介环境学的基石,它提出了思考媒介的环境视角,促使我们思考媒介技术、传播方式对人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纵观媒介环境学派学者的论著,"媒介生态平衡"理念贯穿始终。本文通过对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伊尼斯、麦克卢汉和波斯曼)相关思想的综述,以梳理出"媒介生态平衡"理念这条理论脉络,并发掘该理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媒介即环境”的隐喻出发,分析了媒介环境学和媒介生态学在媒介本体论上的差异。在分析媒介生态学作为一种生成性媒介论的洞见与局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波粒二象性的新实体观的指引下,应当打破传播动力学和静力学的边界,从而推进传播学科认识论的发展。在无序运动和“不可见”的媒介生态中,只有更努力捕捉作为媒介的元素、集合和模式,我们才能在不可知的逻辑中获得更多关于媒介和传播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传播者与受传者总是处于时空分离状态。依据两时空点间隔情况不同,传播者与受传者会存在有四种不同时空分离状态。当传播者与受传者处于不同时空分离状态时,需要不同类型媒介满足其信息交流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苗 《今传媒》2012,(9):52-54
当今信息社会,新传播技术已经打破传统大众传媒垄断社会传播的格局。基于Web3.0平台发展起来的微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们带入了自媒体的时代。经过近来一系列公共事件的考验,微博对舆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网络这个大家庭中,微博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构筑公众舆论空间、构建社会民主的一把利剑。其中微博自净化之能力,成为了人们在研究微博与舆论这一重要问题时的热点。该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入手,以来探索微博是否具备自净化这一功能,而该功能的实现又需要何种条件与环境。试图经过此分析,能够为微博今后的发展提高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实践中,存在“媒介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从概念到延伸理论常常被混淆应用的研究乱象.我国与北美Media Ecology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研究,有以何道宽、崔保国和邵培仁为主要代表的三种研究,且这三种研究属于不同的传播学派.乱象的产生与国内对北美Media Ecology的译名存有争议及对我国三种研究的定名有关.以何道宽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和北美Media Ecology 一致,崔保国和邵培仁各自的“媒介生态学”与Media Ecology 不同,其研究都自成体系.为北美Media Ecology的译名定名,并厘清相关研究的关系,有利于传播学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侧重讨论媒介融合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四种类型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媒介融合概念进行了归纳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何道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译介人,刘海龙、胡翼青是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学科领航人。本研究基于对三位学者的访谈,从媒介环境学的译介、学科流变及对未来的学科想象三方面考察该学派在中国的学科边界问题。该访谈实质上是对媒介环境学在后现代思潮下的边界“内爆”,及对传播学学科“规训”的一种回望及省思。正所谓不破不立,文章在借鉴诸多媒介研究领航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汉语世界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应打破传统的将媒介作为环境的单一研究视野,发展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观、“媒介即是膜”“媒介即中介”等多种面向的学术脉络,最终使该学派从“走进”传播学迈向“走出”传播学,进入更加广阔的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超载的今天,算法推荐已经是保障人们有效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可能导致"信息茧房"效应的担忧。文章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从时空偏向、冷热媒介、场景融合偏向、媒介四元律等角度分析算法推荐技术,发现其低参与度、忽视时间保留等特点使得算法推荐并没有直接形成"信息茧房"效应的力量。同时,在智媒时代,要让算法推荐更好地服务于人,超越算法的隐藏危害,应当平衡算法的偏向,以算法过滤机器生产的内容,构建美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23):37-41
面对当下日渐复杂的媒体环境,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其具备认识媒体、选择媒体、解读媒体和充分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成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究的紧迫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需要,对国内相关研究情况及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观察,并通过相应分析,指出了过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